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流行体特指在网络交际中出现的,具有特定词汇、句式或韵律特征,并表现出特定风格的网络语言形式。它是近年来网络语言中兴起的新的语言现象。网络流行体作为网民娱乐大众、宣泄情绪、表达意见的一种网络语言形式,势必会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从而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契合。本文主要就网络流行体的"调侃"功能进行分析,并进而透视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2.
李唐不但继承了北宋山水的简练萧疏,同时也开创了南宋"院体"山水"风气之先",可谓两宋山水画转折时期的关键人物。本文通过解析李唐在两宋时期的绘画风格,旨在探析李唐之于两宋山水画风格嬗变及南宋"院体"发展之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道周的书法是"丰骨"与"美韵"的统一,同时也是书家全部文化素养和人格的一种折射。一如其倔强而率直的为人,他在其字里行间充盈的力量感与压迫感反映出乱世颠沛的情态来。本文从黄道周的书法风格、书法渊源、书学思想、书法人生四个方面论述黄道周书品和人品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唐媛  余毅 《兰台世界》2015,(3):125-126
金农擅长诗文、书法、绘画、刻印,并且独创了"漆书",在金农的绘画中融入了金石味的书法笔意。尤其是其醇厚、高逸的绘画风格通过"以书为画"和"涉笔即古"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赵望来 《档案》2022,(3):43-46
朱克敏是清代中期甘肃著名书法家,其隶书成就最高,时称“朱八分”。他自幼受到良好的书学教育,但在科举中屡试不第。在甘肃等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书法初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与林则徐、程德润、姚元之等人的交游,使其开阔了书法视野,提升了审美格调,终成陇上一代名家。通过对其生平及交游的考释,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其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北宋名臣蔡襄是"宋型文化"背景下北宋士大夫形象的典型代表。蔡襄的人格精神在他的诗歌与书法创作中呈现出审美情趣及风格特色的共性,其诗文创作与书法创作有着互通互补的关系:诗歌倡"文以明道"的思想,书法尚"中和"的审美观念,诗歌和书法"中庸"的儒家品格互补。诗歌博采众家,书法转益多师,诗书"有意复古"的创作实践互通。诗歌重"道",书法重"神",诗书注重主体思想的创作倾向趋同。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我国教育非常重视"乐学",秦汉以后"苦学"思想逐渐形成。皇权专制制度和文化是"苦学"思想的社会根源,科举制的实行强化了"苦学"的观念,教师素质偏低是"苦学"思想流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清时浙江籍状元的坎坷仕途,反映了传统科举制法久弊生,但科举制不拘门第、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选人机制仍有积极意义。清时浙江人文昌盛、家族优秀的文化教育传统为科举取士和学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明代台阁文学受传统雅正诗学思想影响深远,在台阁体作家诗歌理论中可清晰地发现创作者本身诗学理论所具有的雅正观。另外,台阁体诗歌总集在编纂过程中突出表现了"关风雅"与"知其政"的选录思想,也正因为创作者和编纂者的双重影响,造成后期雅正诗学发展出现一股逆流。  相似文献   

10.
贾润  殷培芳 《今传媒》2016,(8):158-159
北宋初年,黄家体制的“富贵”风格确定了院体花鸟画的基本格局。直至赵昌、崔白、易元吉等人的出现,他们在坚持院体美学趣味的前提下,减弱“造化”强调“心源”变革院体画。到了宋徽宗继位之后,受前人变革思潮的影响,宋徽宗赵佶更是将院体画引领一个更高的文化层次,促使绘画艺术向着“文之极也”的目标迈进,使中国绘画进入到历史的高峰。  相似文献   

11.
《杜集收录》和《杜集书目提要》是20世纪收集、整理杜集书目方面较为权威的两部著作。针对同一客体,两书的编撰特色却各有千秋。通过比较它们的成书过程、体例、叙录内容和撰写风格等,笔者发现二者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并代表了目录书撰写的两种类型:书录体与提要体。  相似文献   

12.
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对于文化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印刷术由仿刻唐楷创造了书法优美的宋体(宋版字体).版刻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在文字规范的引导下,产生了匠体,一种机械整齐的字体,虽然出于刊刻的技术要求,却产生出版刻带来的别样审美意趣.明清以来好尚不同,俊秀雅致的长宋,威严稳重的扁宋,与手写软体各呈风采.仿宋体是匠体与软体结合的新体,方头体有篆刻背景,使得汉代铭刻体获得新生.印刷版刻字体是汉字形体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3.
<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书法都是不错的,因为那时上学都是写毛笔字,而开国总理周恩来的书法又特别有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他那颜体加魏碑的书法风格。书法风格的形成据《周氏家训》上记载,周家男童"五岁入家塾,习颜体"。意思是说他们周家的男孩子长到五岁时就要送到家塾馆读书,学写颜体毛笔字。周家人为什么要写颜体字呢?颜真卿是唐代人,他当官做事都有  相似文献   

14.
何斌 《东南传播》2012,(12):162-163
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新闻报道的"跃进体"和"文化大革命"中的"文革体"完全阻断了新闻事业的正常发展。本文以"文革"期间的报刊文字为蓝本,从词语、句式等方面探析报刊文革体的特征与报道模式,并分析当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文革体遗风。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案件新闻报道中出现的"犯罪英雄"现象,本文以高玉伦越狱案的相关报道为例,从新闻视角选择、新闻叙事文体风格和报道话语分析三个角度出发剖析媒体如何突显"犯罪英雄",并从媒体、市场和受众角度揭示了其产生来源。本文认为,"犯罪英雄"式报道对于媒体、犯罪者及犯罪主体、受众和社会道德均有一定危害,因此有必要加强媒体人正确新闻观教育,提高法律素养,恪守"环境守望、社会良知"、职业承诺,做好舆论矫正和社会减压工作。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在中国小说史上出现了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说。这批小说和明清科举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明清科举制对封建社会末期的影响。中国的科举制始设于隋代,直到清末为止。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和前代的科举制相比,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首先,明清科举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有了更严格的限制,更加严重地束缚了有才华考生的发挥,扼杀了一大批有才有识之士。明清科举考试专以“四书五经”命题,文体使用对偶,禁止考生随意发挥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八股取士制”。八股制的实行,使一些具有真才实学,…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危亡的时代大背景下,梁启超主张发展教育来振兴国家,积极改革以科举制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大力倡导对近代学校的教育制度进行革新,并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同时,梁启超还突破了洋务运动中对人才观的思想桎梏,提出了培养"新国民"的教育目标,从而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政治思想以及道德品质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首先提出科举制对我国古代图书出版的内容和种类的指导和制约作用,接着说明了科举制影响了我国古代刻书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图书发行和流通,最后论述了科举制对我国古代图书事业的潜在影响,科举制间接促进了藏书以及藏书机构的发展,对古代图书的管理、整理、编目等工作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约三十年的时间里,作为直隶首府的保定在教育上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兴盛.许多教育措施开风气之先,令全国瞩目.先是甲午海战后,作为直隶总督的王文韶创办了蒙养学堂和畿辅大学堂,成为全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较早、程度颇高和内涵尚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此时的保定教育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更没有撼动以科举制为中心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20.
尹大中 《兰台世界》2014,(12):92-93
李唐不但继承了北宋山水的简练萧疏,同时也开创了南宋"院体"山水"风气之先",可谓两宋山水画转折时期的关键人物。本文通过解析李唐在两宋时期的绘画风格,旨在探析李唐之于两宋山水画风格嬗变及南宋"院体"发展之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