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图档·道光朝》是记录清代盛京总管内务府处理往来公文的副本档,对于研究道光皇帝东巡盛京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整理与研究《黑图档·道光朝》中收录的道光帝东巡盛京档案,阐述了盛京内务府、盛京将军衙门等盛京地区部门所开展的各项东巡后续事务,并分析了道光帝东巡对于盛京地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期补充对道光帝东巡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盛京将军,全称"镇守盛京等处将军",清朝武官职务,原为正一品武职,乾隆三十三年(1768)降为从一品武职。盛京将军是统辖奉天(今辽宁大部及内蒙一部)的最高军政长官。盛京衙门设于盛京城内,属下机构有印务处、户、礼、兵、刑、工等司。盛京地区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驻防的兵力仅次于京畿地区。设盛京将军1人总辖之,下设副都统4人、副都统衔总管1人、城守尉8  相似文献   

3.
姜珊 《兰台世界》2024,(2):32-36+42
盛京刑部是清廷于陪都盛京设置的重要理刑机构,主要掌管盛京区域涉及旗人的案件。关于盛京刑部、清代司法审判机构以及清代东北地区司法问题的研究虽已形成一定的成果,但未对盛京刑部的司法审判职能详细展开研究。另外,已有的研究也未能完全揭示其在地方司法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清代东北的审级问题更是未能得到准确结论。盛京刑部在清代盛京地区司法审判中的作用,盛京刑部作为清代地方司法体系中特殊一环,如何通过司法审判来维护盛京地区的社会秩序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全面且准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正>盛京总管内务府衙门,是清政府于陪都盛京设置的专门管理该地区皇室及宫廷事务的机构,简称盛京内务府。其前身为盛京包衣佐领,后被盛京内务府办事处、皇产事宜处所取替。该机构运行长近280年,在处理日常各项事务时,存留下大量盛京内务府与北京总管内务府、盛京将军衙门、盛京五部、奉天府府尹等衙署间及其内部机关间往来文书的行文稿或抄存档。内容涉及盛京内务府沿革及行政管理、皇庄及其人丁管理、土贡物品献纳、故宫陵寝的祭祀、维护  相似文献   

5.
季静 《兰台世界》2016,(16):81-83
报刊是研究日本侵略内蒙古东部地区的重要资料,《盛京时报》作为近代以来日本人在东北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其资料价值尤为可贵。分析1906—1911年《盛京时报》有关沙俄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侵略报道,其中主要包括分析沙俄对内蒙古东部地区侵略方式的转变、俄军保护下的俄商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掠夺和调查、沙俄与蒙古王公的债务等问题,构建日本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言论平台。  相似文献   

6.
顺治年间档     
<正>《顺治年间档》辽宁省档案馆藏清代档案之一。清顺治四年至八年(1647-1651)北京内务府致盛京镶黄、正黄二旗包衣佐领行文的抄存册档。记载盛京地区皇室事务,如人丁的调补、奖罚、婚配及其承担种植、饲养、打牲、渍饯、纺织、烧炭、守陵、维修宫殿等项差务、盛京编设粮庄等。是研究清代入主北京后仍注重对陪都盛京有效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纸质,毛装。1  相似文献   

7.
顺治、康熙、雍正等朝,在留都盛京设有上三旗包衣佐领,承办皇室和宫廷事务。乾隆十七年(1752年)设立盛京总管内务府,由盛京将军兼任总管大臣,主管该地区皇室和宫廷事务,日常事务仍由上三旗包衣佐领处理。故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虽品秩不高,但职位特殊。盛京上三旗包衣佐领,清代官书及史籍或记载阙如,或语焉不详,亟待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朱永杰 《兰台世界》2015,(4):146-147
清代盛京地区的驻防城总计24座,是该区域八旗驻防的产物。顺治至康熙时期地区的驻防城基本建立完成,雍正时期驻防城体系完全确立;乾隆时期是盛京地区驻防城发展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9.
《黑图档·道光朝》中收录了大量有关道光皇帝东巡的档案,详细记载了盛京内务府、盛京将军衙门、盛京五部等部门为道光帝东巡而开展的各项筹备工作。本文从修缮宫殿庙宇三陵、筹划交通、筹备饮食起居、预备物品、安排人员五个方面对盛京地区开展的筹备工作进行梳理,以期补充对道光皇帝东巡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赵彦昌  曲海月 《档案》2022,(11):38-42
《黑图档·咸丰朝》是咸丰朝盛京总管内务府衙门处理往来公文的副本档册,内容丰富,史料价值极高,对于研究盛京地区的旗地交易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黑图档·咸丰朝》为依据整理旗地交易档案,分析旗地交易内容包括旗地买卖档案、核实信息档案和更名钤印档案三个部分。有助于系统、完整地认识盛京地区旗地交易,以期为研究清代盛京地区的旗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济纠纷的产生和解决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政治制度,频发的经济纠纷也侧面反映了人民财富的积累。《黑图档·咸丰朝》中记载了大量清朝时期盛京地区的经济纠纷案件,这些案件的档案反映了经济纠纷的处理程序,反映了盛京地区的地方特色。通过对《黑图档·咸丰朝》中经济纠纷案件的整理归纳,从前期调查和案件审判两方面分析咸丰时期盛京地区经济纠纷的处理程序,以期补充对清代地方经济纠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黑图档·嘉庆朝》为中心,通过对《黑图档·嘉庆朝》中记载的盛京地区发生的命案进行系统梳理,并对清代盛京地区命案的发生原因进行探析,以期能够对档案史和法律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盛京内务府粮庄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在京畿、盛京、锦州、长城口外等地区建立了一大批庄园,它们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具有浓厚的农奴制特点,到清中叶才逐渐向地主经济转化。盛京是清王朝统治的奠基地,这里的庄园建立最早,存在时间最久。其中盛京内务府粮庄,数目多,规模大,管理完善,具有代表性。近年辽宁省档案馆及一些专家学者对盛京内务府档案进行了整理,为深入研究清代庄园,特别是粮庄,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依据新发掘的档案史料,结合有关文献,对盛京内务府粮庄概要述之,以求对该问题研究之深化。  相似文献   

14.
满族入关后,由于汉族移民的大量迁入,满汉杂居,相互通婚,加之清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推崇,盛京地区的满语在乾隆年间开始出现衰落趋势,在清代中后期,盛京满族陆续转用汉语。  相似文献   

15.
<正>军督部堂是清末对拥有一系列兼衔的盛京将军和东三省官制改革后的东三省总督的尊称。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着2200多卷军督部堂全宗档案,形成时间为光绪二十四年至宣统三年(1898-1911),经统计,有各式公文及发文底稿共1.8万多件,这些档案系统反映了清末盛京地区政治、军事、财政金融、实业办理和对外交涉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满族入关后,由于汉族移民的大量迁入,满汉杂居,相互通婚,加之清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推崇,盛京地区的满语在乾隆年间开始出现衰落趋势,在清代中后期,盛京满族陆续转用汉语.  相似文献   

17.
王雁 《兰台世界》2012,(16):73-74
明清时期是我国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沈阳的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后金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随着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加强,盛京的医药业有了显著发展。一、盛京城药铺的概况1.药铺的数量和类型。清代,尤其是清中后期,盛京药铺逐渐增多,普遍初具规模。盛京有四大著名药铺,分别是乾隆四年  相似文献   

18.
《盛京时报》是日本在华创办的历时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从1906年10月18日创刊至1944年9月14日改为《康德新闻》奉天版《,盛京时报》垄断东北报业长达38年。虽然对于《盛京时报》已有研究,但鲜有人关注到该报对“皇姑屯事件”的呈现。张作霖的日籍顾问町野武马认为,皇姑屯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开端,更是太平洋战争的远因”。①分析《盛京时报》对“皇姑屯事件”的报道,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看清日办华文报纸为日本侵略利益代言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黑图档·咸丰朝》是记录清代盛京总管内务府衙门处理往来公文的档册,对于研究盛京地区的钱粮清册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黑图档·咸丰朝》内钱粮清册档案的整理,从钱粮清册档案造送时间,有关销算、恩赏、发放俸饷、工程以及官兵借钱这五种类型的钱粮清册档案及其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钱粮清册档案具体在反映清代咸丰年间的经济状况、清代赏恤制度以及清代官员及食辛者库等处人口实际情况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以期补充清代盛京地区钱粮清册档案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清初,统治者将盛京地区大量圈占的土地按旗划界、分别等次拨给驻防八旗官兵进行屯耕,是为旗地。这些旗地每年按规定向盛京户部交纳巨额田赋,以满足统治阶级腐朽生活的需要,并保障八旗士兵的饷项供给。 现从馆藏内阁户科史书中选出并公布的这组史料,集中反映了雍正五至十二年间盛京旗地的额赋情况,它对研究清初旗地及田赋制度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