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源 《兰台世界》2015,(7):136-137
泼墨泼彩技术手法的出现,不仅传承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特质以及民族精神,同时也具备大量的抽象表现的艺术元素。本文针对泼墨泼彩技术手法在张大千绘画作品中表现力进行分析,论述了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的特点以及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袁源 《兰台世界》2015,(3):136-137
泼墨泼彩技术手法的出现,不仅传承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特质以及民族精神,同时也具备大量的抽象表现的艺术元素。本文针对泼墨泼彩技术手法在张大千绘画作品中表现力进行分析,论述了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的特点以及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千纸",顾名思义即张大千发明或创造的纸.同样,关于"大千纸"的产生,众多文化人也一直都说是张大千的功劳,其实不然,它的真正发明者是张大千的表叔晏济元.所以,张大千、晏济元与"大千纸"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笔者想就此略陈管见,以正视听.一、大千纸产生的人脉张大千(1899-1983)祖籍广东省番禺,原名正权,后改名爱,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城郊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国画大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摄美天地     
点评在画家张玉茂的作品中,不仅看到了笔线与肌理的并存,更看到了这种并存背后的两种绘画理念的消长,这就是中国画原有“书写”成份的相对减弱,而“制作”成份的相对强化。拓印、泼墨、泼彩成了张玉茂绘画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张大千与溥儒两位先生是近现代以来活跃于中国画坛的两位名家,并称"南张北溥",其书画作品是吉林省博物院的重要收藏系列之一,其中张大千先生的作品以早中期为主,涵盖花鸟、山水、人物、工笔、写意各个绘画艺术门类,为研究张大千先生晚年绘画风格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轨迹;而溥儒先生部分带有"嘉榞"上款的绘画作品,是先生客居杭州时为了报答时任浙赣铁路局局长嘉榞的庇护而作的一批绘画精品,由于特定的历史背  相似文献   

6.
张大干(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干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出身书香门第.张大干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海粟早年潜心研习西方油画创作,并致力于国画技法和美术思想创新,晚年潜心于国画创作,广泛吸取西方油画创作技法和构图理念,深入研究以浓墨重彩为主的创作技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泼墨泼彩"美术思想,开辟了画坛新风。  相似文献   

8.
张大千是蜚声海内外的大画家,也是一位罕见的全能画家。他既善于工笔,亦长于写意;山水、人物、花鸟皆无所不能;最出名的几大题材如仕女、高士图、荷花等都自成一绝;晚年又独创了泼墨泼彩画法。仕女图是张大千的作品中自成一体、独具一格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他自敦煌归来后的仕女画作品较之前风格大变,令人叫绝。一般认为,这与他在上世纪40年代初在敦煌、榆林石窟临摹壁画,前后积数年之功是分不开的。本文试从敦煌壁画中各种人物画——供养人像出发,从传承的角度探索张大千前后仕女画风格之变,与敦煌壁画中供养人像在审美、画法上的联系和渊源。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装饰和绘画都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元素,相辅相成。在最初的绘画和装饰应用中,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因此在很多功能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唐朝绘画作品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代表性,艺术水准高,且总体数量多。尤其是敦煌莫高窟中的绘画,保存了非常完整的古代壁画群,体现了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风格。下面本文主要以敦煌莫高窟绘画作品为例分析和研究唐朝绘画作品中的装饰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张近生,河南开封人,1955年生,文科大专毕业,张善子、张大千的第二代弟子,大风堂传人,别署啸风堂主,著名虎画家。自幼喜爱绘画,从工笔仕女、没骨花卉入手,继学山水、动物画,以画狮、虎、豹、猿见长。1974年拜近代中国著名画家张善子、张大千入室弟子李宝铎先生门下,专攻画虎。近生潜心绘画30余年,既承师门又博取古今名家各派之长,融会贯通,不仅在虎的造型、笔墨技巧和创作构思方面有独到之处,而且将人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注入“虎”中,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特别是其泼墨大写意“虎”具有强烈个性,笔墨淋漓…  相似文献   

11.
侯咏萱 《今传媒》2020,(4):151-152
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作为新古典主义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在他艺术观念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古希腊罗马艺术、佛罗伦萨画派和人文主义以及其生活时代的影响。他坚持追求绘画作品中的真实感,主张艺术要忠实于自然,同样"美"对于安格尔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甚至是他艺术风格的全部,他致力于追求古典艺术中那种理想与完美的形式。"真实"和"理想之美"作为其绘画中非常重要的艺术观念,也完美地融入在其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2.
文欢 《出版经济》2006,(7):20-21
张大千(1901-1984)四川内江人,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子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庵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波天童寺"皈依佛门"。1932年举家移居苏州网狮园,潜心作画。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1948年迁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78年定居台湾,1984年4月病逝台湾。享年84岁。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写天池笔意荷花图》,图上有张大千、溥心畬、于非闇分别题写的三段题记,作者未署年款,于非闇的题记中署明"癸未六月写三余于玉山砚斋",有人据此认为此图创作于1943年;但从绘画风格、书法风格和大千先生当年的行程来看,此图应是三十年代初作品。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正如十二颗灿烂的明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传递着远古人民的图腾崇拜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重要关联。生肖的表现形态很多,从当前我国各类出版物的封面设计来看,十二生肖的应用较少,且类别也较为单一。一幅好的生肖绘画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同时还具有审美的导向作用,为当代美术界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我国绘画十二生肖的名家很多,如近代的朱耷、李可染、张大千,现代的徐悲鸿、高奇峰、李苦禅,当代的黄胄、胡爽庵,等等。不同时期的十二生肖绘画作品的表现形态也不尽相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9月7日下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丹青传情—赵丹、赵青父女绘画联展"。李长春同志在赵青先生的陪同讲解下,观看了赵丹、赵青父女的绘画作品和展现赵丹、赵青艺术成就的历史照片。李长春同志不时驻足,仔细欣赏。他说,赵丹先生具有很高的艺术素养,作品画得很好,展现了其扎实深厚的国画功底。赵青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基因,作品饱满浓烈,充满了喜庆的色彩,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祝贺展  相似文献   

16.
"明代十能才女"薛素素是明代画家名妓中的杰出代表,她的绘画作品,花鸟、山水、人物皆有涉及。文章以薛素素为切入点,探求了晚明才子佳人的内心世界及其绘画风格的成因,希望能通过对薛素素的研究,能提高人们对晚明名妓绘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张大千的"画家"之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奇,迥异于20世纪的其他中国画家。但也正因为其复杂和多面,导致在研究中常出现各执一端、相互矛盾的评价差异~([1])。本文拟从张大千对于自我"画家"身份的认同、建构并且自觉调适这一角度切入,围绕其三四十年代学习"画家之画"的主张与实践进行探讨,将其回置于当时的画风转向中,分析这一主张提出的内外原因以及如何具体展开;通过对"画家之画"的学习,探讨他如何形成自己的一套画学论述,不断拓展中国绘画史的深度,并最终促成其"画家"身份的转化,走向晚期自我创造的独特绘画新貌。透过张大千的"画家"之路,思考其背后所蕴含的自觉意识、技艺经验和史观维度可以为当下的中国画发展提供怎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博物馆》2009,(3):97-97
“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上海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和墨西哥西蒙基金会共同主办,此次展出的100幅绘画精品涵盖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及拉斐尔前派等众多充分代表那一时期艺术风格的作品,是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中的藏品等量级的绘画精品,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的荷兰画家伦勃朗创作了大量的自画像、肖像画和宗教画等。他还创作过一些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虽然数量较少,但大部分都是极为动人的佳作,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最杰出的油画作品有《书房中的女神密涅瓦》《达娜厄》和四幅《花神芙罗拉》等。这些出色的神话题材作品反映了伦勃朗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他在肖像刻画和人物情感把握上的才能,其中许多画作因为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内涵而令人印象深刻。本文结合伦勃朗的艺术生涯,对其所作神话历史画题材和艺术风格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画坛,张大千从事艺术活动六十五载,曾被美国世界美术协会公推为“当代第一画家”,被徐悲鸿定为“五百年第一人”,世人称之为“古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东方之笔”、“中国美术集大成者”。然而由于他自1949年之后即离开内地漂泊于海外,晚年定居台湾,所以其事迹、其作品不为内地读者所熟知,更受中国内地出版界冷落近50年,目前有关他的作品在中国内地出版得非常少,仅有的一些著作,不是与他人绘画作品的合集。便是戏说味浓厚的传记小说,难以全面反映张大千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