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原 《东南传播》2021,(12):19-21
在新闻报道中,主流媒体肩负着及时传递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社会责任.本文以《人民日报》对袁隆平院士逝世相关报道为例,探讨在全媒体时代针对重大新闻事件,传统主流媒体如何转型为新型主流媒体,构建立体融合传播体系,提高受众关注度,占据舆论引导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南海仲裁案"出发,对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国主流媒体和以《华盛顿邮报》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关于"南海仲裁案"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从形式特征、报道内容、报道倾向三方面分析《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如何报道南海仲裁案,揭示重点报道内容所蕴含的意义,分析其建构的中、美、菲三国不同的国家形象,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深层次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王喆 《新闻世界》2014,(8):256-257
2003年12月5日,南非总统曼德拉逝世的消息受到世界各国媒体的关注。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各国媒体对曼德拉逝世的报道会更多的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本文分别从《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选取有关曼德拉逝世的三篇报道,从报道思想、报道角度、报道倾向、报道态度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探究中西方媒体在新闻框架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2月6日,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与世长辞,整个世界为之动容,同时也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一、中国主流媒体对曼德拉逝世的报道曼德拉逝世的消息被证实后,我国媒体迅速展开报道,且规格较高,以《人民日报》为例,在2013年12月7日刊登了四篇和曼德拉相关的文章,分别是位于头版报眼位置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不幸逝世习近平向祖马总统致唁电李克强向祖马致唁电》和第三版的《"太阳永  相似文献   

5.
运用报道框架的"梯次模型",选取《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关于2014年APEC会议报道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媒体呈现来挖掘中美主流媒体在重大经济报道中如何构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2010年至2014年间《人民日报》对于雾霾天气的相关报道进行总结分析,探寻传统主流媒体对雾霾报道的框架建构,并试图讨论在新媒体日益兴盛的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如何适应形势,维护自身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在涉及新疆议题的立场、态度及具体表现方面是全国主流媒体的风向标。本文以《人民日报》近10年来关于新疆议题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爬梳这些报道,总结该报10年来新疆议题的主要框架,分析该报对新疆的媒介形象建构,并试图讨论进一步优化主流媒体对新疆媒介形象建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刘莲莲 《新闻传播》2009,(10):43-43,44
框架理论告诉我们,现代大众对重大事件的判断极大的依赖于新闻媒体的报道框架.主流媒体的报道框架对大众的影响尤其重要。金融危机是2008年9月以来社会关注最热的重要话题之一.对“金融危机”形象的构建体现了一个主流媒体的重要价值导向和态度方向。本为通过对《人民日报》经济新闻栏目中三个“金融危机”专版报道的变化分析,探索《人民日报》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雅安地震报道中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鹏 《新闻世界》2013,(8):249-250
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都是对媒体,尤其是以党报为主体的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一次考验。本文以《人民日报》雅安地震后一个月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探讨《人民日报》对雅安地震的舆论引导特点,并在前人有关《人民日报》对汶川地震的舆论引导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朱颖  熊洛琪 《今传媒》2020,(2):68-70
节庆报道是新闻媒体最常规的题材类型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主流媒体的节庆报道存在着内容与形式同质化的现象,如何更好地进行节庆报道的创新,成为各大主流媒体亟待突破的问题。本文以《人民日报》公众号建国70周年系列报道为例,分析其报道特色和不足,进而探讨主流媒体社交平台的重大节庆报道策略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三次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量化分析,探寻当前主流媒体在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如何做好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及时公开信息、反映社会舆论、设置媒体议程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陈博  吴卉仙  杨奡 《新闻前哨》2022,(12):23-26
《人民日报》在建党百年主题宣传上发挥“中流砥柱”“定海神针”作用,当好“排头兵”“领航者”角色,持续营造了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全面学习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经验的创造性运用和升华、真切感受共同的精神财富引领人类未来的浓厚红色氛围。本文通过分析解读《人民日报》相关报道,管窥主流媒体如何构建和呈现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13.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流媒体如何反应?同为主流媒体,《人民日报》与扎根香港的《文汇报》对于H7N 9的报道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差异?差异形成背后的原因为何?本文将结合议程设置理论、危机传播理论、议程设置理论,选取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5月4日两家媒体关于H7N9的所有报道作为分析样本,从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报道体裁、版面分布等对其进行分析,试图解答以上所提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丁柏铨  蒋潇 《新闻传播》2010,(2):6-9,13
本文以联合国系列峰会和二十国集团(G20)第三次金融峰会期间《人民日报》、《纽约时报》的相关会议新闻报道为例,分析、探讨两国主流媒体会议新闻在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内容、报道方式等方面所呈现的差异,旨在取长补短,对我国媒体的会议新闻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1998年到2011年13年来的《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禽流感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美主流媒体在对禽流感议题的关注趋势呈现相同的特征,但在关注程度上有所不同。同时,本文也以议题注意周期、框架理论为基础,揭示出由于办报理念的不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美主流媒体对禽流感议题关注重点和选取视角、报道议题等方面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人关注的问题是8·12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国内媒体新闻文本中呈现的新闻框架。将选取国内两家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和《天津日报》在8月13日至8月20日的196篇新闻报道为样本,以新闻框架理论为依托,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两家媒体对爆炸事件的报道数量、报道版面、信息来源、报道议题4个方面进行建构分析,从而得出这两家媒体在报道此事件的新闻建构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陈晓雯 《视听》2018,(11):158-159
本文以媒介形象为主要研究切入点,以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内容分析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人民日报》中关于内蒙古地区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报道,总结在中央主流媒体《人民日报》中内蒙古自治区的媒介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郭勇 《青年记者》2015,(6):32-33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是中国传媒系统内的首要议程设置者。《人民日报》刊发的重要文件、重要社论被全国性的广电媒体转播,也被地方性媒体(尤其是地方党报)转发。《人民日报》宣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向全国的党员和群众传达官方对一些国内外重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件的看法,及时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中国政府的政策和决定。《人民日报》的重要性得到基层干部和民众认可,其报道内容与宣传走向  相似文献   

19.
杨若男 《东南传播》2018,(5):155-158
本文基于框架理论,以《人民日报》2012年至2017年间110篇二孩议题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对其框架要素进行比较分析,使用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研究方法,探究中国主流媒体对相关报道的框架构建.研究发现随着政策的推进,报道中的政治倾向不断弱化,人文关怀不断增强.最后本文试图讨论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完善二孩议题的报道框架、改进传播效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人民日报》作为担负着深入宣传、阐释二十大报告任务的主流媒体,推出了系列融媒体作品并在人民网设立“党的二十大报道专区”和“大型融媒体报道专题”。从内容生产和知觉传播两个方面来看,《人民日报》的融媒体创新实践呈多模态报道模式。以《人民日报》对党的二十大报道为例,针对出现于文本和传播事件之中的现象,通过研究多种符号整合为一个整体的新闻作品,考察多模态融媒体新闻的模式属性及传播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