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诰敕文书是明代不同爵位贵族和不同品级官僚的凭证性文书,体现了明代贵族政治和官僚政治的特点。本文根据史料的记载,并结合现存的诰敕文书原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明代诰敕文书制度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爵位和官阶的诰敕文书,在文体、结构、撰写、颁发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认为明代诰敕文书在使用上,是官员考绩制度的一部分,体现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2.
每当我们看到电视剧里皇宫太监展开一卷黄绫,朗声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日”起句读圣旨的时候,总想亲眼目睹一下圣旨的本来面目,最近我在档案馆见到了保存完好的明朝年间的两道圣旨。更使人们惊奇的是圣旨出自同一个家庭,颁给的是同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平乡县人韩焘。  相似文献   

3.
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的"周氏诰敕"档案是江苏省档案馆保存的年份最早的一份档案。该档案最早发现于常熟民间,由周氏后人珍藏,1985年被征集进馆。这件命名为"周氏诰敕"的明代档案外形呈卷轴式,展开后卷长260厘米,幅宽30厘米,材料为绢质。从右至左分湖蓝、明黄、淡黄三段色。湖蓝色段上靠近卷首的部位织有两条金龙,右侧龙头朝上,左侧龙头朝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色彩明艳。双龙紧紧包裹着"奉天诰命"4个金色篆字,均呈竖立。在湖  相似文献   

4.
<明大诰>是朱元璋亲自编纂的一部案例文件汇编性的法典,亦名<御制大诰>.全书共分四编236条,其中<大诰初编>74条,<续编>87条,<三编>43条,<大诰武臣>32条.各编首载御制序言,<大诰初编>和<大诰三编>后有翰林学士刘三吾撰写的跋文,<大诰续编>后另有明太祖的后序.  相似文献   

5.
姜家松  钟文荣 《兰台世界》2017,(13):110-112
宋太祖时期,州县广泛建立敕书楼(库),用以保管朝廷所下发的制敕文书;宋太宗时期,敕书楼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北宋末年,敕书楼保管的制敕文书开始转为地方架阁库保存;南宋时期,敕书楼保存制敕文书的功能弱化,制敕文书统一由地方架阁库进行保管。  相似文献   

6.
禅林中影响最大的清规是<敕修百丈清规>.文章依据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国内孤本,结合其它佛教文献资料,探讨了该书成书情况和思想内容,分析了它的重要价值,以期为全面认识丛林生活,尤其是中国古代禅宗寺院的组织规程,提供一份独特的认识资料.  相似文献   

7.
梁艳萍 《档案学研究》2020,34(1):143-148
自古以来,诏令文书都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明代以"敕"为名的诏令文书较前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以往没有对其文体和行政运作进行过多的区别,所以也造成我们在敕谕、敕书、敕命这几类文书称谓间的混乱。本文从文献挖掘入手,对明代以"敕"为名的诏令文书进行考察,力求厘清敕谕、敕书、敕命之间的关系,探究它们在明代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杨光 《档案管理》2021,(4):112-114
本文借助E考据的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古今文献,选择以敕书名室者为典型例案,按照敕体文书源流演变的线索,考证了敕书之室地点位置和形制结构的演变.唐代的敕书库和敕书楼散见于内地县治和边疆寺宇.北宋的敕书楼基本位于县治之内,地点位置应该沿革自唐代鼓角楼旧址,为复宇重楼结构,一般位于办公厅事之前,公宇大门之上.至南宋时,...  相似文献   

9.
从古代诏敕制度的演变看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以封建时代诏敕制度为中心,通过与之相应的文书机构、文书制度、行文格式、文种的演变,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进行了分析,具体体现了封建文书所具有的鲜明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10.
王健 《兰台世界》2015,(6):101-102
中国古代体育和近代体育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态背景。古代,体育的发展受到皇帝诏敕的很大影响。本文以唐代体育发展为背景,研究了唐代诏敕律令对唐代各种体育活动的发展和交流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酒诰》是我国现存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禁酒令档案,集中体现了西周初期以周公为代表的统治者的禁酒策略:以史为鉴的禁酒理由;崇奉天命的理论依据;刚柔相济的禁酒手段。  相似文献   

12.
赵丹 《兰台世界》2014,(6):19-20
明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文化体系的接触及交流,具有开创意义,特别是当时的西方传教士不但带来了西方先进文化,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西方,最终成为两大文明交流的最高典范。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文化体系的接触及交流,具有开创意义,特别是当时的西方传教士不但带来了西方先进文化,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西方,最终成为两大文明交流的最高典范。  相似文献   

14.
15.
吴平,福建诏安县人,是明代嘉靖年间活跃于闽粤沿海、威震一时的海盗首领。与之同时的著名海盗头目如许朝光、林道乾、曾一本辈,皆骁勇善战,胆力过人,然谋略不如吴平,遂共推吴平为群盗之首。  相似文献   

16.
吴平,福建诏安县人,是明代嘉靖年间活跃于闽粤沿海、威震一时的海盗首领。与之同时的著名海盗头目如许朝光、林道乾、曾一本辈,皆骁勇善战,胆力过人,然谋略不如吴平,遂共推吴平为群盗之首。  相似文献   

17.
巡视制度是中国封建制度下的一种类似于现在中央巡视组的一种机构,这种机构所代表的是封建王朝的执政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明朝时期的巡视官员在地方工作期间所代表的就是皇帝亲自在场的意义。而且巡视制度到了明代时期经过重新加强效应,规范了以往的巡视制度,更加具有权威、行使权力更加巨大。巡视制度在明代得到了稳步的发展,而且对于明朝时期政治、金融、民生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廷杖,是在朝廷对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措施,明代最为盛行,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皇帝亦将之当作维护权威的手段。臣子虽不认同廷杖,但出于道义和责任,仍然坚持进谏,这种忠义精神获得了群臣和天下知识分子的欣赏和认同,进而使得廷杖制度得以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9.
书坊,古代又称书肆、书林、书铺、书堂、书棚、经典铺等。早在两汉时期就有书坊的文字记载。《后汉书·王充传》:“常游洛阳书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记。”明嘉靖万历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书坊逐渐成为当时传播文化的主要力量,书坊刻书达到极盛。李诩《戒庵漫笔·卷八云》:  相似文献   

20.
明代武举乡试属于武举的初级考试,它是明代选任武官的途径之一。经过明初的建制,至正德三年(1508)与正德十三年两次《武举乡试条格》的颁布,武举乡试正式进入制度的确立期。正德时期的武举乡试在人员资格、试期、内容、解额与地域分布等方面臻于规范化。但由于这一时期的武举乡试制度具有保护武官子弟特权、以军事需求为基本原则等特征,限制了明代武举乡试制度在公平性、客观性等方面的发展。而且,其考试内容为马步射与策论,简化了考试程序,但束缚了武举乡试制度往实战化方向发展,使武举乡试制度渐趋僵化。武举乡试制度建设的滞后性表明了武举在明代科举中所占据的非主流地位,制约了武官选拔体制的革新和军事力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