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尔衮(1612—1650),满族,爱新觉罗氏。因封爵世袭罔替。为清代“八铁帽子王”之—。 多尔衮是清初的—位重要人物,清初的—些历史疑案与他有关。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孝庄秘史》多次涉及了多尔衮。那么,电视剧描述的多尔衮形象是否符合历史的真相呢?了解真实的多尔衮有助于了解清初的历史,有助于推动对清代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多尔衮是清史中一位极富戏剧性的重要人物.顺治皇帝曾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却在他死后仅三个月就把他撤出庙享,罢黜爵位,没收生前财产,令继子归宗,之后又开除皇族宗室.一个时期以来,清宫戏盛行,孝庄文皇后改嫁多尔衮成为夺人眼球的情节.其实,多尔衮的一生是非功过,由清初讨论至盛清,到乾隆时期已有定论.笔者查阅了保存在辽宁省档案馆的清朝皇族族谱——玉牒,玉牒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多尔衮从顺治朝被开除皇族宗室,到乾隆朝又恢复皇族宗室的原委及其是非功过.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是曹雪芹先生逝世250年。笔者的拙作,并非是要触及红学、曹学以及清史的相关话题,只是对两座睿王府与《红楼梦》存在的各种联系感兴趣,而将自己的心得与感悟抒发出来,以飨读者。和硕睿亲王是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世袭罔替。第一代睿亲王是多尔衮。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在对锦州明兵和察哈尔蒙古的战争中,利用自己的智谋连连取胜,从此深得皇太极的赏识,在初设六部时,就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了他。  相似文献   

4.
顺治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后,被尊为"成宗",神主升袝太庙,但不久遽因"谋篡"罪名,"罢追封,撤庙享"。多尔衮神主升袝太庙,是他任摄政王时熏天权势的逻辑发展,而清算其"谋篡"之罪,又是顺治帝亲政的客观需求。清代各种官修史书对多尔衮袝太庙之事讳莫如深。本文根据清宫流传下来的多尔衮享帝礼、袝庙与撤享的诏书,以及其他相关史料,对多尔衮袝庙经过、礼仪等问题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5.
正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多尔衮成为清朝实际统治者,把持朝政,深为顺治帝所忌,在他死后"反攻倒算",甚至毁坏园寝,以示污辱。关于此事的记载,除耶稣会士卫匡国(Martino Martini)的信函外,多语焉不详。本文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初题本,略作考证,以补阙失。  相似文献   

6.
冯璐 《兰台世界》2021,(3):F0002-F0002
多尔衮是清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天聪元年(1627)封为贝勒;崇德元年(1636)因战功封为和硕睿亲王;崇德八年(1643)辅政,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指挥清军入关,问鼎中原。先后受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相似文献   

7.
一、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的博尔济吉特氏;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在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  相似文献   

8.
多尔衮是清朝入关前后的一位重要人物,生前地位显赫,尊称“皇父摄政王”,死后不久,地位一落千丈。因此,关于他的一些记载,各史书或有回避,或有不实。现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顺治朝国史院满文档中记载多尔衮猝死前后一些情况的三件史料译出,以供研究多尔衮及顺治时期政治斗争等问题参考。此稿由本馆屈六生审定。  相似文献   

9.
<正>顺治是清军入关的第一位皇帝,在他的统治期间,全国经常出现官员贪腐事件。顺治登位时年仅六岁,于是出现了由堂叔济尔哈朗和叔父多尔衮摄政的局面。1644年,多尔衮在吴三桂的配合下,率清军大举入关,建立了清王朝。明朝的大臣降清者众多,由于清军入关,需要大量的治国理政人才,而清人治理经验不足,掌握实际权力的多尔衮为了能顺利统治汉人,缓和民族矛盾,消除  相似文献   

10.
李渔李笠翁事略戴不凡剧本1957年3月号李渔生平事迹的新发现赵闻庆戏文1981年第4期 [按]此文谓李渔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生清康熙十九年(1680)卒。吴三桂明万历四十年生清康熙十七年卒(1612—1678)吴三桂大事年表李治亭编吴三桂大传附(1990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多尔衮明万历四十年生清顺治七年卒(1612—1650) 多尔衮生平大事年表史明星编多尔衮附录(1991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
汤斌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是程朱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大力倡导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被康熙皇帝称之为理学名臣,有天下廉吏第一之称。  相似文献   

12.
郎菁 《图书馆杂志》2005,24(10):64-69,36
清乾隆时被列入四库禁毁书目的,有陕西人所著三部诗文集:《溉堂集》、《槲叶集》和《弱水集》。其作者孙枝蔚、李柏、屈复,是清初陕西诗坛的中坚人物,其中孙枝蔚、李柏在遗民诗界也享有盛誉,屈复虽生于清初,因其同样强项不屈的民族气节,也被误归入明遗民,同出一脉的反清思想是三部诗集遭禁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谢门庭     
《出版经济》2006,(2):28
去南池子寻访多尔衮故居是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距离银安殿10米开外注视它,站在原处有几分钟没有挪动,甚至不自觉地将呼吸放轻了.  相似文献   

14.
康华 《兰台世界》2014,(5):43-44
山海关之战是清军入关的决定性战役,此役的胜利是清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然而在决定战争胜败最为关键的粮食补给问题上,清军却遇到了严重的粮荒,影响了清军的战略计划和多尔衮之后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15.
朝觐考察,是明代、清初实行的对地方文官定期考察的制度。朝觐之期,考察属官政绩,询问地方利弊。本文以朝觐考察制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明代、清初的发展演变以及清初对制度的调整,剖析明清交替之际制度变迁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山海关之战是清军入关的决定性战役,此役的胜利是清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然而在决定战争胜败最为关键的粮食补给问题上,清军却遇到了严重的粮荒,影响了清军的战略计划和多尔衮之后的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17.
朝觐考察,是明代、清初实行的对地方文官定期考察的制度。朝觐之期,考察属官政绩,询问地方利弊。本文以朝觐考察制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明代、清初的发展演变以及清初对制度的调整,剖析明清交替之际制度变迁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制度看,清八旗兵以习武为己任,配之以发展的武举制来选拔武备人才;从民间看,反清复明斗争在清初尤为激烈,这些都以武术练兵反抗斗争;从观念和理论看,清初武术都有了变化;从文学看,清初受惠于明代多产且优秀的古典武义著作。  相似文献   

19.
清初将蒙古各王公首领及回部伯克、蒙藏喇嘛等,分别按人数多寡编定班次,每年各以一班于年节时轮流入京朝觐皇帝,称"年班",这是清代特有的一种朝贡制度。大小金川之战后,四川土司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才被纳入被年班体系。  相似文献   

20.
蒋雯 《兰台世界》2013,(12):93-94
从制度看,清八旗兵以习武为己任,配之以发展的武举制来选拔武备人才;从民间看,反清复明斗争在清初尤为激烈,这些都以武术练兵反抗斗争;从观念和理论看,清初武术都有了变化;从文学看,清初受惠于明代多产且优秀的古典武义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