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小学语文科的性质是什么?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基础工具”。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这一性质的闸述,突出了以下几点:1.小学语文是基础训练课。这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语文科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肯定了语文科对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地位;强调了教师要总结教学经验,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大力改进语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要重视备教法王有典九年义教《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实质上是一种教学工具,要善教学之工,必先利教法之器。然而不重视或不备教法的沉疴已久,要使语文教学从这种禁锢中挣脱出...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不少人在探究语文教学中的症结到底何在。依本人从语文教学实践的体会来看,我认为当今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于一种错误的教学倾向,即语文教学的“理科化倾向”。所谓“理科化倾向”,简而言之,就是按照理科教学的思路与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在这种教学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语文知识与运用语文的规则,语文课便被定位为一种工具性质的课。这样,教学中就不重视文学因素,不重视文学作品的讲解阅读,而重视概念记忆与语法的运用;不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熏陶,而强调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两种工具说的合流   语文工具说在语文独立成科不久即产生了,而且从一开始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工具说。程其宝先生于 1931年指出:“语文为传达思想的工具。” 1932年穆济波先生又提出:“语文只是人类生存必有之一种工具。”这两个定义,从回答问题的方式看没有什么不同,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具说。传达思想的工具,是试图从本质特点上回答语文是什么;而生存工具则是撇开了本质特点,回答的完全是语文有什么作用,逻辑思维方向就是错误的。不过,从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上说,两种工具说都是不足取的。语文是传达思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姚琼兰 《学苑教育》2023,(19):89-91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阅读+思考+表达”的综合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读思达”教学法的概念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统编教材语文习作教学实例,对“读思达”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必须确立适度意识,这既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主体的审美呼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适度艺术的实现必须从课程、教材、教法和师生的角度通盘考虑,要切实防止“过”与“不及”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小语领域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的改革层出不穷,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我认为,当前的语文教改对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要谨防经验主义倾向。具体地说,第一,对“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全面理解,不能只重视发展学生语言的表达情感功能和自我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常言“教无定法”。任何一篇课文 ,任何一节课 ,存在着各不相同的种种教法。但无论何种教法 ,都应以修订版“大纲”为先导 ,以教学的对象、内容和目标为转移 ,突出“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启动语文教学的“最优策略”。一、选择“因人而异”教学策略———避免“千人一面”倾向“因人而异”教学策略 ,是指教学中要区别不同的对象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避免教学中“千人一面”的倾向。首先 ,要立足学生实际 ,从学生“好学”与“学好”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如教学《草船借箭》 ,可以设计三种不同策略的教法。第一种教法 :先引…  相似文献   

9.
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语文教学是以学生将来从事各种工作掌握一种重要的基础工具为目的,教师和教材都应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这样就使得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确立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指导思想,进而探索学生的学习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变“讲”为“导”,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在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内涵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化”,但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初,语文“工具论”的提出是对语文教育政治化倾向的强力扭转。本来“语言”与“文学”并存的语文教育变成以“语言”统率“语文”的局面。决定语文教育整体发展的,是着眼于语言的科学主义与实用主义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语文新课程施教中较为重要的三个问题作了探讨:一是提出“学生本身是种教育资源”的理论,认为它是新课程施教的前提,并提出对“生本资源”认真加以开发与利用的系统措施;二是正确认识“问题意识”在新课程施教中深化教学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作用,必须加以培养与强化;三是全面、正确处理施教中出现的若干辩证关系是提高施教水平的主要规律,实现教学中诸种矛盾的相对和暂时的平衡,以防止教学中的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3.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眉 《吉林教育》2006,(9):37-38
实施新教材后,课堂教学在情景性、探索性、交互性等方面有所加强的同时,带来了许多形式化、表面化的东西,有从一种“僵化”走向另一种“僵化”的倾向和危险。因此,对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方法创新,很有现实意义。本文将结合实际对一些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一、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哪些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复习中,有—倾向就是让学生脱离课文去背“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记—记生字词就算复习完了;更有甚者,拟—个复习提纲,让学生按提纲答题,然后背下答案,考试时从其中选几道题。殊不知,这种平时抄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答笔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有悖于语文教学的目的。这是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所致。语文学科不是一般的知识学科,它是一门工具性质的学科,既是工具就要学会掌握与使用工具。中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属于人文课程,这一点似乎已成为不少人的共识。最近,读潘新和先生的新著《语文:表现与存在》,其中论及语文课程的性质时也赞同这一观点。事实上,从历史上来看,形成这一共识是不容易的。1997年语文教育大讨论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大多数人都把语文学科当做工具学科,只承认语文的工具性。工具论者最具典型的论断就是: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语言是工具,因此,语文学科自然而然被看作是工具学科,语文的本质属性被认为是工具性。在上个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纯工具论倾向给了我们极其惨痛的教训。1997年第11期《北京文学》所发表的邹静之、王丽、薛毅的三篇文章对此有过淋漓尽致的揭露,并引发厂一场语文教学大讨论。这场讨论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语文课不能“课中无人”,语文课必须“以人为本”。正是出于这种认识,有论者在学理层面上论证,与其说语文是“语言”,还不如说是“言语”,因为“语言”是一个客观的知识系统,它主要是一种物质存在。但“言语”则突现了“言语主体”即人的存在,“言语”强调的是“人与语言”的关系。应该说,“言语”概念是在“人文”概念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属性更进一步的认识,更具体的概括。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和一项紧迫任务。教育模式转换到具体语文教学中,就要实施语文教学的优化。教学方法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语文教师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语文所采取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可见,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学方法的优化,也是语文教学优化的重要体现。要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就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教学方法是个科学概念。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实践,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从教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要真正理解这一特点并不容易。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是一种工具,后来又将“语文”定义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既然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可见语文就具有工具性,而以教会学生使用这种工具为目的的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亦是毋庸置疑的。随后由于历史原因,对语文课程的定性又经历了许多变化。重新将语文课程定性为工具性课程,始于20世纪60年代,针对当时将语文课当做文学课或政治课两种倾向,再次将语文课程定性为工…  相似文献   

18.
黄耀红 《湖南教育》2003,(19):26-27
一、工具与人文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这类表述出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应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从那时起,“工具”一词已成了语文学科性质的一张标签。直到20世纪末,随着整个社会思想的多元化趋势,语文教育界才从语言研究界获得启示,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诵读存在于中国语文教育史已有二千多年,它是一种语文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语文教学方法。从词源角度.我们可以对其作详尽解释。“诵”.《说文解字.占部》:“诵.讽也。从言,甬声。”“讽”,《说文解字·言部》:“讽.诵也。从言,风声。”可见.许慎把诵、讽二字互训。  相似文献   

20.
陈栋 《教育文汇》2013,(9):30-31
传统语文古代文教学中存在着文本解读应试化倾向、对主题和思想内涵的理解的单一化倾向、文本有机整体的破碎化倾向、教学方法的模式化倾向、文言知识的迁移漠视化倾向等诸多弊端。应用建构主义的随机进入教学理论和梅克的“问题五类型”理论观照语文古代文课堂教学,变革语文古代文学习模式、教学方式和目标,能使语文古代文课堂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