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数学第六册“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单元,包括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及用综合算式解答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等内容。为使学生复习好本单元的知识,提出以下复习建议,供教师参考。一、混合运算式题复习内容及方法 1.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在复习中,教师可设计一组数字相同、运算符号不同的式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如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180÷(3×6)……这一组题包括了运算顺序的各种类型。由于题中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及其结果也就不同。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能使学生加强对运算符号、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又能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计算能力。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复习式题计算时,如果单纯地进行数字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混合运算”例1-例3。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解答式题的能力,并能熟练计算。2.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训练把握运算顺序。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适时迁移。(1)用投影仪出示:24+8-64×9÷3教师先让学生说出上面两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后,再说出运算顺序,最后进行口算。学生口算出结果后,教师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提高解答式题的能力 ,并能熟练计算。2 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训练把握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适时迁移1 用投影出示 :24 8 -63×6÷9教师先让学生说出两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后 ,再说出运算顺序 ,最后进行口算。学生口答后 ,师板书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生读)口算 :47 -10 528÷7×6师小结 :前面我们学过…  相似文献   

4.
“混合运算”是(人教版)五年制第六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完第一小节并完成练习三十后安排的一节考查课,它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请同学们口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屏幕出示:75-40+20÷5,75-(40+20)÷5,(75-40+20)÷5,75-(40+20÷5)。生1:老师,我们这组发现这四个算式中的数字相同,运算符号也相同,可是计算结果不同。生2:我们还发现这些数字的排列顺序都相同,而且每题都有小括号,只是因为小括号的位量不同,运算结果就不一样。师:说…  相似文献   

5.
教学两步混合运算式题,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通过练习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1.说出下面每道题有些什么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划出先算部分)第一组 4+2×3 4+12÷210-2×3 12÷2-4(这组题是引进课题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导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主要内容包括 :混合运算、应用题、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这些内容都是在前面已学过或已有所渗透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既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又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导学设计〕一、变题引申自然过渡借旧探新教学第一节“混合运算”。(一)教学例1。1 复习 :150-42×2÷1480 75÷5 -708×(130 -80)×100(240 120)÷(140 -20)让学生计算后 ,再说出…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你想了解自己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吗?请你在60分钟内完成下列试题。一、口算下列各题。16×4=150×6=31×30=78÷6=560÷4=720÷90=80÷20=9×50=16×30=1-=-=+=150÷5=300÷60=0÷70=240×2=二、填空。1.8000克=()千克2.3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3.工作总量÷()=工作时间4.单产量×()=总产量5.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一支粉笔长75()卡车的载重量是4()写字台的高度是8()汽车每小时行70()一张邮票的面积是…  相似文献   

8.
一、混合运算小学第五册(六年制)第二单元的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先乘除后加减和脱括号运算的开始.它是在加、减、乘、除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教学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在教学34页的例1、例2前,先让学生复习只含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题.如:(1)165-15+2,(2)130+21-3,(3)6÷2×3,(4)6×2÷3.让学生回答运算顺序,再口算出得数.随后教师出示尝试题:①165—15×2,②130+21÷3.让学生自学课本例1和例2.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看例题中的箭头和旁注.通过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使学生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书上第36页的例3和例4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计算;11×4+2和100-95÷5,然后给它加括号,  相似文献   

9.
运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果掌握运算技巧,就能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并对计算产生兴趣。下面是两组题:一、20. 23-4. 65-5. 356. 18-(5. 18+0. 24)2700÷(27×5)25÷20×4二、7. 44-4. 83+2. 566. 09+2. 74-1. 098. 1×4÷0. 912. 5÷0. 04×8显然,按“从左向右”或“先算括号”内的顺序来计算,是不简便的。从第一组题的简便算法中可以发现:加括号、去括号,括号前面是减号(或  相似文献   

10.
一题多变复习三例李兰基小学数学复习教学,往往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再机械重复或方法单调,更易引起学生大脑疲劳和注意力分散,影响复习效果。一题多变的复习方法,符合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一题多变,使所学知识形成系统,从而有效提高复习课的...  相似文献   

11.
一、挖掘速算“基因”,提高计算能力在四则混合运算中,不仅要求学生计算的正确、迅速,而且要求合理、灵活。为此要引导学生按看(数据特征)、想(运算定律、性质)、变(运算顺序、符号)、算(计算结果)、查(计算差错)五个步骤进行计算。例如,8087-87×360÷60+391一题,要引导学生看到“87×360÷60”速算“基因”,想到乘除混合运算的结合性,利用它来改变运算顺序:8087-87×360÷60=8087-87×(360÷60)这样就可使运算简化。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 ,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会把它们都转化成连乘形式 ,一次性进行计算。2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分数连除或乘除计算。2 难点 :把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转化成连乘算式进行计算。教具准备 :投影仪、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1 视算 :23 × 3412÷ 3516 ×24÷ 452 听算 :37 ×2 411÷434 × 1235 ÷ 343 计算 :145 × 911 223 ×118 × 59评讲后在复习题下面板书“一化双改”和“先约分再计算…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分数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简便算法的练习时,我出示了教材后的“练一练”,其中有一题是这样的:3247÷4,我随意让两位学生板演,却出现两种不同解法:学生甲:3247÷4=(32+47)÷4=(32+47)×14=32×14+47×14=817学生乙:3247÷4=(32+47)÷4=32÷4+47÷4=817勿庸置疑,两种解法都是正确的,都运用了简便计算,可是第二种解法却令我感到很意外。因为,教材上的演算过程并不是像这样的,这样做的学生是否真的知道这样求解的依据?如果这种演算过程教师认可之后,…  相似文献   

14.
④整式运算与乘法公式 一、复习要点 1.整式的基本概念: r单项式:系数、次数;同类项: 整式 多项式:次数、项数、常数项;多 项式的降(升)幂排列. 2.整式的运算法则 整式加减_________整式乘法:幂的运算am·an=__ (am)n=__单×单:(ab)n_______(m、n)多×单(a+b+c)m=____多×多(m+b)(a+b)=___.整式除法:幂的运算:am÷an=___单÷单:_____多÷单:_____ 3.乘法公式(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①平方差公式:(a+b)(a-b)…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你不想测测自己的成绩吗?试试看。下面的题用40分钟完成。一、口算。5×96÷68×48×16×99×45×721÷39÷116÷540÷728÷46×942÷781÷97×73×645÷522÷38×25×536÷523÷82×29×34×23÷37×424-1116+2217+4457-2933+1386-1464-2745+2960+20900-2003000+2000700+20050+608000-70003700-30003060+601700-800二、填空。1.从64里面连…  相似文献   

16.
统编教材六年制第五册第34页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通常叫做先乘除后加减”。我认为这种规定太死板,因为教材中有些四则混合运算题,加减法与乘除法可以同时计算,如练习十四第2题中的“35+50-12×5”和第6题中的“5000+719-583×4”,复习第4题中的“400-68-83×4”,总复习第13题中的“973-896+736÷4”等题,如果按教材中规定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去做,要三步才能完成;如果加减法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新教材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有这样一道题:生物小组的同学饲养兔子和鸽子,饲养1只兔子每天需1元,饲养1只鸽子每天需0.5元,该小组每月有90元活动经费,他们能饲养多少只鸽子?多少只兔子?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解答的:90÷(1×30)=3(只)。答:他们能养3只兔子。90÷(0.5×30)=6(只)。答:他们能养6只鸽子。可还有个别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答案:(1+0.5)×30=45(元),90÷45=2(只)。答:能养2只兔子,2只鸽子。关于这道题的解答方法引发了我们教研组全体老师…  相似文献   

18.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还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一、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要求学生先做课本练习十七第 1大题,让学生说出各小题的结果。师生一起评论、纠错,复习旧课。   (二)引入新课: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本节课的两道复习题:①板书: 125+ 45÷ 15- 96。教师简单介绍:这是一道整数四则运算题。提问:这道题有哪些运算?该怎样运算?生答:有加、减、除,应先乘除后加减,老师把学生正确回答板书在题右方,并要…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题为《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综合练习》公开课上,任课教师临下课前出示了一道式题:400+200-100×32÷160,要求学生标出运算顺序.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得出两种结果。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使他们能准确、迅速、灵活地进行运算、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以下运算意识。 一、总揽全貌 从总体上全面审查,看清题目的结构和全貌,然后才能找出“算机”,这是进行迅速、灵活运算的前提。 例工.(3  +5 —3 )×(0.9+6 —5 )×( +1.5—2.25) 从全题看,是求三个因数的积,并可发现第三个因数 +1.5—2.25=0,故此题得数为0。由于有总体感知意识,避免了通分、加减、再相乘的繁琐运算。 二、具体分析 对不同题目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