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古以来,论者多以“平淡”论陶诗,自然也不错。但仅以“平淡”概之,似乎失之偏颇,“平淡”主要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平淡的根源和实质在于“真”。明人黄文焕就不同意“以平淡概陶”。关于陶诗之真,不少人在其论著中也涉及到了,但仍嫌不够系统,且分析缺乏层次性,未能说透。本文拟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及陶本人的性格特点揭示其诗真的原因,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整体欣赏水平不断提高,但对古典诗歌的“平淡”之美,却还领略不深。诗之平淡,是指把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平淡,比之色,则若素绢,淡而雅;比之味,则若茶茗,淡而香;比之酒,则味永而醉人。至醇至厚而成至淡,平淡的诗语以癯实腴,是美的极高境界,正是“诗语平淡万古秀,华芬落尽见真淳”。诗之平淡不是平庸,而是淡而有味。陶渊明一生“抱朴含真”,在他的诗中,未曾沾染礼法与智巧,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华丽的辞藻,其诗是一种本色的朴素平淡之美。如“蔼蔼堂前树,中夏贮清荫。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几句…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平淡的描写中也正是其以“素”为美的审美态度使平淡素朴的农村田园生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义。陶渊明在“素”中发现了意、道之真,并且体味到了真美,从而归田园居,灵魂获得了真正的自由。田园是陶渊明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整体欣赏水平不断提高,但对古典诗歌的“平淡”之美,却还领略不深。诗之平淡,是指把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平淡,比之色,则若素绢,淡而雅;比之味,则若茶茗,淡而香;比之酒,则味永而醉人。至醇至厚而成至淡,平淡的诗语似癯实腴,是美的极高境界,正是“诗语平淡万古秀,华芬落尽见真淳”。诗之平淡不是平庸,而是淡而有味。陶渊明一生“抱朴含真”,在他的诗中,未曾沾染礼法与智巧,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华丽的辞藻,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多样的,平淡自然是其主要特点,同时还有淳厚与豪放的一面。其诗在平淡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充满了情趣和理趣;在平淡外,抒发忧愤,寄托心志,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的开山鼻祖,其田园诗回归自然的真淳、平淡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从诗中表现出来的诗人回归自然的内心世界对后世有着永恒、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语言平淡自然,清新淡雅;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陶渊明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目常生活。作者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田园生活中的恬静心境和淡雅情怀真率自然的抒写出来,好似从胸中自然流出,平淡自然,清新淡雅,毫无斧凿痕迹。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陶渊明饮酒生活体现出对“道味”的追求,对“真”的回归,将肉体上的真上升到精神上的真,这种情趣决定了陶酒诗的情感内容体现在对生命的咏叹和对天真的高歌之上,同时也决定了陶酒诗的平淡风格,其诗中的酒味、醉境是冲和、平淡的。是一种物我无滞、物我一体的道境、玄境。  相似文献   

9.
瓢泉自被发现之初,就不断被辛弃疾赋予着陶渊明的符号,最终成为“剩有渊明趣”的私家园林。“渊明趣”是指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喜亦不惧”的人生态度,这也是瓢泉的园林意境。在承载“渊明趣”的瓢泉生活,辛弃疾接受的不仅是陶渊明的诗文,还有陶渊明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这对他瓢泉期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让他不仅在词中引用、化用陶诗字句,而且推动稼轩词闲适平淡、说理议论风格的形成。在辛弃疾的陶渊明接受中关注瓢泉及其“渊明趣”的作用,也是陶渊明接受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历来以平淡自然著称于世。笔者认为,陶渊明诗歌的显著特点是表现了诗人个体本身的安宁及精神困境方面的超脱,表达出真我的特点。通过作品的“真”来表现“我”的存在,也正是“真”的敞显,使“我”为之一亮,焕发光采。  相似文献   

11.
真德秀认为陶渊明平淡的诗风,与孔子的淡泊情怀在精神上相契合,《文章正宗》收录陶渊明诗歌近五十首,其数量几乎与唐以前各家诗总和相等,陶诗受到了理学家们的追捧,成为诗坛的最高典范。以真德秀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诗歌理论和审美价值取向,对诗词学追求“雅”、“神”、“韵”、“趣”的倾向,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开健 《阅读与鉴赏》2009,(6):32-32,10
如果说建安诗歌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种慷慨悲凉的美。那么西晋诗人为中国文学带来了绮丽之美。陶渊明则开拓了一个以自然冲淡为美的天地。他的诗作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语淡而味腴,各粹之气。悠然流露,最耐玩味。”(伍涵芳《读书乐趣》)指出了陶渊明有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因之其诗才具有平淡自然之美。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中说:“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也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田园诗人陶渊明曾以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吟诵出对清静安逸生活的愉悦感;当代作家王蒙则说:“我更倾向未成名前简简单单的读书生活。”古人也罢,现代人也罢,都渴望着平淡,于是,古有隐士深居山中,今有众人追求回归自然。可见,很多人在追求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但远大的志向、博大的胸怀未必能够从那一份平淡中提炼出来。古代隐士,大凡出于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在动荡的社会中选择了平淡。现代一些成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基本诗文风格之形成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形成"平淡自然"的风格特点,是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是探讨陶渊明生活即诗、性情即诗影响到诗文风格。他的出身、生活经历、人生观等直接影响其诗文内容,进而影响其诗文风格;他的性情受他外祖父孟嘉的影响很大,从而从另一重要侧面影响到他诗文的内容和风格。外因主要是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佛道盛行、谈玄说理、崇尚隐逸)和《诗经》中的农事诗对其诗文内容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到他的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诗歌历来被认为有两种风格:“平淡自然”和“金刚怒目”,然而大多数陶诗并不能简单地划归这两种风格。陶诗总体风格应是“欣慨交心”,平淡自然的诗与金刚怒目的诗都是在“欣慨交心”风格基础上的变形和发展。陶集中各类题材的诗作都可分析出“欣”与“慨”交织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三册,选用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第一首。陶渊明是东晋人,其作品成为东晋文学的代表。陶诗淡而有味,蕴含颇深,语言平淡得像农家话,但内里诗味很浓。所以陶诗历时千余年不衰,脍炙人口,可见其艺术魅力之大。诗中有这么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对于“守拙”一词,课本的注解是这样说的:“[守拙归园田]守住自己的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守拙,守住自己的愚拙,这是谦虚说法。”这个解释笔者认为不十分妥帖,诗中的这个“拙”字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愚拙”。查《辞海·语词分册》第674页“拙”字条下第二个义…  相似文献   

17.
一、陶渊明诗词风格中的审美意义 陶渊明的思想继承、诗歌的描写对象、个人的喜好以及人格志向使得他创作的诗歌带有了一种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风格。陶渊明的诗歌开辟了田园诗的新风,从此田园诗大量盛行,谢灵运一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更是模仿陶诗不可多得的佳作。陶渊明的诗歌多描写平淡的日常生活,然而历代文人却多是不屑于谈生活、谈农事的,特别是在讲究文章词藻华丽的晋代,陶渊明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诗风实是一大另类,然而他的诗却能在平淡处见神奇,于朴素中见绮丽,将日常生活诗意化确是陶渊明的一大开创,亦是陶诗的审美意义的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一) 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诗有描写农村题材的一类,词也有农村词一体。综合学术界周汝昌诸专家的见解,我国描写农村题材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 其一即田园诗系统,主要描写作者隐居田园的生活。东晋陶渊明是这类诗的传统的开创者。陶渊明“躬耕”式的田园诗的特点,在于通过描写农村田园风光和诗人隐居躬耕,歌唱  相似文献   

19.
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的境界。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将其人生和艺术的境界提升到审美的境界——“平淡”,这种平淡的审美境界主要由其“自然”的哲学观、注重实践的生活方式和将日常生活审美化而达到诗意地栖居三方面的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平淡”诗论,高度评价了陶渊明、柳宗元等人诗歌的平淡风格,阐述了“平淡”的审关内涵,并且把平淡与人生境界结合起来,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索。苏轼认为,“平淡”中蕴涵“至味”,而这种“至味”即是淡泊高远的人生趣味与境界,寻常生活中的平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