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邦交思想中的现实主义是在我国先秦时代持续不断的“并国”、“兼国”、“服国”的过程中发酵、萌芽、生长起来的.现实主义所表现出的远天道、重人道,重征伐、尚甲兵,重霸道、尚兼并,重纵横之术、尚攻伐之道的思想是中国外交思想史,尤其是中国先秦邦交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对后世中国外交思想和外交理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首先.先秦儒家强调学习是把修养主体精神之外的人性转化为修养主体自身的精神。所以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也。”苟子也认为如此,“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修养主体经过学习使自身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为了取悦于世。所以学习主要是把外在的人性转化为修养主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先秦诸子的理想国理论多且各具特色,其中以儒、道、墨、法家最具代表性。这些理论皆建立在各自的人性论基础之上,既关乎社会生活的总体设计,又关乎政治设计和战略目标;既肯定现实生活和基本社会关系,又对之进行猛烈地批判以求完美。从总体上说,理想国理论对君主的专制权力起着一定的精神和舆论制约作用,但很有限。  相似文献   

4.
王彦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3):102-105
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阅读理论的开创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给我们留下了诸多阅读方面的论述,内容涉及阅读的内容、任务及原则,阅读品质的培养,阅读方法等等,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阅读教学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先秦诸子在"诸侯异政"、"贵贱无序"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各自的正名理论,虽然其出发点和服务对象有所不同,但诸子的正名理论都主张通过德治和法治方法的互补性来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先秦诸子的正名理论对于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有以下几点启发和借鉴意义:一是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三是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著名学者 ,大多具有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 ,多是学习、治学的行家里手。他们在遨游知识大海、进行学术思辩的过程中 ,研究学习理论的诸种问题 ,形成一些学术思想上的共识 ,成为某种思想体系。如他们所讲的“为学之道”、“大学之道” ,这“道”,就是他们共同体验出来的学习准则、规范或规律。这种准则和规律就是指导学习活动过程的基本原理 ,是完成学习任务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从大量史料看 ,先秦学者并未指明哪些是学习规律 ,但散见于他们论著中的最根本的学习原理和规则 ,对后世学者产生了很大影响 ,对现…  相似文献   

7.
8.
文章首先对先秦儒家的正义理论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分别从两种正义理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论述。接着提出了两种正义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对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构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周恩来的信念、思想、性格、人格等,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一个方面都与中日邦交正常化有着多重的关连。作为总理的周恩来有着极强的原则性,而作为个人的周恩来又充满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中日关系史中的周恩来是个人与总理的“混合体”。这种“混合体”的形象,才是深刻在日本许许多多友好人士心中的周恩来。同时,也正是这样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周恩来,使得日本的各个阶层的众多人士,为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同中国政府一起构筑了一道别无他例的中日之间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0.
隐形间谍     
中文助读: 丹尼喜欢玩他的弹簧单高跷。他骑着单高跷向上弹啊弹,又往下落啊落。“当我向上弹起时,我可以看见所有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近乎全民呼吁日中复交的热潮中,日本的许多有识之士、民间团体和部分在野党作为中流砥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日中友协、日中贸易促进会、工会总评议会、恢复日中邦交国民会议、日中邦交正常化国民协议会等民间团体,社会党、公明党、民社党等在野政党和竹内义胜、浅沼稻次郎、铃木一雄、西园寺公一、宇都宫德马等有识之士以及石桥湛山、松村谦三、高碕达之助、藤山爱一郎等政界名流,都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的日本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火爆的日中友好氛围,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不无关系:新中国日益高涨的国际声誉,中美关系改善的"刺激"以及日本国民对佐藤内阁的失望应该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先秦、秦汉博物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博物学经过先秦、秦汉时期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到魏晋时期臻于成熟。魏晋时期我国古代博物学出现了兴盛的局面。这一时期,博物学最终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而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探究魏晋博物兴盛的原因,必须上溯到先秦、秦汉时期,了解其完整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是“礼崩乐坏”的时代 ,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周礼传统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邦交礼仪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当时 ,诸侯及卿大夫僭越礼仪之事虽屡有发生 ,但从整个社会的情况来看 ,作为社会行为和道德规范的礼 ,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丽君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3):66-69,74
20世纪50、60年代,在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采取“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以发展中日民间贸易开路,为促使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回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进程,廖承志作为中国政府对日工作的最高负责人,在发展中日友好和推动两国关系在官方和民间两个层次上同时发展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同时,中日邦交正常化也是日本对华友好人士长期努力的结果,其中,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的贡献尤为突出。池田大作创办创价大学,成立公明党,关键时刻发表了“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为日本朝野指明了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正确方向和途径。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廖承志、池田大作依然为中日友好事业奋斗不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先秦美学就已经把“言”的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先秦诸子美学理解语言的一个共同出发点是把语言及意义看作人的行为活动的自身和产物 ,而不仅是人的认知活动的工具和过程。从而 ,先秦语言哲学呈现出审美体认和情感交往的主流倾向。先秦美学对语言问题的理解 ,产生于先秦哲学和美学的基本精神和观念体系 ,反映着它对人与人、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 ,构成“具有语言论特点”的一系列相关的概念、范畴、表述和美学命题 ,影响到秦以后中国美学的发展。探讨先秦语言哲学与美学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美学传统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家天下”是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特有的组织形式。王位继承制为主体的宗法制是一项重要内容。先秦赵氏先祖已经存在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虽为赵统治所推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实际执行过程却存在较大的灵活性。赵氏立国后,君主立嫡时,往往惟自己意志是从,以致出现君住之争。嫡长子继承制这一理想模式是永远不可能真正彻底执行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素质教育思想古已有之,本文对先秦儒家素质教育产生的思想基础,教育目标,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先秦儒家素质教育思想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却适应了封建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也为我们今天实施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并非是专讲仁义的“伦理型”学者,他们同样重视富国富民和农业生产,提倡社会分工,鼓励商品流通,关注工商、财政管理和生活消费。只有把先秦儒家的伦理学说与其经济学说联系起来,才能对先秦儒家、乃至整个儒家作出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20.
大平正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坛著名政治家 ,他在担任日本自民党和政府的一系列重要职务期间 ,对日中关系曾发表过自己的认识和主张。根据这些认识 ,他在日中邦交正常化过程中 ,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为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