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辰河高腔唱腔以当地音乐为基础,吸收并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及其他戏曲唱腔,是江西"弋阳腔"和沅水中上游一带"傩腔"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气息。辰河高腔唱腔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演员讲究唱功,其声腔高亢激昂,音域宽广,男、女声各有特色,而且在演出中演员与观众常常互动,被专家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意识流艺术"。辰河高腔伴腔手法多样,早期唱腔不托管弦,后来用唢呐代替人声帮腔,特制的唢呐能与唱腔融为一体,在帮腔和伴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在戏曲、曲艺音乐中,“腔多字少”和“字多腔少”即是两种常见的、各有特色的谱腔形式和外延宽泛的美学概念。戏曲、曲艺称念白(说)以外的人声歌唱部份为唱腔。它既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体,又是人物性格刻画、情感抒发、戏剧矛盾展开、高潮形成及整体音乐布局的重要手段。唱腔中歌词秫“字”旋律称“腔”。“腔多字少”即旋律多唱词少;指句幅(艺人称“尺寸”)宽而字位稀疏的乐句或乐段。戏曲及民歌中的“拖腔”可为其中典型体  相似文献   

3.
流行于沅水中上游地区的辰河高腔是湖南省一大地方戏,被学者及戏剧学家们誉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由于弋阳腔的传入,沅水中上游地区产生了辰河高腔,在当地,人们又把"佛"、"道"、"傩"等音乐唱腔运用在戏曲中,使辰河高腔在剧作内容、体式及风格上有自己的特色。传统的辰河高腔都带有强烈的政治性、颂忠谴奸的精神祈求,体现了善恶有报的伦理道德思想。从戏曲本身来看,辰河高腔已具有"写意"、"传神"、"虚实相生"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湖北沮漳皮影源于沮漳河流域。清代道光年间,东宝区沮漳河流域(今漳河水库一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沮漳皮影。沮漳皮影的主打唱腔沮漳腔,是以沮漳民歌为基调,融入了高腔、花鼓腔等多种音乐元素,在唱词、曲调、乐器伴奏上独具特色,在湖北皮影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曲艺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体。光州大鼓是以唱腔、说白、敲打、表演相结合的民间曲艺艺术。光州大鼓唱腔可分三种流派,即“南口、北口和花口”,也叫“三张嘴”。南口唱腔旋律性较强,曲调幽柔委婉,很接近当地的山歌、小调。南口唱腔音乐全部为微调式,曲式结构以四句体为主。  相似文献   

6.
辰河高腔是流行于湖南沅水流域的一种地方戏,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原始的神秘色彩和浓郁的意识流表现手法,被誉为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活化石"。辰河高腔的"开台"与"扫台"是辰河高腔演出前后举行的宗教祭祀仪式,起着驱邪镇鬼的作用。同时,在辰河高腔演出中有"打彩头"的风俗。辰河高腔台风规范,不主动"讨彩",而是兴"打彩头",也就是当地士绅、各堂口堂主为了比气势,往往要求主动送礼,而且礼也送得重,这便是"打彩头"。辰河高腔的表演形式体现了中国地方传统戏曲的文化特质,剧中的"戏"与"教"(宗教仪式)的结合,均呈现出辰河高腔内容上的世俗化倾向。辰河高腔是宗教、戏曲、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作为地方剧种,文南词的唱腔分正本戏主腔和小曲两大类。文词[正板]是正本戏主腔的一种唱腔板式。文词[正板]遗存有不同时期的唱段,其音乐形态主要包括音阶调式与旋法、过门与间奏以及音调的发展手法等内容,板腔体式的特征则体现在唱词结构、字位形式、词腔结合等方面,其核心为相同的音调基础。  相似文献   

8.
词的浅说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词的全称为“曲子词”。“曲子”是曲调,即乐谱;“词”则是与曲调相和谐的唱词。词牌(曲调名称,如“浣溪纱”、“满江红”等等)不同,则平仄和押韵的规定也不同。稍微具体地说,词牌规定是单调还是双调(有的词牌如“忆江南”有单、双调两体),全词字数是多少,所押之韵  相似文献   

9.
开封二夹弦是一种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地方小剧种,它主要流行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它是在说唱音乐花鼓丁香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吸收当地民间曲调和其它剧种的素材,于上世纪初一跃成为角色行当齐全,剧目丰富,唱腔程式性较强的成熟剧种。其唱词以当地农民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用当地方言演唱,其唱腔音乐受到开封当地方言语调的影响,唱腔与当地方言字调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相似文献   

10.
晋南眉户戏是晋南地区的地方民间歌舞小戏,从传统戏到现代戏,几百年来一直深受晋南老百姓的喜爱。其唱腔音乐清新活泼、唱词语言通俗易懂,而且近年来剧目不断推陈出新,故它的音乐自有某种“自行规律”,并直接体现在其歌词曲调上。依曲唱词、依词唱曲是戏曲唱腔形成的两种方式,晋南眉户戏紧紧围绕这两类词曲关系创作出一部部优秀剧目。本文就以临汾眉户剧团为个案,结合几部经典剧目从词曲关系的角度来探究晋南眉户戏的音乐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1.
晋南眉户戏是晋南地区的地方民间歌舞小戏,从传统戏到现代戏,几百年来一直深受晋南老百姓的喜爱。其唱腔音乐清新活泼、唱词语言通俗易懂,而且近年来剧目不断推陈出新,故它的音乐自有某种“自行规律”,并直接体现在其歌词曲调上。依曲唱词、依词唱曲是戏曲唱腔形成的两种方式,晋南眉户戏紧紧围绕这两类词曲关系创作出一部部优秀剧目。本文就以临汾眉户剧团为个案,结合几部经典剧目从词曲关系的角度来探究晋南眉户戏的音乐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2.
《格萨尔》文学唱词和音乐的调式、节奏规律都是吸收和借鉴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西藏农业区和牧区的广为流传的山歌、牧歌和强盗歌的内容和形式而成的。在说唱的唱腔中,民歌中的三段二句这种程式,正好反映了《格萨尔》曲调的ABC变奏曲式结构,与民歌曲式高度一致,同时,主段重复或变化重复首段,为歌手即兴创作演唱提供了现成的结构模式,艺人或歌手只要根据这程式,填充具体词句就可以完成其创作表演了。  相似文献   

13.
"啊呕令"是流行在甘肃岷县、宕昌一带的一种花儿曲调。本文从唱词格律、衬词、音阶与调式、旋律形态、节拍节奏以及演唱形式等方面对"啊呕令"的唱词及音乐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越剧唱腔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也是演员与观众交流沟通的有效渠道。越剧唱腔艺术只有不断改革、创新与发展,才能更好地倾述人情、人性、人的命运,引起观众强烈共鸣。以袁雪芬越剧唱腔创新改革为例,通过分析其创立尺调腔、多句式加帽、搭尾、唱词减少、起承转合等方面,探讨其在越剧音乐唱腔上的创新和改革,品味袁雪芬以情取胜的唱腔特点。  相似文献   

15.
辰河高腔是流行于湖南沅水中上游地区的一种古老地方戏,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别具一格的表演技巧与表演行当。最初,辰河高腔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外、副、末、贴等8个角色,到了清末民国初年之后变为生、旦、净、丑4个行当,其中生角又分为正生、老生、红生、小生,旦角可分为正旦、小旦、摇旦、老旦等。辰河高腔有着特殊的表演技巧,如甩发、喷火、老背少、耍獠牙、打八彩、打钢叉、金蝉脱壳、打三官堂、罗汉演武等。可以认定,辰河高腔是一部结合民间武术、杂技、音乐、宗教以及佛、道、傩等祭祀仪式的大型仪式剧。  相似文献   

16.
秀山花灯融歌唱与舞蹈为一体,在演唱上使用当地方言,词曲结合贴切,唱词琅琅上口;多数歌曲篇幅短小,用材简练,节奏明快活泼,曲调富有动感,生气贯注,构成了独特的秀山花灯音乐的风格和情韵。其中有不少抒情歌曲,旋律优美,悦耳动听,别具一格。具体表现为:上下句音乐结构形式、一曲多词、同宗民歌的旋律变化手法、衬腔特点等。  相似文献   

17.
梅葛是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特有的少数民族曲艺之一,其历史悠久,影响面广,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曲目的核心部分为主要吟唱史诗,被视为"彝家根谱"。梅葛流传区域广,分类依据多样化,其曲调众多、唱词经典、唱腔优美、演唱禁忌独特而神秘,是孕育楚雄彝剧音乐、新梅葛的音乐土壤。  相似文献   

18.
道情又称“渔鼓”,又名“黄冠体”(道人的装束),源于《九真》、《承天》等唐代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传出世思想,后经演变发展为我国民间曲艺的一种。陕北道情是以清涧道情为主体,吸收了陕北民歌及陕北说书的部分曲调,极吴陕北地方特色,成为陕北地区民间曲艺的重要形式,其曲调丰富,音乐优美,主要体现在衬词、节奏、唱腔、调式、过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蟒古思因·乌力格尔是科尔沁地方音乐文化传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布仁初古拉演述的《宝迪嘎拉巴可汗》这一特定的史诗文本为例,对其音乐曲调进行类型学分类,同时进行音乐形态的描述与分析,进而试图阐释史诗表演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显然,抄尔奇的表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唱词、唱腔、伴奏构成一个整体,在彼此的互动中生成了口头艺术的演唱文本.而对抄尔奇来说演述中的唱词和音乐是同时建构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钢琴弹唱结合”教学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弹唱结合教学的关键在于对注意力分配的训练,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应采用手弹曲调口说话、诵诗或呼拍、同音反复弹唱、哼唱、默唱、模糊唱词、轻声唱词、自编曲调、“乱”弹“乱”唱等不同的教法进行教学,并注意早期结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弹唱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