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猫》是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在《猫》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猫与鸟、猫与人、人与人的对比以及人的思想、情感前后变化的对比。以“对比”为支点,可以撬动《猫》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对比手法在《猫》这篇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大旨谈情”,但是不同的人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红楼梦》中对于“情”的描写和表现?在这种描写和表现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心态,本文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曹雪芹在经历过人生和时世的犬转变之后,有的是对人情的悲悯,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追认和坚守。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比较了《儿女英雄传》和《红楼梦》中所要彰显的“情”的不同含义。同时分析文康与曹雪芹对待“情”的不同态度。文康是将“人情”与“天理”时举,以“天理”规定“人情”,以“人情”彰显“天理”,人为地消弭了“情”与“理”之间的二元对立与矛盾冲突,并在“儿女”与“英雄”的完美结合中,走向喜剧的结局。而曹雪芹的思想则要复杂得多,简单地说,他是在“情”与“理”的对立中凸显了人生的悲剧,这也是造成两书悲喜异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记叙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教学客体是一篇篇叙人言事、表情达意的文章.《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可见,“情”是记叙类文体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只追求教与考的对应,只把课文看作一堆考试的材料而漠视了情感内涵,那么,就不能激发起学生与作者在感情上的共鸣,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记叙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入呢?笔者作了如下的尝试.一是精心设计导入语,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情感基调.要使学生“披文以人情”,那么首先要让他们进入文章特定的情景氛围之中.《背影》是一篇表现亲情的名篇佳作,其感情基调真挚深沉,意蕴厚重.这对于尚处在少年期不识愁滋味的学生来说,要理解作者在文中表露出来的悲凉苍茫的人生况味,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入语:天下至爱是亲情.  相似文献   

5.
《边城》之美。不独在湘西风光、民俗人情,更主要的是它呈现了一种优美的人生形式。人生.有多种形式:幸福的,苦难的;高尚的,卑下的;优雅的,酷烈的。人生形式的不一代表了人与所处世界关系之种种,而《边城》呈现给人们的,正如作者沈从文所说。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行走”是生命的常态,是生命行为的外在特征,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标志,而“思想”是生命的精华,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人性的光泽与荣耀,是人情与兽性的本质区别所在。青年作者沈建通的散文《行走浙江》及其《创作谈》,述说了行走过程中对.生命本体意义的认识,因与作者似曾相识的行走历程,所以就有了对文本诗性解读中的思考与诠释。  相似文献   

7.
《黑猫》和《白猫》中都出现了“猫”的意象。在两部作品中,作者分别创作出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他们以病态的形象登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剖析作品中“丈夫”这一形象,说明并非所有男性是父权制的受益人,他们同时是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作家写的是猫,表现的却是人,从而凸显“猫”的真正象征意蕴:揭露丑恶的病态人格,对病态人格进行反思,从反面表现其对美的心灵、健全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对于《猫》一文主题思想的解读,素来争议颇多,但基本都可归为“动物弱小论”.《猫》是一篇深刻反省人性、批判人性的散文.对三只猫命运的情感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对自我灵魂的直视,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为读者人性的自我修缮提供了示范.其主题思想应该定位到“人性批判论”,而不是“动物弱小论”.  相似文献   

9.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黄粱梦》和《任风子》中均有“杀子”情节。这一情节的思想基础是全真教所宣扬的妻儿子女是“冤家敌面仇”的主张。马致远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彻底的发挥,以“杀子”来表现剧中主人公选择出家修道的决心,并且隐含着作者对当时社会和挫折人生的彻底失望。  相似文献   

10.
“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间维持着一种适当的距离”,这是作者在本文中提出的美学观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美学观。作者并探究了产生原因:持实用态度看人生和持美感态度看人生的分野。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大师,本文选自他的美学论著《谈美》。他在《谈美·开场白》中说他写文章“只是向一位亲戚随便谈谈,竭力求明白晓畅”,所以这部书中的文章,把十分高奥美妙的美学问题都谈得非常形象、非常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1.
设置情境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之以人情”的提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境与情、入境始与亲”的名言。  相似文献   

12.
从小说的叙述结构、描写介入、叙述视角三个方面,对郑振铎的《猫》一文进行细读,以分析“情节”为主线,理解和领悟《猫》一文传达的独特人生经验,从而使学生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与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3.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意蕴深邃、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文学巨著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在众多之说中,我们赞成这样的观点:即“《红楼梦》不是用某一两种主题所能概括得了的.如果非用一种主题来概括不可的话,“那也只能说是它表现了作者对人、人的价值、人生及其意义的一种独到的感受和理解.”所以,本文在这里并不想对《红楼梦》的主题进行全面的概括(这也不是本文所能胜任的),而只是想从某一角度谈谈笔者的一管之见,不当之处还请学界前辈及同仁指正.《红楼梦》的作者在第一回中就曾开宗明义地指出该书是“大旨谈情”的,并且我们从全书所写内容来看也是如此,作者并没有蒙蔽我们.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就将《红楼梦》划归“人情小说”,是十分有见地的.可以说,《红楼梦》就是一部“情”书,它不仅抒发了情,描写了情、表现了情,而且以情为旨归,以情为衡量事物、判断是非的标准.情在《红楼梦》中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整部《红楼梦》就是用情谱写而成的.《红楼梦》的知情者脂砚斋曾说“雪芹哭成此书”.这里不说写成此书而说“哭成”,可见曹雪芹写此书时用情之真、之深了!那么,《红楼梦》中所抒发的、描写的、表现的又是什么样的情呢?首先,《红楼梦》抒发了儿女之真情.这里所谓儿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阅读了《狐狸和猫》这篇童话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天,猫碰见了狐狸。猫想:上次狐狸得了机灵奖,那它一定很聪明,不如我跟狐狸学本领吧!狐狸向猫自吹自擂,说自己的计策有满满一麻袋,本领有一百种。正说着,猎人来了,猫跳到树上藏了起来。可是狐狸却被猎人打死了。猫说:“唉,可怜的狐狸,你如果有我这点本领,你也不会丧命了。”读了这篇童话故事,我想我们应该学习猫的谦虚,不应该学习狐狸的自吹自擂。我觉得在人生中,最不能有的就是:骄傲、自大。在人生中最不可缺少的是:谦虚、实事求是。不能刚刚在工作或学习上获得点成绩就骄傲自大起来…  相似文献   

15.
《我们家的描》是一篇阅读课文。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又细腻亲切的语言,描述了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喜爱之情如甘泉醇酸从字里行间浸溢而出,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悠长。其中前三个自然段描写大花猫的古怪性格运用了曲笔写法,更显得错综迷离妙趣横生。实际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把文中的“古怪”与平时的贬义用法联系起来,对体会作者的爱猫之情形成心理障碍。能否引导学生成功地突破心里障碍,技文人情,就成为读懂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意蕴情味的关键。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呢?可分以下四步进行:一、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古怪…  相似文献   

16.
王统照的中篇小说《一叶》写于1922年5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单行本中篇小说之一,全书9万7千多字。 作品大体上以作者本人早期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反映了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一些生活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生问题的探索和理解,抒发了作者在理想与现实充满矛盾的情况下的苦闷情绪。 王统照在出版《一叶》之前的小说创作中,一直积极探索“人生究竟是什么”的这一问题。在《一叶》中,他继续探索这一问题,仍然把“爱”作为药方来救治人生的缺陷和痛苦,来消除人间的罪恶和不幸。但是,作者在忠实于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中,使这一认识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因此,显示出茫然和苦闷。《一叶》是很重要的一部作品。它是作者怀疑“爱”的信条的起点,以后发展开去,终于到了1927年把“爱”的信条完全抛弃。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夏目漱石于1905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我是猫》。苏联的特罗耶波利斯基正巧生于这一年,而于1971年写成了中篇小说《白比姆黑耳朵》(以下简称《白比姆》)。猫不必说了,就是猫。“白比姆黑耳朵”乍一看难于理解。“比姆”是一条猎狗的名字,它身上是白色,耳朵是黑的。两部作品都以动物作为组织故事的中心,都采取了一种曲折的反映现实的方法;但两部小说有其独创性。现将《我是猫》和《白比姆》作一比较研究,以期对我们充分理解和研究这两部作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 ,有多少文人学者 ,对人生这一命题作了思索 ,并作出了各自的解读。“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有人从人生的短暂中 ,得出了及时行乐的结论。“人生在世不趁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是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发出的狂放之言。“人生是多么奇怪 ,多么变幻无常啊 ,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 ,也可以成全你 !”莫泊桑的《项链》 ,对人生作了一种特殊的不确定性的解释。于是 ,在阅读教学中 ,我逐渐注意到 ,许多作品中 ,都含有作者的人生观 ,都传达出作者的人生态度。这些人生观是否可取 ?我们现在又该如何来看待 ?这些都会…  相似文献   

19.
浓情、热情,似酒有两句话,一句是“浓情似酒”,一句是“人情如水”。我们可以围绕这两句话来解读《孔乙己》。《孔乙己》开篇写酒店和酒,不是随意的,而是有“预谋”的。这种“艺术预谋”,就是鲁迅先生围绕“酒”大做文章。正如鲁迅在《药》中写茶馆,不是随意的,同样是有“艺术预谋”的。“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作者通篇最想要强调的可能是温度、浓度,酒的温度、浓度和人情的温度和浓度。“热水”“温酒”,开篇有两个温度词语。  相似文献   

20.
“说课”──我这样教《猫》吴忠市利通一小刘淑英一、教材《猫》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是老舍的又一篇作品。作者对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的特点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猫喜爱的感情。作者既写猫安静时的样子,也写了猎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