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就是搞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而工业化程度又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迫切心愿。建国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之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今天,在我们向着“四个现代化”目标努力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研究毛泽东对我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轨迹,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又从“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新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写到“国民经济恢复以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初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我们在讲到这段内容时.很多学生对什么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应从何时开始理解不清;对过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伟大独创性贡献。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对于如何在中国历史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他自己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这些思想,无疑是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研究刘少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思想,对于我们扩大改革开放,加快现代化的进程,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那么,三大改造为何首先从农业开始呢?  相似文献   

6.
一、“大跃进”运动的背景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总路线。这条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国家工业化与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的方针路线,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1956年底即告基本完成,本文所谈的是关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问题。 一、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是促使农业合作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原因之一。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进程。一般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经历了轻工业、基础工业到重工业的不同阶段。后进国家的工业化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一过程。为战胜敌对力量,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国家工业化,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为缩短工业化的时间,越过了轻工业发展阶段,采取高积累、高投资、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种战略对建立的工业体系,摆脱对外国的依赖起了重大作用,但也带来了农轻重比例的失调。这种战略之所以能够推行,是因为我们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国家能够最大限度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快重工业建设。这种经济体制在农村的体现就是农业集体化。  相似文献   

8.
1840年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提。在此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将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况中解放出来,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建立以后,为迅速改变积贫积弱的状况、突破贫困陷阱以实现工业化,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赶超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改革开放再次实现了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的突破,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发展问题,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强调的发展重点有所不同.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实现工业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奋斗目标,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工业化道路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推进中国工业化指明了方向,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全局"要求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方针,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方法,二者有机地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起步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从理论到实践都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作出巨大的贡献,而且其中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通过对社会主义重新认识,得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社会生产力落后,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由此便决定了在生产关系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必须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还很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还占很大比重;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也正是由于生产力落后,也决定了我们还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实现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  相似文献   

12.
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性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经济社会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直辖5年的快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一个由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是工业化初级期向工业化成熟期过渡并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阶段;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的阶段。从发展模式来看,它具有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特征;从发展因素来看,表现出由单一要素拉动经济向多种要素综合作用拉动力经济转换的特征;从发展进程来看,表现出通过信息化促进和带动工业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着力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庄严指出:“准备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化程度的伟大国家。”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周恩来同志在王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从此以后,四个现代化就成…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人民在自己底领袖毛主席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胜利地完成了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为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方面标志着中国革命第一阶段的基本结束,同时,他方面,又在我们国家底面前提出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的任务——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变旧社会为新社会,变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社会之革命改造时期开始了。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导师列宁和斯大林曾经科学地证明:只有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法,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就是创造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问题。列宁曾经教导说:“社会主义的唯一经济基础是能够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斯大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由于求利行为缺乏有效的规范而异化为唯利是图的负面力量,进而加剧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困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过程中,完成了中国现代求利行为规范的建构,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前途,从根本上破解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党史是青年学生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现在的政治就是未来的历史,现在的历史就是过去的政治.教师应利用好思政课堂,在讲好中国共产党建设史、共产党人精神的同时,培养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培养有担当的、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我们党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以来,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就提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国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文化程度的伟大国家。”这里实际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就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论述了科技革命对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七大前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工业化道路问题进行可贵的探索:一是从巩固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把实现国家工业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任务;二是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之上;三是把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以奠定国家工业化的物质基础作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四是从世界工业化的角度来认识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问题,提出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解决中国工业化启动的国内资金短缺问题的大胆设想。七大前后党对工业化道路的构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工业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先进生产力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王丽娟 《山东教育》2002,(33):59-59
一、幼儿音乐教学中,要加强最基本的音乐开发,即初级节奏和初级的音调启蒙。初级节奏就是在速度可快可慢的情况下要保持稳定均匀的拍子,如果一个孩子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就获得了最初级的节奏开发。初级的音调启蒙,就是在无音乐伴奏下唱准一个音,声调可高可低,当一个孩子在无音乐伴奏下唱出一首歌来,那么他就获得了初级的音调启蒙。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能同时做好上述两个方面。他可能把拍子唱得很准,但往往调唱不准,也有可能调唱准了,而节奏把握不住。所以要让孩子不断地暴露在音乐面前,不断地得到发展,当一个孩子既能唱准了音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