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统年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中都里人。汉相国萧何之后。 《南史·梁武帝诸子·昭明太子传》:“昭明太子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也。” 《梁书·武帝纪》:“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汉相国何之后也。” 其祖顺之。 《南史·梁本纪上》:“顺之,字文纬,于齐高帝为始族弟。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与齐高少而款狎。……以参豫佐命,封临湘县侯。历位侍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丹阳尹,赠镇北将军,谥曰懿。” 《梁书·武帝纪》:“天监元年夏四月丙寅……追尊皇考为文皇帝,庙曰太祖;皇妣为献皇后。”按四月丙寅,《南史·武帝纪》作闰四月壬寅。  相似文献   

2.
孔子论诗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相似文献   

3.
三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晚年的梁武帝与梁後期政治 南朝宋、齐二朝,宫廷内政治斗争残酷而惨烈,宋之武帝、文帝,齐之高帝、武帝,史称英明之主,然嗣主多残暴之君。如宋文帝之子元凶刘劭弑父,为恶不悛,武陵王刘骏起兵,废杀刘劭自立,是为孝武帝。刘骏死後,其子刘子业凶暴逾于常人,为刘或所废,即明帝。明帝猜忌宗室,大行诛杀,《南史·後废帝纪》说:“孝武帝二十八子,明帝杀其十六,馀皆帝(後废帝刘昱)杀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宋武帝刘裕为何小名寄奴,《宋书·符瑞志(上)》称:“宋武帝……始生之夜,有神光照室,其夕,甘露降于墓树,皇考以高祖生有奇异,名为奇奴。皇妣既殂,养于舅氏,改为寄奴焉。”这种说法虽含有一点合理成份。但荒诞不经,与历史本来面目相去甚远。《宋书·武帝纪》载:“高祖以晋哀帝兴宁元年岁次癸亥三月寅夜生。”《南史·武  相似文献   

5.
中学《中国历史》第一册(1980年版)第58页,曾讲到西汉大臣陆贾与汉高祖论治国之道。这个故事见于《史记》卷97《郦生陆贾列传》,原文是:"陆生(陆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之友》2010,(7):30-3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化中,“一”是一个神秘的数字。许慎《说解字》把“一”列为汉字之始,并以创世神话观念解释道:“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可见,“一”并非仅仅只是数字之始,它还蕴含整体的、未分化的意味。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观念,即把“一”做为整体的哲学范畴。广义上说,中国化即是注重整体的、直觉的,注重取象类比、注重和谐的“一”的化。如《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以道和“一”互为注脚。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说文〉新注》是可敬教授《新编古代汉语》之后推出的一部新作,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普通话对《说文解字》翻译、注释、证明、开发的著作.全书30卷,共150万字.已列入岳麓书社1995年出版计划,特选登首卷,以经读者.—一惟初大始①,道立放一②,造分天地③,化成成物。J;L一之清皆徙一④.义古文一⑤。放悉切凰yL【静文〕最初,寓物形成之始,道建立了一。后来,才分解将天和地,法化成民离事成物.大凡一的部属都促一。大,古文一字。【注释〕①惟:句首括氛银。太始:寓物形成之始.②道:指初形的宇宙本田。一:指天地…  相似文献   

9.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老子》一开卷便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常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一章) 作为哲学著作的《老子》,在这里没有为“道”这一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哲学范畴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老子先从“无”和“有”这一世界起源的根本问题入手讨论。我们注意到老子对“无”和“有”的解释:“无,名天地之始。”“始”的本义是少女,《说文》:“始,女之初也”。“有,名万物之母”,“母”,《说文》:“从女。象褒子形,一曰  相似文献   

10.
《明史·代王传》辨误王世华《明史》卷一一七《代王传》曰:“成祖即位,复爵。永乐元年正月还旧封。十一月赐玺书曰:‘闻弟纵戮取材,国人甚苦,告者数矣,且王独不记建文时那?,寻命有司,自今王府不得擅役军民、敛财物,听者冶之。已复有告其不轨者,赐敕列其三十二...  相似文献   

11.
史术即史学.犹之经学亦日经术,儒家之学亦日儒术也。吾意史术通贯经术,为儒术之正宗,故以史术名篇。术即道也,为古今人所共由之道。然学者亦须知所择,知所遵,始不误于歧途曲径。《易·系辞》日:“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大过》卦之初爻)子日:“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  相似文献   

12.
齐永明三年魏太和九年(485)乙丑十七岁正月辛卯。齐武帝诏曰:“《春秋国语》:‘生民之有学敩,犹树木之有枝叶。’果行育德,咸必有兹。在昔开运,光宅华夏,方弘典谟,克隆教思,命彼有司,崇建庠塾……今遐迩一体,车轨同文,宜高选学官,广延胄子。”见《南齐书·武帝纪》。齐国学复立;秋,国学开学,钟嵘与其兄钟玩为国子生;冬,太子萧长懋临国学讲《孝经》。《梁书》本传:“嵘,齐永明中为国子生。”《南齐书·周颙传》:“(颙)转国子博士,兼著作如故。太学诸生慕其风,争事华辩。后何胤言断食生……使学生议之。学生钟岏曰……竟陵王子良见岏议,大怒。”又《南齐书·礼志》:“永明三年正月,诏立学,创立堂宇,召公卿子弟下及员外郎之胤,凡置生二百人。其年秋中悉集。有司奏:‘宋元嘉旧事,学生到,先释奠先圣先师,礼又有释菜,未详今当行何礼?用何乐及礼器?’尚书令王俭议:‘《周礼》:“春入学,舍菜合舞。”《记》云:“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又云:“始人学,必祭先圣先师。”中朝以来,释菜礼废,今之所行,释奠而已。金石俎豆,皆无明文。方之七庙则轻,比之五礼则重。  相似文献   

13.
(一) 游河朔的时间岑参《送郭又杂言》诗云:“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河朔指黄河以北,当与“河北道”之河北同义。《新书》卷五《兵志》云:“始时为朝廷患者,号‘河朔三镇’”,即指盘踞于河北道的三个藩镇。岑参曾在河朔地区漫游,这是他前期生活中的一次重要游历。岑参游河朔时所作的《敬酬杜毕淇上见赠兼呈熊曜》诗中有“忆昨癸未岁”之句,可以据此定斯游之年。癸未岁是天宝二年,则河朔之游在天宝三年。这与他游河朔时所作诗也是相符的,他在《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中说:“一从弃鱼钩,十载干明  相似文献   

14.
命题者的话     
“严师”有两层含义。一指尊师重道,《礼记·学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慌民知敬学.”  相似文献   

15.
王文和 《别江夏王锋》* 《南史·齐高帝诸子传下》:“(江夏王锋)善与人交,行事王文和、别驾江祏等,皆相友。后文和被征为益州,置酒告别,文和流泪曰:‘下官少来未尝作诗,今日违恋,不觉文生于性(疑当作情)。’”文和,下丕人。宋时为义阳王昶征北府主簿、巴陵内史。齐永明中,历青、冀、兖、益四州刺史,平北将军。释宝月(《齐诗》卷六) 《永明乐》十首 《南齐书·乐志》:“《永平乐歌》者,竟陵王子良与诸文士造奏之。人为十曲。道人释宝月辞颇美,上常被之管弦,而不列于乐官也。”案:“平”当作“明”,参见竟陵王萧子良《永明乐》条。梁武帝萧衍…  相似文献   

16.
诗心驱史笔——杜甫《八哀诗》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八哀诗》向来被认作诗的传记,明人王嗣奭《杜臆》卷七说得分明:此八公传也,而以韵语纪之,乃老杜创格,盖法《诗》之《颂》;而称为“诗史”,不虚耳!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六亦引郝敬曰:《八哀》诗雄富,是传纪文字之用韵者。文史为诗,自子美始。  相似文献   

17.
坤道有守柔居弱、谦敬恭顺、厚德载物、静重待发、泽利万物之德,而《三国演义》中赵子龙这一人物形象不仅充分体现了乾道“刚健中正”的品质,在内德上更是包涵了坤道的精神,具体体现为“谦敬守分”的守身之道,精纯无垢、至诚至仁的心理特质,以及不偏内外,“苍生皆我所怀”的仁者胸怀。他在处事待人接物的细节中亦体现出“救困扶危,报国安民”的大道。赵子龙于乱世之中,凭着一柄银枪,战伐不息,并以“谦恭敬顺”守身,以“载养万物”之德尽心竭力地维护蜀汉集团的壮大发展,乾道与坤道相济,尽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18.
《屯》卦的基本含义为:万物始生之时,有始生和险难之象。它启示人们:创业之始有艰难,惟正其根本,选贤与能,上下相应,思险患勿冒进,化险难为大亨。  相似文献   

19.
《易传》,约成书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中后期。春秋战国,正当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动乱时期。《易传》的社会政治观,恰好反映了儒家学派这一时期治国安邦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一、"立人之道日仁与义"《易传.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在这里,《易传》揭示出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规律。仅就"立人之道"而言,应如何理解仁与义的含义呢?《易传.系辞》:"天地之大德日生,圣人之大…  相似文献   

20.
师道的力量     
中国人历来讲究师道。《礼记·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韩愈更是一针见血地指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中国的学术史.很大程度上讲就是师承衍化史、尊师重道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