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师巧妙引导学生思维的活动。教师引导艺术的高下将直接影响学生思维活动质量的好坏。事实上,学生的认知情绪在课堂并非一贯饱满,而是呈现波形分布。一般来说.刚上课时的5分钟左右,学生的注意力不太稳定,其后的30分钟左右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也是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时期,之后5分钟头脑处于疲劳状态,注意力又开始呈下降趋势,最后5分钟左右则属于大脑工作的衰退期。  相似文献   

2.
学生课堂情绪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上课伊始,教师进入教室,宣布上课开始,学生的情绪由混乱到镇静,这属于第一阶段。转而进入正式上课阶段。这一阶段是课堂教学中的最佳阶段。学生的情绪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这种情绪持续时间比较长,约20分钟,为第二阶段。学生情绪到达高潮后,会渐渐感到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情绪呈低落态势。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主动学习频度降低,想做些其他的事。这是第三阶段。所以教师讲解一般不要超过20分钟。第四阶段为课堂教学的最后五分钟。这时学生的情绪处于低谷。基本上逐渐由学习状态转变到准备休息了。这一阶段属低潮阶段。综上所述,学生的课堂情绪是呈起伏型的,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情绪缓冲阶段,情绪最佳阶段,情绪下降阶段,情绪低潮阶段。  相似文献   

3.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精神状态有一个最佳时刻。在这个时刻,小学生思如泉涌,写起来大有一气呵成之势。如果这时不让他写出米,那些精思佳句,过后就可能忘掉了。小学生最佳精神状态的到米,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启动阶段。这个阶段一股是从学习课文之后开始的。它的特点是思维开始启动,大脑中出现兴奋点,但这些兴奋点是此起彼伏的,并没有集中起来,使思维处于放射性的分散状态。从小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就会疲劳,活动能力降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频繁,长时间用脑血液往往供不应求,脑细胞生理功能就会降低,由兴奋转为抑制,于是学生感到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这些现象就是脑力疲劳。学生出现脑力疲劳后,学习效率大大降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防止学生脑力疲劳的产生呢?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上课的开始阶段,注意力不是能立即集中到课堂上的,因为下课活动的影响,让他们的思维可能还处于散乱状态。如果老师能很好地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就能将注意力立即集中到学习上。从另一方面讲,当前的探究式学习也需要情境,没有情境很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诸多因素中,课前预热活动的设计至关重要。在一节英语课的开端设计活动,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上课开始思维就处于一种亢奋状态,无疑是在创造一种最佳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8.
高三学生正处于高考前的紧张复习阶段,是心理疲劳的易发群体。当他们处于心理疲劳状态时.注意力会不集中,思维迟缓,学习效率下降,有的还会伴有身体不适。探求高三学生心理疲劳成因,及时发现心理疲劳严重的个体,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提高学生复习效率。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接高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课堂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以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课堂教学的成功铺下了基石。一、激发兴趣,启动认知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的有力措施。如教《反比例函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  相似文献   

10.
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启动阶段、最佳阶段和疲劳阶段。有关研究也证实:学生课堂集中精力学习、思考、记忆等的时间,只能达50%或稍高一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着力设计好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一、激发启动阶段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始于对知识的兴趣。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必须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启动作用。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设计效果最佳的导入方法,以激发动机,引起…  相似文献   

11.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则效果微小。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的研究证明:学生课堂思维活动的水平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思维集中程度s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用  相似文献   

12.
“学习倦怠”,包括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疲劳两个方面:生理的疲劳,主要是大脑的疲劳,表现为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不准确等;心理上的疲劳则反映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反应慢,情绪躁动、忧虑等。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就均会产生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又面临着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对他们的学习倦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学生修改作文一般都在草稿后和抄正后,这个时间一般都在一节课的后半部分,学生比较疲劳,注意力开始分散。学生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修改习作,或心不在焉、视而不见;或一目数行、囫囵吞枣,走过场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样,“改”的质量一定很差。稳定学生注意,除靠学生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主观自制力外,客观条件的刺激也是一种可行的手段。笔者发现,作文后的“读”对重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大作用。通过“读”学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打破自改活动在疲劳状态下沉闷、被动的局面,有助于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后的修改。  相似文献   

14.
一、疏密相间的课堂结构使课堂结构疏密相间应把握两点:第一,把握学生思维特点设计课堂结构。学生课堂活动中的思维过程有三大阶段。即思维逐渐集中,思维亢奋,思维疲劳。新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和思维都处于较松弛的状态。对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新课的导人,提高输入信息的强度,减小教学密度,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问题上。这时,教师只要给学生指示课堂学习的主题就可以了。待学生思维逐渐进人兴奋状态时,要降低输入信息的强度,增加教学密度。这时,教师要全面展开课堂教学的主题,进行重点难点的教学。之后,…  相似文献   

15.
"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可以结合小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引导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一、巧妙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引入新课时,通过巧妙地设疑提问,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在唤回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明确规定:"确保小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时间。"有研究表明,学生经过两节课的紧张学习后,大脑已感到疲劳,思维活动减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因此,利用课间适当地活动活动身体对消除大脑疲劳,放松肌体是十分有益的,它对提高学生活动兴趣,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有现实意义。我们学校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先后制定了《莫城小学辅导组大课间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17.
“教这样的学生,简直是对牛弹琴,白费心机!”茶余饭后,我们常常听到有些教师对部分学生这样的感叹。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讲话,搞小动作……”云云。诚然,注意力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能力。但课堂教学中学生长时间致力于思考,处在紧张的气氛中,容易引起疲劳,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而良好的注意力能使学生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提高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效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一、心理疲劳现象 心理疲劳是人主观体验的一种倦态,主要是大脑神经活动的结果。 心理疲劳常表现为心情忧郁、情绪烦躁,怠倦,焦虑,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反应速度降低,信心不足,等等。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懂得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运用多元化、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上十分活跃,对于各种新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符合这个阶段学生思维的教学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针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分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联时期,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懂得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运用多元化、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对于各种新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符合这个阶段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手段,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针对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