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在大革命后期所写的一篇重要文章。它首先刊登在1927年3月5日出版的中共湖南区委机关刊物《战士》周刊第35、36两期合刊上。3月12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第191期转载了其中的第一、二两部分,即(一) “农村革命”,(二)“革命先锋”,但未能将第三部分,即“十四件大事”转载。对此,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是陈独秀等人“锁住了真  相似文献   

2.
1919年4月2日,一份名为《学生救国报》的周刊在湖南长沙创刊,自6月5日即第四期开始更名为《新湖南》,从第七期开始由毛泽东主编。该刊虽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生自治会筹办,但在当时却成为整个湖南地区革命运动的精神向导,甚至对全国的革命形势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湖南》有月刊和周刊两种,毛泽东参与的是周刊。该刊每周一、四出版,每期印一千份。该刊首任主编龙毓莹(伯坚)为湘雅的学生。该刊以发扬民气,联络学生感情为主旨,发刊词提出六条指导思想:"一、反对旧礼教,  相似文献   

3.
在武昌都府堤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里,陈列着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它是一本32开铅印的小册子,书名《湖南农民革命》,1927年由我党所开办的长江书店出版。这本小册子,原来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名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小册子里有瞿秋白同志写的序言。瞿秋白同志在《序言》中,热情赞扬了湖南农民的革命斗争,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考察工作。他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家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到战线去奋斗,毛泽东不过开始罢了。中国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和读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一样。”  相似文献   

4.
《湖南医学院》报,自创刊至今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它的前身系1919年5月由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三班学生龙毓莹等创办的《学生救国报》(周报),是长沙最早出版的著名进步学生周刊之一;1919年6月《学生救国报》更名为《新湖南》周报,自第三期起聘请毛泽东主编,成为当时长沙进步学生进行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的主要阵地.并和湖南学联的《湘江评论》、周南女中的《女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1977,(2)
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行很广,版本很多。湖南省图书馆现珍藏的各种中外文版本共有38种,计20种文字。其中最早的版本是1927年4月汉口长江书店印行的32开铅印本。这种版本和解放后出版的相比较,有如下几个不同特点:一是书名不同,标题为《湖南农民革命》;二是书中有1926年11月份湖南各县农民协会会员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答复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驳斥阶级敌人对农民运动的种种污蔑和攻击,支持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进一步将农村大革命推向前进,毛泽东同志于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深入湖南农村,先后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农民运动的情况,于2月16日撰写了《视察湖  相似文献   

7.
长沙《实践晚报》创刊于1948年7月21日,同年11月30日被封,仅出了一百二十九期。时间虽短,影响颇大,以致南京政府下令封报,并且要“彻查该报负责人有无匪嫌”。这张报纸是长沙地下党领导的,也是长沙新闻工作者自己的报纸。当时长沙市约有四十多万人口,大小报纸却有二三十家。地下党员和进步报人相当活跃,如在四家官办的大报中,就有三家是倾向进步的,在湖南和平起义中都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1920年秋至1921年夏之间,何叔衡、谢觉哉同志在长沙主办《湖南通俗报》,这是一张宣传科学与民主、宣传新民学会革命主张的进步报纸。过去曾发现过三期(1920年11月6日、10日、11日),后来又发现49期(1921年1月到6月),上面刊有三十多篇谢老的文章,是珍贵的早期革命报刊史料。  相似文献   

9.
1938年1月下旬,长沙出现两张新型的报纸:《抗战日报》和《观察日报》。后者是从平、津等地回来的一些大学生创办的,同年5月正式成为中共湖南地下省委的机关报。《抗战日报》则是在周恩来同志的安排布置下,由田汉同志邀集当时湖南的一些文化、新闻界人士,以私人集股的方式创办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王文轩  赵云泽 《新闻界》2013,(13):79-80
<正>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在湖南长沙创刊,主编毛泽东。该报虽为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却成为五四运动以后创办的众多进步学生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由于言论激进,读者称它为"湘江的怒吼"。自创办到8月上旬停刊,该报共出版四期,其中随第二期一起印发的还有《临时增刊》第1号。第五期在印刷中,就被湖南军阀张敬尧的军警查封,还同时查封了报纸的主办机构湖南学生联合会。《湘江评论》为四开四版铅印小型周报,每版分四栏,文章均有小标题,报头印有"发行所长沙落星田湖南联合会"字样。每期1200字左右。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1.
《告中国的农民》是第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论述中国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的重要文章。1921年,国内能看到农民革命性,并提出农民革命运动的人,只有毛泽东、彭湃、瞿秋白等少数几个先进知识分子;文章写作笔法、表达方式与行文语句存在大量海丰方言土话,以及方言思维与表达手法,证明作者不是湖南人或江苏人。彭湃留学日本时与施存统关系密切,施存统与《共产党》主编李达经常书信往来,彭湃有在月刊发表文章的条件。彭湃在党内第一个领导农民革命运动是《告中国的农民》所提出理论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那是1948年的12月,长沙新闻界组织了一个粤港访问团。访问团的成员相当复杂,由两个报老板领队,一个是至为反动的《中兴日报》的社长,一个是《湖南日报》的总经理、湖南铸字业的大亨;湖南《中央日报》参加这个团的记者也是个言行反动的人物。我所在的《晚晚报》,是一张四开小报,当时已经为进步新闻工作者和中共地下党员所掌握,报纸面貌可说是“中间偏左”。我随同这个团去采访,想从若干侧面来反映  相似文献   

13.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6年下半年起,随着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北伐大革命的胜利进军,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贪官污吏和119恶势力等各种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统治制度,引发了深刻的农村社会大革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日,在临汾市发现了一份《晋绥边区临时农会告农民书》。 《晋绥边区临时农会告农民书》为纸质印刷,全长42厘米,高27厘米,字迹清晰公正,加盖有红色长方形篆体印章:“晋绥边区临时农会关防”,发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七月十八日(即1947年7月18日),是一份研究晋绥根据地土改的原始公,是中国土地革命运动的真实见证,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七、《湘省大汉报》《大汉民报》《湘省大汉报》原系湖北同盟会员胡石安主办的《大汉报》的分支。第8期起改名《大汉民报》。是辛亥革命后湖南第一家报纸,主办人为同盟会员杨宗实(华生)。据当时人回忆,报纸创刊于长沙起义的次日。“长沙杨宗实、浏阳雷预,组织《大汉报》,宣传革命意义,发表一切文电,初二即行出版,时人称其敏捷。”(粟戡时:《湖南反正追记》)现存的第3号报纸,为农历九月初六日出版的,可能当时并未能按日出版。报纸系四开单面印刷,  相似文献   

16.
一走进北京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综合馆”,人们就被几张已经发黄了的报纸吸引住了,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19年主办的《湘江评论》。《湘江评论》是湖南学生联合会的会刊,1919年7月14日创刊于湖南长沙,四开版一张,每期约有一万多字。这个刊物虽然只出版了五期就被反动派查封了,但它对  相似文献   

17.
《新湖南》是五四运动后毛泽东主编过的一份革命刊物。关于这份刊物的前身、创刊时间,特别是毛泽东接办的起止期数,长时期以来,在党史研究中、新闻史研究中都众说不一。《党史资料丛刊》1981年第一期上,钟镇藩同志在《毛译东同志创办与主编过的四种报刊》一文中介绍说:“《新湖南》周刊前身是《学习救国报》,从第三期起,毛泽东同志任主编。”《五四运动在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一书中,周世钊先生在《湘江的怒吼》这篇文章内,说《新湖南》创刊于1919年1月15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寻求革命真理拯救中国,改造社会,周恩来同志在旅欧期间(1920年11月至1924年8月),一面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考察和学习欧洲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一面从事革命活动,一面在工厂做杂工。同时,还采写了大量的薪闻报道。当时仅天津《益世报》上刊登他所写的《旅欧通信》就达24万字。周恩来同志当时不仅是一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者,而且是一位饱含激情,以天下为己任的新闻记者。在采写这些通讯报道中,周恩来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了  相似文献   

19.
李锐 《新闻记者》2002,(8):40-41
1949年春 ,全国解放在即 ,我从东北到北平 ,奉命回湖南工作 ,负责筹办省委机关报《新湖南报》。基本班子是冀察热辽《群众日报》的一批人 ,这都是我原来的老同事。南下途中 ,在河南和武汉 ,又有一些同志加入了这支队伍。那时 ,长沙新闻界地下党的力量相当强大 ,一进入长沙 ,即同地下党的同志会师。长沙是8月5日解放的 ,8月15日 ,《新湖南报》就创刊了。报纸创刊之初 ,我们办了一个新闻干部训练班 ,经过地下党推荐 ,招收了一批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都比较好的青年 ,计一百四十多人 ,经过短期的政策教育和业务训练 ,就让他们当起编辑、…  相似文献   

20.
1937年9月,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个月的翦伯赞,遵照党的指示,从南京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湖南,在长沙与吕振羽、谭丕模、张天翼等人发起,组织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和中苏文化协会长沙分会,担任两会的常务理事,主编省委领导的《中苏》半月刊.长沙文夕大火后,作为省委的特别党员率分会迁往湘西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沅陵县城,住总爷巷28号,改名为湖南中苏文化协会,仍以原来的名字与苏联对外文化协会(Voks)联系,主要是接受他们赠送的书报杂志和寄赠给他们的《中苏》及其他公开出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