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9年以来关于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论探讨的摘述(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 (一)黎澍在《论历史创造者及其他》一文中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提法,提出了新议。 (1)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说法,起源于苏联哲学家普·尤金、巴·伯纳丁对《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一书中某些观点的引申和附会。“现在细看起来,关于这个学说的这一类说明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提的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显然认为所有人都在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且每次强调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列宁说:“人们  相似文献   

2.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有一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只有“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个提法,没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提法”,因而不能讲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只能讲“历史是人人的历史”。这种观点不仅没有正确表达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全部内容,而且忽视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一根本内容。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革命导师的观点是丰富的、全面的。马克思、恩格斯经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史学界和哲学理论界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存在不同认识。黎澍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完全错误,不仅有转述中产生的错误,而且最初提出这个命题的逻辑推理也是错误的,不值得苦心加以维护了。”主张彻底否定这个提法。笔者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提法确有表述不够完全确切的地方,忽视强调杰出人物也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作为一种历史观和方法论来说。仍然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人民群众创  相似文献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点。黎澍同志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载于《历史研究》,1984年第5期),《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载于1986年7月30日《光明日报》)等文中,对这个原理提出质疑,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只有一个提法:“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说法是“片面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笔者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马克思主义命题,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是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把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进而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5.
自1985年以来,围绕黎澍同志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两个提法的质疑,理论界展开了讨论。这里也谈几点个人的认识。一、关于“英雄”与“群众”和“老爷”与“奴隶”两组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究竞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哲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人民群众才创造历史,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近年来,理论界提出一种新的认识,认为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的提法较为准确,我的看法是,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的决定力量,但并不排斥其它人也在创造历史,历史是群众创造的。一历史的创造者是群众,群众和人民群众是不能完全等同,它们是互有区别的两个范畴,  相似文献   

7.
“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这是中外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某些重大的史学观念也在变更。这是十分可喜的。关于上述问题,即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近年来在史学界已成了热门话题。1985年,黎澍同志首先提出了质疑,认为上述两个观点都失之偏颇,提出应改提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当然这一观点反映了我国部分史学工作者的看法,也受到一些人的非议,从而引起争议。我是同意黎澍同志的意见的。本文拟从理论和史实角度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学术界近二十年来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论争 ,主要围绕历史究竟是谁创造的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究竟是怎样看待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这两个焦点展开的。其实质在于究竟应当如何准确、科学地理解人类历史的创造者 ;怎样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创造者理论。这场论争所暴露出的“主要概念界定”、“基本命题表述”、“研究方法和学风”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来,学术理论界围绕历史创造者问题展开了讨论。黎澍同志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载《历史研究》1984年第5期)中,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两个命题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只讲英雄创造历史固然不对,提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10.
历史创造者"的问题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1984年,著名历史学家黎澍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中,郑重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提法并不科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曲解。从此揭开了80~90年代历史创造者"问题大讨论的序幕。一、历史...  相似文献   

11.
<正> “人类的历史是谁创造的?”这个问题是历史观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于这个问题作了明确回答:人类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近几年以著名历史学家黎澍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对哲学教科书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这些学者的批判文章在学术界和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英雄史观”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严重挑战。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揭示了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劳动的观点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承认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应以牺牲普通劳动群众的历史决定作用为代价,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是整个人类文化的基石;每个人都是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每个人在任阿情况下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真正的历史创造者只能是那些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人们。“新英雄史观”鼓吹少数英雄创造历史,为“精英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旧英雄史观一脉相承,都是唯心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13.
历史本质上是人的活动。所谓历史,就是由世世代代的人们的活动相联结而构成的。人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全体人类都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传统教科书片面地理解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命题。只有全面地理解“历史创造者”命题,我们的理论才能经得起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群众观,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群众观可以概括为“三论”。 一、群众首创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马克思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列宁说:“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毛泽东同志也曾精辟地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中,一些同志提出了奴隶哲学的问题。他们主张奴隶应该有哲学,理由是:(一)“哲学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有奴隶反抗奴隶主的阶级斗争,就必然有奴隶反抗奴隶主的哲学”。(二)“劳动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我们认为,这种看法和历史实际不符,也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教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承认哲学的阶级性,但并不认为每一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哲学。事实上,古希腊奴隶社会虽然始终存在着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但无论是当时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哲学,都未能成为奴隶反抗奴隶主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在公元前八——六世纪古希腊奴隶社会形成时期最早出现的哲学斗争,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的唯物主义反对毕达哥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根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高度概括了它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涉及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涉及当前和今后发展、当代和世代永续发展,涉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国内外之间发展等各个方面。在科学发展观内容的各个方面,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红线,它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根本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其依据究竟何在呢?在于历史的创造者是人。认识到这一点,把它作为观察社会历史的一个根本原则,我们就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具体而言,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力量。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1](118页)这充分说明,只有...  相似文献   

17.
“全国暨石油系统中学历史图示教学研讨会”于1987年7月27日日至8月1日在大庆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学校、科研和出版单位的同志共184人,大会收到论文131篇.会议就中学历史图示教学的概念表述、理论依据、实践中的得失及展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一、关于中学历史图示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它有关问题在历史图示教字法的概念表述上,有十几种提法,归纳起来,都属于“以图示意”或“图文示意”。有的同志认为,图示法的“示”就是表示历史的各种关系,显示历史的形象,揭示历史的规律.有的认为,从广义上讲,“凡是用图表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德育为首”这一提法已经提了几十年了,但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这一提法,我忽然觉得这一提法有些欠妥。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首”是“第一,最高的”的意思。据此解释,我认为“德育为首”提法的不妥之处在于:首先,“德育为首”的提法有将德育与智体美劳各育比高下的意思。既然德育处于第一位,是最重要的,那智体美劳各育又将处于什么地位呢?是次重要,还是不重要?新课程改革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都是必须的,没有高下、轻重之分。其次,“德育为首”的提法是将德育作为独立于…  相似文献   

1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直被理论界认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考察这一命题的历史唯物性应从辩证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这一命题的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中,有同志提出:现在应该怎样评论斯大林一九三六年关于阶级斗争问题的提法?从一九五六年我们党发表《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以来对斯大林这一提法所作的批评,今天应怎样看?华国锋同志《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论述是不是又回到了斯大林的提法?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斯大林是怎样论述的。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首次明确宣布:在苏联国内“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当时苏联的实际情况是: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