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讨论了Gaussian03/Gaussview软件在仪器分析红外光谱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不仅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而且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CS Chem3D和Gaussian 98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结构化学的教学中使用CS Chem3D和Gaussian 98等一类专业的计算化学软件,可以解决教学中的许多难题,克服传统教学中可视化差、形象不够直观的缺点,从而使深奥、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在有限的学时内增加教学容量和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应用Gaussian 09软件计算光功能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合实验结果研究了三种典型的电子跃迁方式:配体内电荷跃迁(ILCT),金属到配体电荷跃迁(MLCT),配体到配体电荷跃迁(LLCT),使学生在解释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特征峰的同时,利用Gaussian和Gaussian View软件形象地理解此类吸收光谱及电子跃迁.该工作不仅是多学科教学内容的融合,也是对传统教学的改进和补充,更好地培养了化学及材料学专业的学生理论结合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8):133-136
基于Gaussian 09软件设计了一个融合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药物化学的综合型实验——茜素红的光谱测定及解析。通过该实验,可以使学生在熟悉药物分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特征和解析的同时,利用Gaussian和Gauss View软件形象地理解此类吸收光谱产生的内在原因。该实验不仅是多个学科教学内容的融合,更是对传统实验教学的改进和补充,可更好地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理论模拟计算铜微团簇的DFT方法、RECP模型和Gaussian软件。通过和MC方法的对比,分析得出在理论上模拟铜微团簇及其离子的结构和结合能方面,DFT方法是最合理和最精确的结论。还介绍了Gaussian软件的基组,分析对比后,认为选择SDD基组可以达到最佳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Gaussian软件构建了尾式L-苏氨酸卟啉亚铁的红外光谱解析的综合型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结合Gaussian View软件对尾式L-苏氨酸卟啉亚铁的红外光谱进行解析,对不同吸收峰进行指认,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该实验能弥补现有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可作为本科生综合型实验开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2014年教育部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论的提出,使得人们对如何培养高中化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各种研究。笔者基于量子化学软件Gaussian能够将化学中的许多抽象的理论形像直观的显示,提出了将Gaussian及其附属软件GaussView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的辅助教学,为丰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提供了参考。方法:基于DFT理论及 B3LYP/6-31G(d)等基组,通过Gaussian 16W对高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物质分子进行量子计算,利用GaussVeiw向学生展示计算结果,对结果讨论、分析,从而将抽向的化学理论具体形象化。结论:Gaussian量子计算软件与高中课堂教学的结合,对于学生认识理解高中化学学科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微观探析素养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通过理论教学-科研转化-Gaussian计算软件分析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了Gaussian软件在光谱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对染料分子结构和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研究。同时,将科研项目融入教学实践中,为课堂教学引入最新化学前沿进展和实验方法,提高教师前沿知识应用转化的能力。Gaussian软件和科研协同教学方式,有效推进化学教学改革,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取代苯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借助Gaussian软件计算了系列取代苯的苯环电荷密度,分析取代苯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结果表明,从反应物电子效应这个角度去解释取代苯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律,与共振理论解释的结果一致。该教学方法中运用Gaussian软件,将复杂的共振杂化反应机理简单化,增加了课堂生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引入Gaussian软件,结合GaussView软件充分展示分子的三维空间构型,让学生在实验中对比观察红外光谱各吸收峰对应的原子、基团振动模式,以及原子之间的协同振动对光谱的影响,让实验教学内容更生动直观。实践表明,红外光谱与Gaussian软件联用于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融合理论与实践,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强化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