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同于普通的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历时性、横向化和圈层化等特征,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标准和新的要求。在高校这个特殊群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引发的高校舆论和次生舆论会给高校带来诸多不稳定的因素,需要从反馈机制、预警机制、应急管理等方面,通过纠治边界、优化供给、筑牢防线、加强教育等多维度的治理策略,保持高校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信息畅通,建构以高校师生生命健康安全为核心价值取向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事关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一旦发生极易在微信中广为传播.相比一般舆情而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微信舆情虽则大多由UGC生产,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但其基于关系的圈子传播,使得舆情可信度高,不但有可能迅速发酵,而且有可能因为夸大其词滋生社会恐慌情绪.各级教育部门须加强对微信舆情的监测,及时发现有可能产生的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实时传递权威信息,开展对象明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3.
突发公共事件以其突发性、公共性和矛盾冲突性,对社会舆论造成剧烈影响.大众传媒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舆论引导上,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5·12"汶川特大地震应急新闻报道,为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探索了成功经验,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为制定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策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危机一旦爆发会引发民心不安,为及时有效研判和引导网络舆情,提升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主题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知微事见”,从近两年国内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选取影响力指数最高的事件,基于SnowNLP模型对事件发生后政务媒体的相关评论信息进行情感分析,以可视化方式,将网民情感划分为形成期、爆发期和衰退期.并通过LDA主题模型,得出每个时期的主题分类,从而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相关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的把控和引导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影响因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是应对危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影响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性,媒体舆论引导区别于一般常态。其次,媒体环境和媒体自身特点也对舆论引导提出了要求。第三,媒体必须在与政府、受众以及其他媒体的互动中产生共鸣,才能形成舆论合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期,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安全以及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诸多不足,如果舆论引导处理不当,极易演化成群体性公共事件,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因此,积极探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策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这对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且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7.
微博媒体的异军突起,其便捷的传播特性使其在突发危机事件的话语表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微博在突发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其舆论领袖对网络空间的意见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雅安地震事件,主要研究微博意见领袖对网络空间的舆论影响,是微博对突发危机事件舆论影响及引导的重要理论探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临床专业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程度及教学需求,为改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课程提供数据支持。设计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相关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138名临床专业医学生完成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发现在被调查的医学生中,仅12.32%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常了解;52.17%认为类似新冠肺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距离自己很遥远,和自己关系不大;绝大多数医学生认为,即使在非特殊时期也需要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课程列入常规教学范畴;在教学内容方面,医学生想了解的知识依次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历史发展;多数医学生建议进行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加强实践教学有较高的呼吁。调查后结论为: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应当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课程的系统化教学。  相似文献   

9.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长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人员密集,活动场所集中,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意识差,知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弱,各种原因均可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高校不断发生。为做好预防和控制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长效机制,必须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反应的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应急救治人员水平,畅通信息渠道,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强化公共卫生规范管理,以提高高校处理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触动多方利益的改革加速推进,选择网络主张权利、发表意见的诸多集群行为、抗争行为剧增,进而形成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的作用力源泉在于广泛集群的网民所形成的舆论压力,科学有效地处置网络群体事件,必然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舆论引导,这是"媒体人"之共同责任。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中独具权力话语优势,这进一步强化了主流媒体的时代使命,使其注定成为处置网络群体事件的媒体引导者。为此,在应对突发网络群体事件时,主流媒体应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减少舆论非常态聚集,因势利导,努力提高网络群体事件的引导力与化解力,强化正确的民意走向,确保在有效引导网络舆论中站稳地位、站正位置、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下突发公共事件会比之前任何一个时期更能迅速扩散和传播。近年来社会对高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发生在校园内的任何事件都有可能演变成网络上的舆情,对高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于维护校园稳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以往高校舆情的各项数据分析,结合调查研究,针对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从参与主体角度来探究舆情疏导体系,力求通过建立有序的处理机制服务于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曙光  魏新 《唐山学院学报》2020,33(2):59-66,74
以B市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为例,通过详实的数据,从传播媒介、传播过程、舆情焦点三方面对舆情演化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发现,在传播媒介层面,传统媒体在舆情传播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而且立体媒体的传播效果要超过平面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在舆情焦点上,次生舆情的出现使舆情焦点发生了偏离,它的产生主要源于政府行为和公众认知之间的不匹配,以及一些媒体的刻意引导。  相似文献   

13.
当前突发事件网上舆论的发展演变与“两新”人员、媒体工作者、社会闲杂人员、网络公关群体以及高校学生等几大网络群体关系密切。因而要重视网上舆论发展趋势中存在的若干最新走向,关注几类网络新技术对网上舆论传播速度、影响深度与传播广度的影响。对此,我们在网上舆论预警、引导和利用网络新技术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建立积极有效的舆论应对机制是高校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充分认识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发挥各种校园传媒的优势,建立校园舆情的监测研判机制、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机制、突发事件的舆论疏导机制和重点对象的心理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危机的治理范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正处在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大量存在使得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网络舆论危机又称为网络舆论引发的行政危机、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传统行政危机或网络民主环境下的传统行政危机.网络舆论危机与突发公共事件不同,集中呈现出影响广泛、危害严重两大特点。网络技术条件下行政危机的治理思路应遵循价值-组织-制度的分析框架,培育政府-社会-公民的多元治理。这种治理既包括正式的制度设计、信息公开、政府上网、舆论引导、重建信任等政府应对措施,也包括公众理性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1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几乎每年都有发生,2003年的非典疫情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新闻媒体在控制和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本文以非典为案例,通过对国内外在非典时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对比,就媒体在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有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寻媒体的角色把握以及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源信息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时间、主体、内容、地点等进行多维度考量。发现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源信息的一些特征并提出引导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加速发展期,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关乎社会发展与稳定。自媒体时代能否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方面就是如何运用媒体引导舆论。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需要辩证思维与哲学智慧。从哲学质与量的角度认知舆论的基本属性,从几对辨证关系来分析舆论引导的特殊性。哲学思维不仅能深刻把握舆论的本质,还能深入挖掘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从技术层面理性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9.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在突发公共事件视域下获得极大关注。保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安全、网络信息传播安全等成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从突发公共事件视角分析疫情期间高校线上教学、远程办公、图书馆和教学资源对外开放以及信息报送等信息化行为产生的安全风险,同时分析了电脑版“新冠病毒”带来的安全威胁;针对疫情期间的信息化安全风险,提出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统一身份认证、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数据加密、增强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等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采用经专家论证的自制问卷对贵州省6所本科院校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只有15.20%的大学生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只有20%的学生接受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网络媒介是学生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3)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对食物中毒所采取的首选措施存在差异(x2=60.979,P<0.05),不同学科专业学生对肺结核传染性疾病的应对方法不同(X2=91.146,P<0.05),不同学科专业学生在对实验室腐蚀液体溅到皮肤的首选措施存在差异(x2=95.307,P<0.001),不同学科专业学生所选择的求助对象存在差异(x2=59.871,P<0.05).结论:(1)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意识;(2)积极主动参与培训演练,拓宽学习途径;(3)提高实践技能,科学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