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议摔炮     
中学生朋友,还记得你的童年吗?还记得你童年过春节的情景吗?当看到大孩子们恰然自得地燃放爆竹时,你也许曾羡慕不已,也多么想一试身手,但又恐怕被爆竹炸伤,所以只好借摔炮流洒一回.手拿摔炮,振臂一挥,“啪”!玩起来既简便又安全,还别有一番情趣.摔炮构造十分简单,用两块圆柱形于泥块夹住少许火药,然后用纸将两泥块缝隙粘牢,一个摔炮就制成了.说挥炮玩法简便,因为只须将摔炮向固定物上摔出即可.但要注意,要使摔炮被摔出后,大体沿其轴线方向运动.这样运动的摔炮,当碰到固体物时,前面的泥块受到阻力而停止运动,后面的…  相似文献   

2.
如此放鞭炮     
已是两三年未放炮了。之前也不能说是放炮,只是玩摔炮而已。转眼要过年了,我放寒假了,也曾想要放炮,但这股热情很快消失,淹没在即将过年的喜悦与将和我的哥哥刘俊杰(小名瘦猴精)会面的兴奋中了。  相似文献   

3.
车马无喧     
张海蕴 《师道》2023,(1):55-56
<正>最近看了几篇张大春的散文,其中有提到春联的篇什,使我不由得想起故乡以及与过年相关的种种事情来。那时候年味颇浓,进入腊月二十,街上便时不时传来鞭炮的声响。那一定是卖鞭炮的在显摆自家的鞭炮又靓又响,就像卖瓜的随手切几块瓜给围观者尝尝。那时候鞭炮的种类挺多,有一种我们当地人叫做“气火”的,也叫“两响”。顾名思义,就是点火后,“嗖”的一下飞起来,像鼓足了风的风筝,然后接连能听到两下爆炸的声音,又刺激又期待。还有摔炮、砸炮、滴滴机,诸如此类,都是给小孩子玩的。还有一种俗称“地鼠溜子”,  相似文献   

4.
书的故事     
自从班主任王老师送给明明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冰心奶奶的《小桔灯》两本书,平常他爱玩的打弹弓、摔炮儿都变得索(sǔo)然无味,做完作业就捧起了书。  相似文献   

5.
万事俱备,就等"鱼儿"上钩了!我"理伏"在一个大箱子后面,决定先送她一个"见面礼"。没多久,只见五岁的表妹兴高采烈地跑过来。我拿起一大把摔炮,快速地在地上布起了"星罗棋布阵"。她要转弯了,我的心中就像揣进  相似文献   

6.
支招一:家长把好选购关 家长应选择合法的销售网点购买烟花爆竹。购买时应选购外观整洁、无霉变、完整未变形的产品,产品标志应完整、清晰,有正规的厂名、厂址、提示语、中文说明等。还应选购药量相对较小的C、D两级玩具烟花,摔炮、拉炮、砸炮等烟花爆竹爆炸感度低。遇到摩擦、碰撞极易发生燃烧、爆炸,存放、燃放时潜在危险性很大的,不宜购买。  相似文献   

7.
旗袍     
一 城北有一条老街,以往这里十分热闹,糊灯笼的,做裁缝的,还有烙大饼儿的.每逢过节,就更热闹了,大人小孩一起上街.穿新衣、摔炮儿、买灯笼,过节的老街永远不缺人味儿,灯笼的明火照得人亮堂堂的. 但如今老街真的老了.该走的都走了,该关门的也都关了,只剩下了一家旧裁缝店.店主叫老孟,擅做旗袍,每一件都由他一针一线亲手缝出,可谓上品,据说老孟的祖宗还给慈禧做过衣裳.但就是没啥人来光顾,这生意是一天比一天差.  相似文献   

8.
过春节     
4月19日晴在我的记忆中,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每当想到春节,我便想起去年春节我和爸爸放鞭炮的情景。年前大人们都忙着买东西办年货,妈妈又是买菜又是买春联又是包饺子。我们小孩却不像大人那样忙。大年三十那天,妈妈让我和爸爸贴好了春联,爸爸忽然想起了忘记买鞭炮了。我们爷俩就决定一起下楼买鞭炮,来到卖鞭炮的摊位上,鞭炮的花样可真不少啊!有冲天炮、旋转炮、刺花炮、摔炮、礼花炮、黑蜘蛛炮、还有大炸雷……反正各种各样的鞭炮说  相似文献   

9.
O NE一“卜”字加“一”成了(),突然()雨雷声响,“大”字加“一”成了(),一场天火从()降。“十”字加“一”成了(),树()着火火势旺,“了”字加“一”成了(),兔()乱窜好慌张。“火”字加“一”成了(),猴领动物()火忙,“米”字加“一”成了(),提()河水浇树上。“夕”字加“一”成了(),火灭好()没遭殃,“人”字加“一”成了(),()家都把猴夸奖。“土”字加“一”成了(),推举猴子做大(),“白”字加“一”成了(),森林()兽心欢畅。加“一”猜新字@王宝琪~~  相似文献   

10.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我认为就两点:一是“太学生了”.二是“太语文了”。“太语文了”和“太学生了”都聚焦一个“太”字。精彩的语文课,妙就妙在这个“太”字上。“太”字最早源于“太极”一词.是“大”与“、”(表示“小”)组合而成的汉字,  相似文献   

11.
竞选侦察兵     
这一天,词语国贴出了一张公告——为了保卫词语国的安全,特选拔侦察兵一名,请大家踊跃报名。不一会儿,就有好多词语报名了,什么“隐伏”“隐身”“隐没”“隐匿”等等。经过一系列比赛,最后“隐蔽”和“隐藏”进入了决赛。  相似文献   

12.
“米”字加“一”成了( ),提( )河水浇树上。“夕”字加“一”成了( ),火灭好( )没遭殃。“人”字加“一”成了( ),( )家都把猴夸奖。“土”字加“一”成了( ),推举猴子做大( )。“白”字加“一”成了( ),森林( )兽心欢畅。  相似文献   

13.
量词家族成员众多,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而且让我们的文学作品增添了不少色彩。如:一“头”牛,一“匹”马,一“口”猪,一“条”狗,一“峰”骆驼,一“尾”鱼,都是说动物,却不重复,真是多姿又多彩。  相似文献   

14.
浅议“臭”字词义的引伸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臭”字词义引伸与发展的全过程,指出“臭”字除了在作“气味”解那一阶段,偶尔在特殊语句中可解为“香味”之外,一般不作“香”解。魏晋南北朝时期,“臭”字取得了“腐臭”这一独立义项,其后更无人将其解为“香”了。近年有人将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解为“香”,显然是一种误解,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5.
“物色”一词原指“天色”、“形状”和“声色”。随着佛教的传人,与不少受佛教思想影响的概念的转化一样,“物色”一词原有的“天色”、“形状”和“声色”的涵义转化成客观事物的外境与人的内在感情色彩的相互融合,成为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或者说是一种“境界”。《文选》“物色”赋单列一目,不独体现了“物色”的新义,而且集中反映了晋宋文人的自然审美观念,代表了从“假称珍怪,以为润色”的汉大赋到“假托真人,以为已情”的六朝抒情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一、要以“以人为本”的思想认识识字教学情趣化的意义。1 情趣化使识字教学成了一杯加糖的咖啡。一位教师在一堂识字课中 ,调动了学生诸多感官 ,通过听声音 ,学习“闹钟”、“小鸟” ;通过观察 ,学习“太阳” ;通过动作模拟 ,学习“穿衣、刷牙、洗脸、升旗”等词。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识字兴趣 ,教师只是加了“一勺糖” ,学生们便争着来“喝”这杯原本“苦涩的咖啡”了。我们承认 ,“识字教学”具有知识性强的特点 ,但在欧洲国家的语言当中 ,“知识”一词的原义中包含“欣赏”、“享受”的意思。所以 ,这也启示我们 ,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这一天.词语国贴出了一张公告——为了保卫词语国的安全,特选拔一名公民担任侦察兵,请大家踊跃报名。 不一会儿,就有好多词语报名了,什么“隐伏”“隐身”“隐没”“隐匿”,等等。经过一系列比赛,最后“隐蔽”和“隐藏”进入了决赛。  相似文献   

18.
“一口田”旁边有神的保佑,是“福”。 “一口田”上面加个屋顶,是“富”。 “一口田”长了脚.要你行动,要你进取,去得到那一口田,是“逼”。  相似文献   

19.
《良师》2004,(8)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小朋友会说:“一”字,那太简单了,谁不会读?可是别急,“一”的读音还真是复杂多变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单独使用或在词、句末尾时读第一声(yī),如:“一、二、三”,“十一”“一一得一”。“一”在第一、二、三声字前读第四声(yì)。如:“一天”,“一年”,“一点”。“一”在第四声字前面读第二声(yí),如:“一个”,“一遍”,“一半”。“一”在词语中间读轻声(yi),如:“看一看”,“想一想”,“走一走”。小朋友,你现在知道“一”字读音变调的规律了吧。以后朗读课文时可别读错啦。你会读“一”吗…  相似文献   

20.
张锦文 《文教资料》2007,(7):163-166
南京方言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述补句式“X得一Y”,依据“Y”的不同可以把它区分为五种情况:“X得一塌”、“X得一逼”、“X得一糊”、“X得一腿”、“X得一砣”。文中从“X”的音节数、“X”的词性、“一Y”的语法意义三个角度对此句式进行了描写,并探讨了“X得一Y”句式产生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