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下文及其注释,然后逐一答题.淳于髡荐贤淳于髡一日而见七士于宣王①.王曰〔a〕子来, 寡人闻之,千里面一士,是比肩而立〔b〕百世而一圣②,若随踵而至也〔c〕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d〕淳于髡曰;“不然,夫鸟同翼者而聚居,兽同足者而俱行.今求柴胡、桔梗于沮泽③,则累世不得一甲.及之睾黍、梁父之阴④ 则郄车而载乙.夫物各有畴,今髡贤者之畴丙.王求士于髡,譬若挹水于河,丁取火于燧也⑥.髡将复见之,岂特七士也.”(《战国策·齐策三》)[注释]①淳于髡:齐国人,滑稽善辩,为齐王所重用,任上大夫.士:指贤士,有才德的人.宣王:齐国国君.②圣:圣人,旧时指  相似文献   

2.
淳于髡。战国时期的齐国人,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载:“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他的原始身份是“赘婿”。何谓“赘婿”?就是“倒插门的女婿”.是古代的奴隶主为自己的女奴所招的男奴配偶.是一种没有人身自由的贱民,这种视同囚徒的贱民,要剃去头发(“髡”刑),用铁箍夹住脖子(“钳”刑)。从其名字来看,他大概受过髡刑。但就是这样一个贱民,却从奴隶中选拔出来.成为“不治而议论”的“列大夫”.还代表齐君做了出使诸侯国的外交官员,  相似文献   

3.
《张衡传》一文中有“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的句子,注解说:“[六艺]见《周礼》,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笔者认为这一注解是错误的,这里的“六艺”应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经书。注解中这“六艺”并非太学里的教学内容。汉武帝于公元前124年置太学,设五经博士,传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而注解中的“六艺”指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  相似文献   

4.
西汉刘向于《战国策》中说:“见兔而顾犬,为时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而我认为,此言差矣,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补牢”是因已经“亡羊”。但若这一次就已经“亡”了所有羊。还算是未晚吗?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了《战国策》的一处标点错误、《汉语大词典》的一处释义和举例错误、《论语》的一处标点错误,并分析了致误的原因,意在提醒人们要高度重视古书中的省略现象,避免误点误注。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的文辞之精妙奇伟,历来备受推崇。宋代李文叔说它“其事浅陋不足道,然而人读之则必尚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书战国策后》)明代姚三才赞美它“雄辩变幻,自是宇宙间一种好文字。”(见《战国策谭概·附录》)胡汝嘉  相似文献   

7.
《战国策》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形式较为丰富;从数量上看,"于"字式、"为"字式数量最多,"见"字式其次,"为……所……"式较少,"被"字式最少。其中的动词绝大多数是单音词,复音词非常少,这与汉语音律节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读了《社会科学战线》创刊号孙常叙同志的《<楚辞·九歌>十一章的整体关系》后,有些怀疑,写在下面,请孙同志和读者指正。(一) 作者说:“《楚辞·九歌》通体十一章,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是“楚怀王……命屈原而作的。”(见该刊249页4行、16行)。  相似文献   

9.
图穷匕见     
枫叶 《下一代》2011,(6):26-26
【出自】:《战国策·燕策》 【出自】:“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解释】: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霹了出来。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在语言运用、编排印刷上应特别注意典范性,力求准确无误。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新编的北京师范大学版“五·四”制《语文》课本第三册有多处错误。今举几例,以期指正。(一)第二课《黄昏》文后的[关于作者]一栏这样说:“茅盾原名沈雁冰……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这里有两点常识性的错误,一是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史史知识》第4期刊有《东都城漫步——隋唐洛阳城》一文,文中有这样的句子:“……盗贼做案于城外,而将赃物藏于城内里坊,可见其活动范同较大。”句中的“做案”使用错误,应为“作案”:  相似文献   

12.
注释指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高中第一册课本(必修)里有处文言注释有点小错误,现予指正:“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注释为:“皇帝狎近宠爱之臣。”此注释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结合课文内容,就不难发现,蔺相如授璧之后,秦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且于列观见相如,礼节甚倨……对  相似文献   

13.
新出《辞源》“文心雕龙”条著录:“南朝梁刘勰著。十卷,五十篇。以文章雕缛成体,取战国齐人驺衍别名雕龙奭为义,故称《文心雕龙》。其书论文章之体制及其工拙。自隋唐即通行。……”“驺衍别名雕龙奭”是错误的。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齐有三驺子。其前驺忌,……先孟子。其次驺衍,后孟子。……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  相似文献   

1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O内)1“守株待兔”出自……………………………O ①《庄子》②《孟子》 ③《苟子》④《韩非子》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O ①《春秋》②《战国策》 ③《史记》④《汉书》3、秦王朝唯一留有著作的文学家是……………O ①韩非②李斯③吕不韦④贾谊4、两都赋》的作者是……………………………O ①班固③张衡③枚乘④司马相如5、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是…………………O ①曹操②曹植③嵇康④阮籍6、《…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触龙说赵太后》一文选自《战国策·赵策》,题目是后人加的。《战国策》是先秦时代的历史散文集,初为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所纂集的一部书,汉朝刘向重新编校,定三十三篇为《战国策》。它的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截止六国灭亡时为止。《战国策》的内容多是谋臣策士的策划或纵横捭阖的说辞等。它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它的每  相似文献   

16.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战国策》文白对照全译足本中尚有一些错误,有些字词错译,有些词语或句子漏译。现予以指出,以期再版时能加以改正。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正了《概率与数理统计》一书中一道例题的错误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一、从一组例句说起在著名的语言学前辈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古汉》)“词类活用”中,有这样一组名词用如动词的例句(见1980年修订本P34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左传僖公三十年)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战国策·赵策)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收录了何满子先生的《剃光头发微》一文。这是一篇极好的文章,但到目前为止,对它的解读并不尽如人意。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所附吴庚振先生的《(剃光头发微)赏析》(《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鉴赏说明”即以此为蓝本)也是舛误颇多,如:“作者……展开了一连串的联想。”“首先,由剃头联想到掌权。”“其次.由剃头联想到清代‘留头不留发’,联想到古代的‘髡’刑(剃掉头发).联想到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给犯人剃光头……”本末倒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先生著名历史剧《屈原》的读者,绝不会对剧本中那个阴险狠毒的“太卜郑詹尹”没有印象。“教参”评其人云:  郑詹尹是邪恶的化身,他卑鄙、狡诈、胆怯。他是朝廷中奸佞的帮凶,毫无正义和忠贞可言……他再三引诱屈原喝下毒酒,装出一副伪善面孔,甚至假惺惺地诅骂自己的女儿郑袖……最后也没有得到好下场。  这样分析剧本中的郑詹尹,无疑是准确到位的。问题是,《楚辞》中确有郑詹尹其人,其人现身于《卜居》,《卜居》中的郑詹尹和剧本《屈原》中的郑詹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