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自然第三册《动物怎样吃东西》一课,从教学实践中发现,按教材的编写顺序教学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难以突出本课的中心任务——吃的方式,完不成教学任务;第二,难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其原因是:这节课容量大,涉及的问题多,学生缺乏充分的感性基础。为此,我们尝试了以下的教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 l.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认识动物吃东西的一些方式,以及牙齿、口器的构造。 2.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状态下动物习性的兴趣,培养其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教学重点: 哺乳动物的三类牙齿和昆虫的口器。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动物吃东西的方式。教具准备: 蝗虫模型。猪、羊、狗、马等动物的头骨标本。介绍昆虫口器的录像带,放大镜若干。学具准备: 蝗虫、蝉、蝈蝈、天牛、螳螂、蚊子、苍蝇、蝴蝶等活昆虫。  相似文献   

3.
《动物怎样吃东西》一课属科学讨论课。我市一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以及课文容量大,涉及的问题多、教材中所介绍的典型例子生活中不易见到等特点,采用课前准备、课内研讨、课外实践的思路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课前准备。在授新课一周之前,教师准备好蝗虫上颚、狼牙及鹿牙的幻灯片以及蛇方骨活动灯片,并向学生提出观察、阅读任务:(1)观察你家里养的动物和《动物世界》电视节目里介绍的动物,看它们喜欢吃什么食物、怎样吃下去的,并作好观察记录;②仔细体会自己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一课,是在研究了植物生长的需要的基础上继续围绕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研究食物对动物生存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5.
《植物怎样“吃东西”》一课是小学自然课本第四册第16课。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行探究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需要二氧化碳和阳光的实验。  相似文献   

6.
第三册第四课《动物怎样在地上行动》和本单元各课一样,都是研究动物的行为习性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它们适应生活环境的本领之一,是动物生活习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对昆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等类动物中的某些个体有了一定了  相似文献   

7.
第一册3—9课是专门研究植物的,应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来进行教学,《植物怎样传播种子》这一课是专门研究野生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如有条件的话,让学生深入到自然环境去考察是再好不过的了。 由于我校位于黄荆山下,山上野生植物繁茂,这  相似文献   

8.
教学构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导管运输水分,用气孔蒸腾水分。难点是把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自然地揉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为此,我既注意发挥课本的指导作用,这时运用课本中的文字和插图,同时,又不拘泥于课本,没有完全按照书中小林的实验启示去指导学生,而是按照吸收水分,运输水分、蒸腾水分这三个步骤,通过精心准备的材料,让学生充分探究、研讨,自己得出结论,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本领。  相似文献   

9.
自然实验课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和变化,还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得出实验结论。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不能持久等特点,我是这样进行自然实验课教学的。1 自学课文,引发兴趣.积极思考 明确实验目的是上好实验课的关键之一,实验前一定要求学生认真自学课文。 例如教《溶解》一课时,老师指导学生用心自学以后,提问:“水是什么物体?”学生立刻很有兴致地主动争取回答老师提问。接着老师拿  相似文献   

10.
《怎样加快溶解》是小学自然教材中的经典内容,各版本中均有此内容,苏教版安排在第五册《食盐哪里去了》一课后进行。此课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搅拌、用热水和把要溶解物质碾细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溶解快慢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概括能力以及仔细观察、善于思索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和动物的意义。 2.指导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查阅资料。 二、课的类型及课时安排:实验与查阅研讨课,二课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实验。 难点:光合作用实验的全过程。 四、第一课时所使用的教具: 1.植物性蛋白质的检验:面粉团、纱布、水盆。 2.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一盆阔叶绿色植物、不透光的黑纸、回形针。  相似文献   

12.
13.
人教社出版五年制十册第21课,六年制第十二册独立阅读课文《冬眠》一课,介绍了刺猬冬眠的过程。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在这篇课文的教材分析中写道:“这篇课文通过刺猾冬眠的情况告诉人们,低温是促成动物冬眠的一个主要原因,还告诉人们动物冬眠后也会小便、吃东西。”笔者认为,《教学参考书》中“动物冬眠后也会小便、吃东西”这一说法欠妥。  相似文献   

14.
对本课教学的分析: 本课的学习,属于在原来学习过的动物分类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原有的知识,进一步学习有关动物分类的知识,学习象动物学家那样,依据科学的方法给动物分类,为以后进一步观察,认识动物打下初步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目的,不在于只是让学生知道“分成那几类”,而在于弄清过去的学习中,给动物分类依据的是什么标准,现在进一步把几小类根据他们的共同点归成一大类,或者把一大类(如节肢  相似文献   

15.
这一课要教会儿童充分利用前人已经做过的实验,查阅现成的科学资料,从中获取知识。儿童具有了这种能力,就等于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点金石”,他们的认识会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 教师介绍海尔蒙的研究,是要让学生明白,柳树长大,它的食物不全是从土壤中得到的。启  相似文献   

16.
按照大纲要求,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重点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句子训练,究竟应该训练什么?怎样训练?现就《吃墨水》一课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句子训练的内容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注意读写密切配合。读,重于理解内容;写,重于学习形式表达。句子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从理解角度讲,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本身的意思,另一方面还应注意通过句子训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句子本身表情达意的作用。从表达角  相似文献   

17.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儿童认识鸟和昆虫的运动方式以及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的翅的形态和构造,培养儿童观察和研究自然状况下动物习性的兴趣,从而发展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学生对鸟和昆虫怎样在空中飞行孰视无睹,特别是对鸟的飞行缺少直接了解,要使课堂研讨得起来,上课前半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应布置学生课外观察,看鸟飞行时怎样展翅、起飞、滑翔、着陆,有条件的学生最好能亲自饲养鸟进行观察,培养他们对鸟的研究兴趣。 上课时要准备几只活鸟、活蝴蝶、蜻蜒等会飞的昆虫,以及鸡或鸟的标本、一些鸡或鸟翅的飞羽。先给几分钟时间学生汇报课外饲养观察情况,然后研究鸟怎样在空中飞行,着重观察研究鸟翅的特点。取一根鸟或鸡的飞羽,用手摸一摸、掂一掂,看鸟翅主要由什么构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要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 教学要研究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比较,如果差距不大,教师可直接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认为差距大,教师要给学生一些铺垫,或让学生先讨论一下;老师也可以用实物或设计实验让学生做比较。例如“影子”一课,在研究影子产生条件时,一年级学生对“挡光物体”这个词接受起来较困难,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  相似文献   

19.
如何进行“启发式’的教学?这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问题。本学期通过毛主席著作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学习,在全组同志帮助下,针对过去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我选择了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五章第二节《中法战争》一课试验进行改革。现将这节讲课的做法扼要介绍如下,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程序《动物怎样在地上行动《第四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怎样吃东西》、《动物怎样保护自己》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动物怎样行动的知识.本课属于观察课课型.上课前教师应准备好学生观察的标本和放大镜(详见“教学用书”第19页)。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可让学生由回答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