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大视域"的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解读,能够把过去、现在两种视域连接起来,在理解中发掘历史人物更为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在当代所呈现出的生命力。以这样一种视域来看待胡适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就会发掘出胡适对于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意义和在当代所呈现出的生命力。胡适哲学思想是伴随着他的成长过程而不断成熟的,其间经历了理论期望的准备时期、理论设定时期、理论实践等阶段。从这几个阶段中,可以看出胡适哲学思想的成长过程。胡适把自身的中国思想与后来从西方获得的新思想联系起来,用新的哲学范式来梳理中国哲学。由此胡适开创了中国传统哲学向近现代中国哲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是作为儒家传统的批判者而闻名于世的。然而人们常常忽略的事实是:胡适在早年与新儒学的接触中所得到的那些思想和见解对他的一生都是有着挥之不去的影响的。该文并不拟全面讨论胡适与新儒学的关系.只试图从胡适的自传这一新的角度出发揭示新儒学对胡适的影响以及胡适对此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在胡适的政治哲学思想中,思想自由是其极为关切的核心概念。鉴于传统中国思想之中根本难觅"自由"这一概念,而现代中国的产生却又必须以自由为根基,胡适就创造性地解释了自由思想。胡适从三个方面阐述思想自由,即思想自由与学术的发展、思想自由与政治理想以及与生活世界的有序建设。  相似文献   

4.
李敖与胡适     
胡适是活跃在20世纪初期中国文化舞台上的一位中心人物,李敖是20世纪末叶在台湾文化思想界引领风潮的一员骁将,两人虽然萧条异代,但在思想上李敖却深受胡适影响,大有继往开来、薪尽火传之意。他不仅继承了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而且在思想方法、美学理念等方面与胡适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同时,在倡导民主、反对专制、宣扬自由主义理念方面,李敖对胡适又有某种程度的超越,两人的思想也因此有了分野。  相似文献   

5.
重评胡适     
胡适是驰骋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但与同时代产生的一批新文化人物,诸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相比,对胡适的研究和评价却大相径庭。鲁迅、郭沫若、茅盾被视为里程碑式的文化巨匠,有大量的论著研究他们,胡适则因“盛名之累”而迭招物议,只是由于他与新文化运动的密切关系,给他保留了最低限度的小小一席之地。关于他的历史作用,仅肯定他不过是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进行过软弱无力的斗争。然而,胡适研究在海外却长盛不衰,其研究规模之大,真可谓蔚为大观。胡适研究  相似文献   

6.
胡适与20世纪的中国词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对词学研究的介入,给20世纪新词学的建设以深远的影响。他对王国维思想的发展和对“清末四大家”的批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词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有反对,亦有拥护,从而形成了现代词学史上的“体制内派”和“体制外派”。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权威,胡适成为人们进行思想批判的对象和目标,但是他的思想却借助胡云翼的《宋词选》得以深入人心,直到八十年代以后这一局面才有所改变,胡适思想的影响才得到真正的清算。不管胡适的“角色”是怎样的变化,他的词学思想的价值已经超越了自身,而成为20世纪词学思想变化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7.
"五四"以来,胡适就是典型的一厢情愿的"世界主义者",这是胡适思想批判的起源.新中国初年的胡适思想批判对于在思想文化领域普及马克思主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由于一度忽视了思想改造不同于政治斗争的特殊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而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对此,只有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历史地看待胡适及其思想,才能正确评价胡适思想批判的功过得失,并发挥唯物史观对于思想改造的指南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试从乾嘉考证之学盛行的政治背景上看胡适“反理学”的历史渊源。二、胡适在宣传费密的反“道统”学说中所表露的反人民本质。三、胡适在曲解顾炎武思想和汉视王船山志度中所表露的反爱国主义本质。四、胡适在宣传费密的“反义理”学说中所表露的腐朽利己主义本质。五、胡适在曲余戴东原哲学中所表露的腐朽利己主义本质。自从我们展开了对胡适的批判以后,关于胡适在政治行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历史方法等方面的反动本质,差不多都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胡适这个帝国主义走狗的买办官僚,在这些方面的重大欺骗,已没有人相信了。可是我们对于他在学术各方面的反动阵地,还不能说已经在到彻底肃清的地步。胡适还  相似文献   

9.
胡适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是其再造文明这一终生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认为高等教育是为祖国再造文明,并使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科学与人才并重、坚持学术独立与追求思想自由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提出了他的女性主义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引起了五四时期青年对女性问题的大讨论;促进当时女性教育的解放和发展;影响了一批新知识女性和把女性解放的脚步由讨论推向了实践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生活在湖南乡下的沈从文,在胡适的提携和帮助下,成长为一名大学教授和著名作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由于左翼作家的批判以及胡适对他的影响,沈从文不得不"搁笔"放弃文学创作,从事文博工作。但在"极左"思想影响下,胡适却始终是他挥之不去的政治尾巴。  相似文献   

12.
李小玲 《宜春学院学报》2003,25(5):72-77,115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无法回避的重要人物,人们对他多有评论和分析,但关于他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却鲜有人论及。笔者以为,这是胡适文学观中的一大特征,同时也是一种很有意味的文学现象。本文选择民俗与文学交叉的视点,着眼于探求胡适民俗思想文艺观。  相似文献   

13.
回眸胡适     
胡适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化救国之路的积极倡导和实践。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化。胡适思想激进的一面存在于他对历史的认识及对传统化的批判中。“全盘西化”作为一种激进主义的化观念,是胡适新化建设的理想目标。学革命是胡适“化工具”革命的具体实践,具有实用主义和唯理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从1920年代开始,韩国知识界传播界即开始关注胡适和以他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运动。在此之后的90年时间里,韩国先后翻译了胡适一些有代表性的理论作品和文学作品,比较全面地研究了胡适在文学、历史、哲学、社会言论思想等领域内的主要思想,其中除了一般性的报刊文章,还有在韩国的胡适研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的学位论丈。这些研究,一方面表达出韩国对于胡适本人以及他所代表的中国思想与文化现代化运动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将上述信息传播到了韩国,从而构成了韩国与现代中国关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了韩国自身现代化运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胡适闹离婚     
郑渊洁 《学习之友》2009,(11):59-59
胡适在北大任教时,经常不遗余力资助一些贫苦学生,但他的太太江冬秀对此却有些心疼。有一次,一个学生因经济拮据萌生辍学打算,胡适知道后很同情他,答应开学时资助他100元,帮其完成学业。胡适后来因事出门,便将此事郑重地向江冬秀作了交代。从外地回来后,胡适以为江冬秀已按照他的吩咐办妥,便未予过问。  相似文献   

16.
温利 《今日教育》2013,(5):39-39
偶读集录胡适散文、随笔的《读书与胡说》一书,对这位“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一位中心人物”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20世纪50年代初期,胡适被冠以“资产阶级思想代表”,那场对他全面否定的批判运动后,人们曾一度对其噤若寒蝉。然而,从唯物主义的历史眼光来看,胡适在文学、史学、教育等诸多学术领域中的成绩还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他一生毁誉双重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胡适是个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古典文人,“旧学邃密”,“新知深沉”。《努力周报》时期是其主持正义最为精彩的一段。对胡适在《努力周报》时期的哲学思想进行蚕剥式的爬梳,由源以究其流,以期分析胡适渊远的传媒思想。  相似文献   

18.
人权运动时期胡适思想评析赵慧峰胡适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不甘寂寞的政治家。他在以新文化运动的骁将驰聘于20世纪中国文坛的同时,也在政治领域中留下了复杂多变的人生轨迹。深入探讨胡适的政治活动,具体分析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思想,是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19.
胡适的格言     
胡适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学生中更是名家辈出.你若要问胡适的教育秘诀是什么,他一定会告诉你,他的秘诀便是——一句格言."我在许多时候,用文字把方法做成一个公式、一个口号、一个标语,把方法扼要地说出来."胡适口中的公式、口号、标语,其实就是格言. 作为一个演讲家,胡适最懂得格言的力量.他认为,把治学、做人的方法凝练成一句格言,才不会被遗忘,才能成为人生的座右铭,成为陪伴一个人成长的"严师益友",从而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他自小就养成了摘录古今中外名人名言的习惯,每天读书、写信、演讲、写作、谈话、讨论中所得的精警之句也悉数记入日记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这一番积累,不论是在公开演讲时,还是私下里与学生交谈之中,胡适不但能将古今中外名言警句信手拈来,还随时把自己的思想凝练成格言,点醒那些在治学和人生道路上遇到困惑的人.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考究胡适成为新文化运动先驱者的主观条件时,往往因胡适五四时期蜕变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这一历史事实,只注重于青年胡适留学美国期间,对新文学的探索和对实验主义哲学的钻研,回避甚至忽视胡适政治思想的一面。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须加弥补的缺陷。其实,胡适在政治道路上,也有过一番艰难的抉择。1910年8月,胡适赴美之初,“对美国政治组织、政党、总统选举团和整个选举的系统,可说一无所知,对美国宪法的真义和政府结构,也全属茫然”。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引发了他研究民主政治的兴趣。1912年是美国大选之年,当时,胡适所在康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