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翁同龢书法     
翁同稣,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松禅、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成丰六年(1856)殿试一甲一名,状元及第。先后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官刑、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戊戌政变后,罢官归里。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卒后追谥文恭。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书法遒劲,天骨开张。幼学欧、褚,中年致力于颜真卿,更出入苏、米。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晚年沉浸汉隶,为同、光书法家第一。当时的书法家对他的书法造诣之高十分敬佩。  相似文献   

2.
<正>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瓶庐居士等。江苏常熟人,我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政治家。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先后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官刑、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晚年被革职后隐居虞山西,卒后追谥文恭。他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稿》。翁同龢自幼受家庭熏陶,喜书法。由研习钱南园、董其昌的书法上溯至米芾、颜真卿,所作书  相似文献   

3.
翁氏为常熟典型的藏书世家,其藏书来源为家传、购买、抄录、交换,藏书富有特色,藏书思想对后人多有启迪,藏书印章和题跋又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4.
5.
<正>自1981年研究生毕业留校至今,我一直以中国近现代史为基础,根据陈旭麓教授有关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理念和思路,边教学,边进行多项专题研究。翁同龢研究就是其中的一项。还在我读研究生时,陈旭麓教授正应上海人民出版社之约,主编《中国近代历史》小丛书,经他同意遂选择翁同龢这个人物展开研究。从那时起到现在已有30多年。现在将研究的情况略作总结,并就教于学界同仁。一我对翁同龢这个人物,起先可以说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6.
1923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中系统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认为先秦的历史记载是层层累积起来的,后人的不断添加使它越来越丰富。人为造就的历史不仅存在于先秦文献里,也同样存在于中国近代历史中。翁同龢被罢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提出问题翁同龢被罢免是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7.
翁同龢诗文集、日记、书画题跋中有大量文献,阐述评判名家书画作品,详尽记载书画研习经历,传播交流书画研究成果,辨章考镜书画版本源流,挖掘提供书画人物史料等,从中反映其丰富的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1898年7月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中午十二点左右,一顶官轿停在北京马家铺火车站的月台上。这时,从轿中走出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头发花白,面容清瘦,目光炯炯有神。他一边合掌向四周送行的客人频频致意,一边不慌不忙地向停在轨道上的列车头等车厢走去……这个老人不是别人,就是不久前因支持维新变法而被慈禧太后强令开缺回籍的清朝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光绪皇帝的授读师付翁同龢。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号松禅、瓶庐居士,江苏常熟人,是清末政坛上不可忽视的要员。翁同龢与戊戌变法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沟通光绪帝与维新派之间的联系,促成帝党和维新派的合作。 1889年慈禧太后虽然宣布撤帘归政于光绪皇帝,但仍继续干涉用人行政。王公贵族、军机大臣、总督、  相似文献   

9.
爱国政治家翁同龢(1830-1904)是近代中国颇具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因主张革新、支持变法事业,1898年7月遭顽固派开缺革职乃至编管严惩的政治迫害。至1904年7月去世前,翁同龢在故乡常熟度过了人生最后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8,(1):49-52
为进一步推进对晚清名臣翁同龢书法艺术的研究,概述了翁同龢生平及艺术成就,继而提出问题,运用文献法、图版法对翁同龢书法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特点及成因进行梳理:通过科举需要及文人思想对翁同龢前期书法风格的影响,剖析了翁同龢前期以"馆阁体"为主的书法风格;通过取法、用笔、结构、章法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了翁同龢后期表现的尊碑崇古、用笔朴拙、结构跌宕、章法灵活的书风特点;最后,在梳理翁同龢书法风格的基础上探寻其书风形成原因,得出了晚清"尊碑重颜"的书坛发展导向及翁氏家族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翁同龢书法风格形成的两大重要因素。为翁同龢书法艺术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补充与尝试。  相似文献   

11.
辛丑年(1901年)农历四月,翁同龢赋闲山中。这位被西太后降旨永不叙用,为大臣居心险恶者戒的两朝帝师、四朝元老,遇到了叩门请见的故人柳村之子,一口气写下了这篇长长的随记:广文……以家藏名迹见示,  相似文献   

12.
萧公权先生在《翁同龢与戊戌维新》一书中,对翁同龢支持戊戌变法的动机作了剖析,肯定“爱国的情操与个人的野心因而合流,促使翁氏做出如一八九五——九八年间的发现。”进而指出“当他实现雄心的前景看好时,他资助那些有适当条件或者献身于变法工作的人;但当这个好景失去时,他便迅速易帜。”本文认为将个人野心和爱国思想并列为翁同龢支持戊戌变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传统的地缘、学缘和业缘关系,海虞翁氏和庞氏构筑起绵延数代的通家之谊。本文通过对《翁同龢日记》的文本梳理,从政事交流、文人唱酬、家族往来三个方面,重点考察翁庞两家核心人物翁同龢与庞钟璐的交谊,从一个侧面了解翁同龢的人生事业、思想理念、处事为人及志趣爱好。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语】2014年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翁同龢逝世110周年纪念。迄今一百多年来,学界在翁同龢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但平心而论,在泛政治化语境的传统叙事框架下,历史人物形象难免类型化、程式化甚至脸谱化。伴随20世纪80年代研究范式的转变与研究方法的更新,历史研究的视角得以延伸,逐渐由政治史向社会史、文化史等研究领域渗透与扩展,研究主题不再单一,而是立足于整体史观的  相似文献   

15.
宫廷教育是指对皇室成员进行的教育。翁同在参与或主持晚清宫廷教育近 30年中 ,根据变化的客观情况和社会形势对宫廷教育从教育方法到教育内容进行了改革 ,呕心沥血培养和造就了晚清历史上的变法皇帝———光绪帝 ,这是翁同经世致用、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 ,也是其对戊戌变法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翁同龢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在他漫长的政治生涯中,不畏强敌,抵抗外来侵略;反对割地,维护国家主权;从赞同洋务到支持维新,推动社会改革,体现了强烈而鲜明的爱国主义品格。他的爱国思想既有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的痕迹,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延展出了新的时代特色。究其成因,应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晚清光绪朝立嗣危机以及随之风潮骤起的继统之争中,翁同龢以帝师之尊的身份,参与了选储立嗣的廷议决策。他主张"在继穆宗之统绪,非别立一君",排除将来废立的可能性,从而为光绪立嗣寻求合乎情理的解释。翁同龢敢于任事、办法得体的解决之道,更加得到了慈禧的信任和器重。  相似文献   

18.
常熟三峰清凉禅寺是著名的佛教丛林。自齐梁肇建,代有高僧。晚清时期,药龛和尚为此一历史阶段的著名人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不少论者认为 ,“朋谋纳贿”是翁同开缺回籍的直接原因之一 ,甚至还坐实此事。如指出 ,“翁同等人确曾有受贿的嫌疑” ,御史参奏“所言有据 ,并非凭空捏造 ,蓄意攻击” ,“翁同等人作为朝廷重臣竟有受贿 2 60万嫌疑 ,就注定他的政治生涯快要结束了”① 。笔者则认为 ,此说是否能够成立 ,还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为偿还甲午战争的对日赔款 ,清政府曾经先后进行三次巨额借款 :第一次 ,是 1895年的俄法借款 ;第二次 ,是 1896年的英德借款 ;第三次 ,是 1898年的英德续借款。当时 ,轰动一时的枢府重臣纳贿丑闻 ,主要发生在第三次借…  相似文献   

20.
关于晚清名臣翁同龢与戊戌维新领袖康有为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被世人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翁康二人关系甚密,是翁同龢向光绪帝推荐了康有为。在康有为的著述中亦可找到诸多翁氏"荐康"的相关内容,但在翁同龢的著述中,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事实究竟为何?通过对当事人及相关人物所记载史料进行分析研究,可推断翁同龢"荐康"之说不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