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尝试犯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会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教师要以一颗“平常心”“宽容心”去对待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能灵活、巧妙、有效地利用好“错误”这一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  相似文献   

2.
“惩罚”的艺术──—学习魏书生班级管理的体会郭仙云,崔海林如何“惩罚”犯错误的学生,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一次好的“惩罚”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幡然悔悟、迷途知返,而一次错误的“惩罚”却能造成师生感情的严重对立,学生逃学、辍学、离家出走,堕落...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主张,让犯错误的学生写一份犯错误时的心理活动“说明书”,鼓励学生“使用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深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学生通过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行自我教育。此种方法被我“拿来”用在了班级学生管理上。一天早读课,我迟到了  相似文献   

4.
王文军 《师道》2008,(11):27-27
最近,我班出现了令人烦恼的现象:学生特别喜欢打小报告,一会儿这个气呼呼地说“某某不好”、“某某犯错误了”,一会儿那个气急败坏地说“某某欺负我”……可详细一调查:学生检举揭发的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小焦和小谢同学,他们更是互相找茬,当一方受到批评时,另一方就会露出胜利者的笑容。面对班级迅速蔓延的这股“不正”之风,我一直在思索、找寻着教育的良方。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过程中,一些超出了所谓的原则和规律、经验和方法的做法往往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正像陶瓷烧制中,一次偶然的窑变,可能意外地诞生出陶瓷艺术中的极品,教育中也有这样的“窑变”:他们可以给学生“借贷分数”,可以制造一个“美丽谎言”,可以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可以“奖励”学生犯错误,甚至可以为了践诺而临时“牺牲”一下教师的尊严。  相似文献   

6.
套票被抓记     
我从小就是那种“典型的好学生”。相信每个读到这里的同学,都能理解什么叫“典型的好学生”。你一定会抢着回答说:“我知道!就是那种很听话、很规矩,从不会犯错误的学生。”你说不定还会补充说:“我们班长就是这样的好学生哦!”对,作为小班长的我,在学校都会努力做到不犯错误,不让老师失望。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就变得愈发规规矩矩起来了。至今我还感到庆幸的是。我当时结识的小朋友中,有不爱守规矩的人。我说的这个人,比我大一岁,是院子里的邻居,她叫大明。大明虽然和我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并且比我高一年级,但是,在学校里,她的名气没有我的响,因为我是班长,经常在各种集体场合出风头,赢得同学们羡慕的眼光。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那么对于班主任而言,如果想让学生在犯错误之后诚恳虚心地接受批评、坚决改正错误,那就要讲究批评的艺术了。  相似文献   

8.
教育实践中大量事实表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或有道德和行为问题的学生,他们就是教师眼中“的后进生”。后进生因功课不好,或屡犯错误而长期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落、家长的责骂,渐渐地,他们失去了自信,对学习和各种活动失去了热情和兴趣。如果教师忽视他们或随意地视他们“为扶不起的阿斗”,那么将影响他们的一生。热爱孩子,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重视后进生,为他们架起一座座走向成功的桥梁。一、放大学生优点近期在《读者文摘》上看到一篇文章《放大你的优点》。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  相似文献   

9.
“难免要犯错误”是邓小平实践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邓小平在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提出的一个理论。“难免要犯错误”有着深厚的哲学认识论根据。人们在实践中务必要以能动的积极的态度应用好“难免要犯错误”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实践中大量事实表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或有道德和行为问胚的学生,他们就是教师眼中的“后进生”。后进生因功课不好,或屡犯错误而长期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落、家长的责骂,渐渐地,他们失去了自信.对学习和各种活动失去了热情和兴趣。如果教师忽视他们或随意地视他们为“扶不起的阿斗”,那么将影响他们的一生。热爱孩子,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重视后进生,为他们架起一座座走向成功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批评是我们学生管理工作者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运用好管理中的批评艺术,使批评的“正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切实作到动机与效果的协调一致,始终是我们批评的终极目的。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以供参考。一、批评的前提条件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我谅解犯错误做错事的孩子。”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谅解和宽容能减轻学生接受批评时的敌对感,能在师生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犯错误的学生经常接受老师的斥责、惩罚和同学们的耻笑、歧视,一般都表现的比较自卑、敏感。因此,批评学生时诚恳的态度,真实的爱…  相似文献   

12.
2003年8月31日楚天都市报以《一声“蝗虫”好伤人,老师给学生取绰号惹麻烦》为题,报道了发生在武汉市汉口某学校的一起真实事件:吴女士的孩子在课堂上被老师取绰号“蝗虫”,同学们跟着叫个不停,结果伤害了孩子,导致孩子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最后,家长被迫给孩子转学。这类事情在中小学绝非偶然。有一些老师好给学生取绰号,好当众揭批学生的劣迹,以讽刺、挖苦的方式取笑学生,并以此为教育学生的惯用方法。他们给学生取的绰号千奇百怪:如称爱打瞌睡的学生为“猪八戒”、“瞌睡虫”、“瘟鸡”;称反应慢的学生为“榆木脑袋”;骂屡犯错误的学生是“…  相似文献   

13.
贺庆东 《考试周刊》2013,(99):180-180
学生还是孩子,即便高中生也为未成年。人会犯错误,孩子更会犯错误,这样推理学生犯错误属于正常现象。过激地说一句,会(故意)犯错误的孩子都不是笨孩子.笨孩子不“会”犯错误。所以要容忍他们犯错误.但不是鼓励。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告诉他们——犯错误的危害。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动向,及时指出来,但不要轻易地处罚他们。以下几个案例.是我个人的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孔子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毛主席也说过:“允许人犯错误,改了就是好同志嘛!”由此可见,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它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成了一种时尚和一种美德。宽容学生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而是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督导其改正,从而体现出教师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15.
徐府 《教师》2013,(25):48-48
一、在矛盾中表扬 作家冰心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也有人说过,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是呀,淘气是孩子的特点,是正常现象。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心平气和地接受学生的犯错。与孩子们在一起生活熟悉了,矛盾也多了,下课期间经常有学生来申诉和告状的。来申诉的,一脸的无辜和期待;来告状的,一眼的“义愤填膺”。看着他们那么认真的表情,我不由得嗤地一声笑出声了。我对来申诉的孩子说:“好的,老师知道了,  相似文献   

16.
在实践中,一些人对教育内涵的理解并不全面,有的还不够确切。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要么把教育窄化为教学,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要么把教育理解为教训,学生有问题、犯错误时,就喋喋不休地训斥。教育实践中总是充斥着“你要怎么样”,而缺少“我们怎么养”。总体来说,“教”多“育”少。其实,教育重在“育”。  相似文献   

17.
从头再来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从头再来”是我的口头禅。比如,学生作业写得太马虎,我会毫不客气地让他“从头再来”;值日生没把卫生打扫干净,我也会让他“从头再来”;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在一番批评教化之后,总少不了一句“从头再来”。有时候,我的“从头再来”未免有些不讲情面。但更多时候,“从头再来”体现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有一次,我接管了一个在全校以脏、乱、差闻名的班级。这个班已经换了3个班主任,都不见起色。跟学生第一次见面以前,我认真地思索着:是前几任班主任的水平都不高呢,还是全校的调皮捣蛋鬼都集中到这个班来…  相似文献   

18.
“初一学生抢着答,初二学生催着答,初三学生逼着答。”这便是当前课堂发言状况的真实写照。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年级越高,举手回答的学生越少,到了初三和高中几乎没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会无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逆反心理。如何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主动地举起手,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领导和教师达成共识:在课堂里,学生享有一定的权利。首先,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不必过多指责。其次,学生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即有选择回…  相似文献   

19.
现在舆论普遍倡导的赏识教育,是只能说“好”,不能说“不”。我认为赏识教育应该肯定表扬和鼓励,但也不能否定批评和惩罚。如果一味地用“精彩极了”的方式来肯定学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评价方式,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用“糟糕透了”来评价。这样一可以防止学生“甜果子吃多”产生自高自大的心态;二可以引导学生不犯或少犯错误。一句话:教育学生,鲜花要插,荆棘也不可不栽。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一些粗浅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教育无痕     
班会由来:最近,班上出现了一种令人烦恼的现象:学生特别喜欢打“小报告”,一会儿你来气呼呼地说“某某不好”、“某某犯错误了”,一会儿他来气急败坏地说“某某欺负我”……可细细调查,学生检举揭发的只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面对班级迅速蔓延的这股“不正”之风,我一直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