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教人数迅速增加.宗教与宗教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经济发展,是经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人文因素.我们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利用各种宗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宗教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与转型,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导向和工作重点经历了三个阶段性变化,即:由20世纪80年代拨乱反正、宗教场所恢复重建、宗教团体恢复活动,到20世纪90年代重点对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依法加强管理,再到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宗教政策更加重视引导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众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呈现出从"做好自身管理"到"担当社会责任"的导向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青年信教工作是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社会、家庭、传统等方面原因,信教青年增多,因此,做好信教青年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如何引导他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积极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普遍信仰宗教,青年信教有着宗教文化影响、形势政策变化、文化程度以及国际宗教势力渗透等各方面的原因,为应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民办高校学生已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上海地区的民办高校学生中信教人数不多,且多数信教学生能够过正常的宗教生活,但少数信教学生也有在校园传教的冲动;未信教学生有较深厚的宗教意识,对宗教保持较高的兴趣度。学生对当前民办高校宗教观教育的满意度较低;多数教师缺乏应有的宗教知识和宗教政策观念、法律意识,民办高校宗教观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通过自编问卷对安徽某大学1600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宗教信仰在民族、生源地以及学院间有显著性差异。部分大学生不能全面认识宗教的本质和功能。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是:信教比例呈上升趋势;信仰佛教和基督教居多;宗教徒不多;信教途径多样化,以家庭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宗教信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宗教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值得注意的动向。本文从大学生宗教信仰及对宗教认识的现状;部分大学生接触或者信仰宗教的原因;大学生信教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等三个方面,揭示大学生信教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全民信教是我国少数民族宗教的一种重要现象。它产生于精致化人为宗教形成之后,是宗教的族体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本文着重概括出了历史上这种全民信教现象的主要特征:1.这一时期的全民信教是指对某一种人为宗教形式的全民族信仰;2.全民信教局面下,宗教与政治关系更加密切;3.全民信教格局的形成有赖专门僧侣人员或教徒的主动传布活动;4.宗教与民族全面整合,宗教观念和体验成为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构成部分;5.精致化人为宗教的传播往往伴随着相关民族在文化上较大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杭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应当重视。大学生信教的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宗教文化独特魅力的吸引和信教人士及宗教活动的影响与吸引。当前,要加强引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设有关宗教基本知识的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团结尊重信教学生。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校大学生中信教的比例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当前大学生信教又有哪些特征?以及如何对有宗教背景的学生开展党建工作?本文从宗教的社会功能和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两方面展开,讨论当前大学生信教的原因。之后,从提升党务工作者理论素养、加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支部向心力建设、重视理性思维倡导科学精神、加强党员组织纪律性教育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对有宗教背景的学生开展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0.
坚持科学无神论,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无神论研究与宗教研究的关系,无神论研究宣传教育与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做好宗教工作的关系,这里就其中的十个问题做一些讨论。一、维护信教群众利益和维护不信教群众利益的关系这里指的是思想、精神、文化方面的利益。在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方面,群众利益并不因信教或不信教而有所区分。这是全面认识宗教的群众性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