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纪录片大师约翰·格里尔逊说过:“纪录片是对真实的事物作出的创意和处理”。这就是说纪录片要从平凡的生活中拍出一部戏来,从一个问题中写出一首诗来,要从生活中的表象中挖掘出人们心迹来。在现实中,了  相似文献   

3.
徐夏 《视听纵横》2001,(4):57-58
对任何类型的纪录片而言,人物的刻画都是至关重要的。能达到“入木三分”,那便是一个境界。  相似文献   

4.
吴天丽 《视听》2016,(6):62-63
采访是一部纪录片的奠基石,是整部纪录片的心脏。对于人物专题片来说,采访的质量会严重影响整部片子的成败。本文从纪录片的采访入手简单论述人物类纪录片在采访时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谈纪录片创作时都有意无意地回避“表现”,可能是怕提到“表现”就容易使人产生背离真实的嫌疑。其实,纪录片同其他一切精神产品一样,最终是“表现”的。主张“物质现实复原”论的克拉考尔也承认:“任何纪录片,不管其目的如何,都是倾向于表现现实的。”更何况是记录有着丰富复杂情感的人,那种照相式的“纯”记录是无法把人物上升到审美的高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真实形象的塑造,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纪录片来展现自闭症儿童的内心世界?这是广大电视人不断探索和寻求最佳路径的艰苦历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复人物的概念引入纪录片中以其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演员和人物关系的分析探讨纪录片人物的丰富内涵,并通过纪录片人物多种内涵的研究揭示纪录片的真实所在以及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关系等纪录片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视纪录片容信息、思想、艺术于一体,它在向观众传达信息、知识、价值取向的同时,还必须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特别是人物纪录片,应该成为人物电视纪录片追求的艺术境界。纪录片中的感人细节来源于生活中的感人细节。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无论从形态和内涵上讲,处处都有感人的人和事,作为电视人要学会用深邃的目光捕捉、挖掘感人的题材与感人的细节。一部优秀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电视纪录片,就是作者按照一定的审美理念进行美学构思,也就是对生活中感人的人和事加以选择、概括、提炼、逻辑构架而成的感人艺术画卷。  相似文献   

9.
说到电视纪录片,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真实。当然,相对一些电影、电视故事来说,它不能虚构,不能编造,确实要求绝对服从客观现实。可这种服从绝不是刻板的复制,而是在服从前提下对客观现实的艺术表现。确切地说,纪录片具有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性,也同时受真实和艺术的双重制约。  相似文献   

10.
由于纪实节目越来越多,观众对电视节目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以及故事片的冲击等原因,人物纪录片的故事化对纪录片"原生态"式记录、平铺直叙模式的整体性构成了挑战,几度造成这一艺术形式发展的困扰。创作者开始以创新的思维追求表现手法的艺术多样化,以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本文在探讨人物纪录片如何在保持纪录片纪实性这一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加强纪录片的故事性创作,从故事片中汲取营养,增加生命力,适应新环境,在电影艺术发展浪潮中走的更远更好。  相似文献   

11.
人物纪录片以纪录人物为主,对人的生活环境、真实情感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纪录,通过对某一个社会群体中人物的所作所为以及喜怒哀乐进行客观纪录,使用局部的刻画来折射出当下社会中的某种现象。采用客观记录以及一定的剪辑手法,反映创作者的思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多民族文化特征形成了兵团纪录片创作的重要题材优势。兵团整体风格厚重深沉,富有大气之美,往往给予观众崇高的、和谐的审美愉悦;人文思想主题既包含对人与自然、现代文明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本文根据兵团的生活环境、地理特征对人物纪录片的摄影手法,创作思想、创作构造、创作角度以及摄影与剪辑的技术手法进行讨论。通过摄像、剪辑,使人们更加了解它在纪录片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宫海洋 《视听界》2001,(1):45-46
电视纪录片《山林不再遥远》(以下简称《山》片)获得首届江苏电视金凤凰奖的一等奖,追溯它诞生的过程,检视它成功的原因,我们的体会是,人物众多,相对较长的纪录片,如何结构无疑是一个具有难度的问题,而《山》片之所以取得成功,即是得力于对于这一难题的克服。  相似文献   

13.
作为纪录片的编导,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扰:要不要在纪录的现场做采访?怎样的现场采访才能保证你的介入不破坏纪录的真实性?拍摄主体与客体之间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在实际的纪录片拍摄中,我们常常发现有时在等待事态发展的过程中,纯粹的冷眼旁观没有办法找到真实感,你的纪录会始终停留在纪录事物的自身表面状态。那么这时现场采访就起到了一种触媒的作用,即作为一种介入质,让人们探究和接近事实真相,推动纪录者与现实的对话与互动,从而使你的纪录能够进入更深度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
《俺爹俺娘》是一部表现孝亲题材的电视纪录片,该片以摄影家焦波与父母的深情为主线,深入而细腻地展示了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不仅在省内、国内的纪录片评比中或得了最高的奖项,而且还代表中国纪录片参赛法国、日本相关的电视节,为我们浙江电视人赢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15.
牟青 《新闻传播》2009,(7):58-58
近年来,在电视屏幕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人物纪录片,它们具有鲜明的人物个性.感人的生活细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广大电视观众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本人也认为,一部好的人物纪录片应该是情景交融来铸造人物形象,让观众也融入其中。本人曾参与了镇巴电视台部分专题片的摄制,在其中的人物纪录片的摄制中,感触颇深,下面试以《环卫工人张正华》为例,将实践中的感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曹华强 《新闻爱好者》2011,(10):133-134
"细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在人物电视纪录片中,细节是指作品中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构成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描述社会情境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任何一部成功的人物电视纪录片,一定离不开细节的大量运用。  相似文献   

17.
李森 《声屏世界》2003,(7):39-40
江西省委组织部拍摄的党教纪录片《老冯这个人》,在全国第七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中获得了较好的奖项。党教纪录片(我们过去称之为纪实片)是对生活原生态的真实纪录,是最能体现电视本质特征和优势的一种样式,也是最难处理的一种样式。从第五届党教片观摩评比活动始,电视纪录片受到重视,并有了很大发展。其间,也出现过曲折,走过弯路。到了这一届,以《老冯这个人》等几部优秀纪录片为标志,党教纪录片的创作趋于成熟,获得了丰收。认真评析一下《老冯这个人》,对制作党教片精品,发挥其在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中的作用,是有实际意义的。为…  相似文献   

18.
张振东 《视听界》2000,(3):9-10
由于电视拍摄手段的自身局限性,它不可能像文字语言一样,上可溯及远古时代,下可展望遥远的将来;既可细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可描绘人物的情感变化;纵横捭阖,无所不能。于是,单纯的电视记录难免会使所反映的内容单调、贫乏,缺少深度。因此,笔者以为在纪录片中恰当地运用有关人物的访谈,既不影响纪实效果,又能弥补电视的先天不足,使纪录片更加灵活自如、完美自然、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9.
冷冶夫 《视听界》2002,(2):27-27
纪录片是“看明白”还是“听明白”电视艺术,始终是一种以视觉欣赏为主体的视听综合艺术。电视如果失去了这种艺术效果,无论是在声音、叙事、传情、氛围营造等各方面的感染力都是不及广播和报纸等其他传媒的。所以,电视纪录片语言如同电视本体语言是完全一致的,它  相似文献   

20.
修小萍 《东南传播》2021,(12):119-12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提升,纪录片的发展与制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同时,人们对创意纪录片也越来越关注,加强创意纪录片的制作水准也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阐述了什么是创意纪录片,如何进行创意纪录片的制作,并重点分析了在制作中应注意题材、人物的选择、加强视听语言设计的创作方法,以增强纪录片的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