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今媒体系统以无所不在、融合以及网络化为特征,但大众传播和大众媒体仍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新的模式、现象和行为越发重要,而常见的网络传播概念并不适于描述和研究它们。因此,本文尝试提出网众传播、网众和网络化用户的概念,这一组概念脱胎演化自传播学及受众研究理论。本文认为:人们通过积极的媒介使用行为,以跨越各种媒介形态的信息传播技术为中介相互联结,构成了融合信息网络与社会网络的新型网络,成为网络化用户。网络化用户的集合即网众。网众通过社会性媒体生产、发布和接受信息,发动并参与了网众传播。而网众与网众传播,可以成为一种传播与媒介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李志飞 《传媒》2015,(6):72-75
网众传播开启了“全民微时代”,民间舆论影响也愈来愈大:不仅打破了传统官方舆论场的垄断,还对社会结构和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鉴于民间舆论场的新变化与强大功能,主流意识形态需要渗入到民间舆论场内,实现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最大重叠.本文通过研究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博弈与发展,对打通、聚合两个舆论场的思路和措施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聚合的隐性路径和坚守原则,致力于提高舆论引导力,期冀为促进“两个舆论场”的聚合、发挥社会舆论正能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4,(12):67-71
"众筹新闻"现象近年兴起于国外,新近在中国内地也有所实验,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深刻复杂的社会背景。比照国外众筹新闻的萌兴与实践,文章梳理了国内众筹新闻实践的相关现象并比较其异同,尝试用长尾理论对该现象进行解析。研究认为,众筹新闻本质是媒介产品的社会化投资方式,其主要消费方式是"预购","众筹新闻"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针对部分个性化受众需求的"长尾新闻"。  相似文献   

4.
刘贺 《东南传播》2011,(11):111-113
本文从分众传播与新媒体概念体系出发找出概念中存在的理论交叉点,再对几个代表性的个例,包括手机群发短信的新媒体置换,流动媒体的新媒体置换,以及环境因素左右新媒体的置换进行研究总结,进而推导出新媒体植入分众传播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十方面,包括健全法制,以传统媒体为依托,以创意为核心,增强互动性,重视配合环境的设计,重视消费者...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社交平台,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在微信平台中大放异彩。其中,微信公益众筹成为微信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模式较之前的公益传播模式而言具备更多特点。本文将以"众筹网"为例,参考拉斯韦尔"5W"对其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分众化是社会转型期受众的显著特征。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一个媒体都不可能占据整个市场。当大众传播进入分众传播时代,分众化的受众成为媒体争夺的起点和落点。作为"分众"的听众与广播媒体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听众作为传播活动的起点和落点,其转型期分众化特征对广播媒体有着怎样的影响,广播面对分众化的听众如何更理性、自觉地进行传播,这是当代中国广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现阶段信息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自身的特点,将分众传播中的有关理念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传播实践中是分众传播时代的自然现象.较之传统的档案传播模式,分众传播视角下的档案传播模式中的因素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主要以传播主体、受众和效果为落脚点,从分众传播的角度来研究非物质文化档案传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传播为载体,以分众传播理论为研究工具,以期用分众传播理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传播提供理论指导,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传播中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众筹新闻的萌芽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筹新闻作为一种小众新闻生产模式的新尝试,它的萌芽引起了新闻行业的关注。文章归纳了目前众筹新闻的运作平台、筹资方式、发布载体,选取美国的Spot.us、台湾的weReport以及中国内地的众筹网为样本,对比分析选题、作者、发布以及筹资的异同。展望未来,众筹新闻在更为规范的运行环境下,要增强垂直领域机构对众筹新闻的认知,以最终实现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信息回流。  相似文献   

9.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提出"分众"一词,是说传媒在传播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职业、教育层次、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等人群提供特定的信息和服务,使之满足该类人群需求的传播方式。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新媒体展现出生机与活力,以分众传媒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在广告行业影响力巨大,它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也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众筹新闻是新闻生产模式的一个重大创新,2013年11月28日,国内首个"新闻众筹"平台正式宣告成立。虽时隔近一年,但提起"舶来品"众筹新闻,很多人还是会觉得陌生。新闻众筹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会产生,对新闻生产产生了什么影响,现在发展如何,在我国可以走多远。本文以众筹网的14个新闻众筹项目为样本,分析发布者、资助者、选题及发布渠道,从而更好地理解新闻众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窄分众分类法构建学科网摘门户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众分类法细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窄分众分类法构建学科网摘门户的设想,并分析了学科网摘门户的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12.
李红梅 《新闻世界》2014,(9):123-125
作为UGC的一种形式,新闻众包的出现是对"传者中心论"的有力回击。本文对新闻众包给新闻内容生产带来的变革以及新闻众包中的角色转化与认知进行论述,并提出新闻众包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认为新闻众包对于未来的新闻传播活动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众筹网等众筹平台上200多个出版项目案例的研究,发现其规模不大,但在增长中;优势品牌资源依然具有出版优势,但项目主题、发起方、发起地点和资助情况等都表现出分散化、多元化和小众化趋势;成果回报在"出版之外",包括交流、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创意和特色项目越来越多,但面临市场的考验。未来众筹出版既需要调用既有资源,又需要孵化独立的创意品牌,从而建立个性化的供求关系和独立的众筹出版平台。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得网民快速增长,互联网中的广告信息传播在面对形态多样的受众行为时,不得不改变在大众传播时代的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成为定向传播,即将受众进一步"分众"。互联网带来了分众传播更充分的实现基础,而"分众传播"正好契合了这些人的复杂性,"分众传播"模式使人们从被动选择到主动选择,这一转变对整个商业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实现了信息与受众的互动,信息才具有价值。分类传播时代有价值的分众传播将会幸免于竞争的恶劣生存状态,以其价值而在特定的人群中享有稳固的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15.
吴蕙蕙 《新闻世界》2011,(1):157-158
在当今的信息爆炸时代,编辑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人类步入分众传播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媒体,编辑工作都应该有所创新。分众媒体作为分众传播时代的产物,更具代表性。新本文以它为例,并从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以及受众细分三个方面对新时期如何做好编辑工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包臻隽 《出版广角》2018,(10):63-65
移动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堆积,传播媒介无处不在,信息对受众而言不再稀缺,因此,分众传播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游戏凭借可实现分众传播的先天优势,一举成为移动互联网经济中最大的广告细分领域.文章立足分众传播,阐述手游广告的传播特点,研究其传播策略,对广告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推延到电视传播领域,就出现了传播的定向化,即针对电视观众在收视习惯上的差异性而进行的分众传播,这就是电视频道专业化。近年来我国电视传播领域里出现了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热潮。专业频道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挖掘,突出了节目的连续性和深度,可以满足特定受众的深层需要,进而能聚集一批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在电视竞争中独占某类资源。电视频道专业化是中国电视频道的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会认同的角度,扒梳央视网守正创新的特点,探究多模态叙事与分众化传播促使主流舆论社会化液态流动的实现路径,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对媒体内容生产与分众化传播提出些许对策,希冀为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众影像传播是大众传播理念差异化和受众市场细分化应运而生的产物,其诞生的初衷就是为了弥补大众影像传播无法顾及的传播空间、传播广度、传播深度和传播效率。其发展趋势离不开消费社会、受众细分、大众媒体的弱化等社会语境的促动,而行业自我调适与国家法制监管的有机结合则是分众影像传播健康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一、分众传播与精英定位
  分众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1970年《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他认为,社会结构的非群体化、价值取向的非群体化以及思想意识的非群体化造就了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审美取向的群落。消费者、传媒的受众,都分化为各个不同的群落。此后,日本的市场研究机构“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在《分众的诞生》一书中对分众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以“划一性”为基础的“大众”社会正在分化成为个别化、差异化的小型群体,这是一种“被分割了的大众”的现象,因而被冠以“分众”之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