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京剧被人们称为"国粹",唱京剧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娱乐活动,2010年京剧被收录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拍摄的《京剧》这部纪录片里,舞台表演艺术呈现给我们了一场鲜活的场面,历史语言的加工演绎更令观众印象深刻,剧中的情景再现穿插回忆,更是把我们带到了京剧最为繁荣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旨在运用批判话语分析方法,从话语实践和社会文化实践层面,来解析纪录片《知识就是力量——中国新精英》解说词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话语霸权和模式固见。  相似文献   

3.
4.
刘子君  黄自强 《视听》2021,(3):78-81
从《七月与安生》到《少年的你》,曾国祥导演对友情和青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总能以细腻的镜头展示出残酷青春的阵痛,引发观众的共鸣.本文对比小说文本《少年的你,如此美丽》中的环境描写和电影《少年的你》的空间建构,探讨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转换过程中空间建构方式的必经之路,主要从场景选择展现空间环境、色调选择描绘空间情绪、声音...  相似文献   

5.
宋德松 《新闻传播》2023,(15):106-108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纪录片,影片以18个章节,通过四代作家:马烽(其女儿代述)、贾平凹、余华、梁鸿,来讲述194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记忆。影片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文学家眼中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从文学、历史、影像三者的相互交织的多维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文学、历史、影像三者交融成趣,也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从对《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分析与解构出发,探讨文学、历史、影像三者的关系,从而探索纪录片文学、历史与影像交织的创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宁波 《东南传播》2013,(3):135-138
谈话节目是当今社会最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通常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在谈话节目当中,主持人以有声语言作为媒介,与受众沟通和交流,媒介的意图、栏目的宗旨,也都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达,并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实现谈话节目的进行。本文将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会话文本为实证,解析电视谈话节目的话语结构,解读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话语角色,具体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策略以及主持人在谈话过程中所使用的礼貌和合作等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7.
屠玲燕  罗彬 《视听》2021,(6):58-59
女性话语在互联网语境中得到新的发展,辐射多元化的女性议题,传递最新的女性价值观,是一种以关心自我为原则的自我书写.本文以《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为例,探索网络语境中女性话语的建构方式及意义,实现女性的自我言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时下热门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原因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为中国纪录片的亲民路线进行定义,并且提出坚持亲民路线的方法。本文旨在探讨纪录片亲民化的发展走向,为中国纪录片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英美文学的历史上,《觉醒》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都因自身蕴含的伦理观念与不同时代的伦理环境之间复杂的角力而历经浮沉.文章以伦理为依托,对二者的接受历程进行爬梳,从而揭示伦理对作品接受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李琳 《新闻世界》2013,(9):166-167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介绍中国各地美食的纪录片,但它与传统的美食节目不同,它是以美食作为媒介,从而对美食背后的中华饮食文化进行深入解读。《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但火的不仅仅是这部纪录片,其片中介绍的一些美食、人物、城镇等,同样也火了。也就是说,这些介绍在无形之中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蒋晶 《出版广角》2018,(4):70-72
随着影视媒体的迅速发展,影视作品的传播效应日益显著,尤其是以纪实为核心的民俗类纪录片,为世界各国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文章以BBC的纪录片《中国春节》为例, 探讨民俗纪录片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康锐 《传媒》2019,(14):56-5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一论断从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加强国家信仰建设的重要性。对于新时代的影像工作者而言,如何用影像的方式重塑新时代的国家信仰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影像的作用和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娱乐大众,而是要作为传递时代精神,寻找民族自信之根源,重塑国家信仰的有力手段。在每一个时代,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相似文献   

1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时政类微纪录片《思想的力量》既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共情传播视角下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范例。该片通过场景沉浸、视听赋能、平民视角等共情元素的嵌入,以及他者视角与自我叙事的融合、心理移情与群体感染、符号传播与仪式表达等共情策略的运用,实现了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主流价值观、塑造国家形象等传播价值,为同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深耕现实、精准共情、创新表达和多元呈现等共情传播的创作导向。  相似文献   

16.
陈海宁 《东南传播》2021,(3):138-139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灵魂,纪录片用非虚构的影像作品展现真实力量.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生活停摆.疫情之下,作为"在场者"的纪录片,获得了格外的关注.近日,系列纪录片《艾若水在武汉》播出.该片真实记录武汉封城生活,白描武汉疫情中真实的人和事.主人公们的亲身经历反映出这个世界的复杂和人性的...  相似文献   

17.
18.
影视文化是指影视艺术所产生的文化创造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其主要特征是即时性、普及性和直观性。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期间,全国人民共同战"疫"。各大媒体用影视文化力量为抗击疫情作出声援,而主流媒体大部分以照片、短视频和采访为主,《冬去春归》作为一部完整直面疫情的纪录片,让世界各地的同胞看到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的付出。这类影视文化肩负着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精神传播,也为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当代审美文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王莞 《新闻世界》2011,(7):239-241
我国纪录片发展至今已经经历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创作理念上经历了教育与指导、客观与再现、主观与表现三个时期。在纪录片呈现不断壮大之势的今天,贾樟柯作为内地电影的第六代导演,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不断推新,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获得了好评。本文以其2009年制作的电影纪录片《海上传奇》为例,分析纪录片中的符号语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