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字正误     
(木日)这是个什么字呢?象“相”字,可是缺一短画。原来有些人把这个字当作“杨”字的简体使用。这是错误地把“阳”字的半边类推的结果。同样,也有人把“揚、場、腸”简化作“抇、(土日)、(月曰)”。这些简化字都是错误的。根据《方案》中简化偏旁表,“易”旁简化为“(?)”,因此“楊揚場腸”照此类推作:杨扬场肠。偏旁类推必须根据《方案》中的简化偏旁表,不能任意拿一个简化字的半边来类推,例如“確”虽已简化为“确”但是不能把“榷鶴”援例类推简化为“桷鵤”。至于“陽”简化作“阳”,元明以来就这样写的,已  相似文献   

2.
周正逵先生主编、人教社出版的《教学指导书》把“暮”与“囚”归为一类,为会意字。笔者觉得此说值得商榷。理由如次:一、“莫”与“暮”是古今字。翻开《说文解字》段注,仅能查到“莫”字,释为“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会意”字。而《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都把“莫”当作“暮”的本字。而且它们都是把“莫”与“暮”从意义上当作同一汉字来解释的。“莫”与“暮”音同义近,当属古今字,即“暮”是由古字“莫”分化出来的今字。这种  相似文献   

3.
党字,黨字,都是姓,作为姓氏的“党”,不是黨字的简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251页,把作为姓氏的党当作黨的简化字处理,似欠恰当。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宇总表》,只规定“党”是黨的简化字,没有规定“黨”和作为姓氏的“党”能通用。作为姓氏的党,不能与黨合二  相似文献   

4.
刘晓华 《学语文》2009,(1):32-33
刘心武在《百家讲谈》时说:“《红楼梦》不能随随便便地读,要慢慢地咀嚼,要读小味来”,由“咀嚼”而“读出味来”可谓一语道破文学文本解读的奥义。中学语文的文学教学也同样如此,不能光把文本当成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来使用,而更应当把文本当作传播美的载体、鉴赏艺术的媒介,让学生体验内心的情感碰撞,感受出隐藏在文本深处的心灵震撼,从而达到喜欢阅读自觉阅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庖丁、伯乐,这是为人们熟知的两个智慧的人物,他们的智慧技巧为人们津津乐道,可是他们的姓和名却不是人人都清楚的。 《庖丁解牛》篇中的“庖丁”,高中语文教材注为:“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有的选本在翻译这段文字时,索兴保留“庖丁”二字,这实际上将“庖”和“丁”当作了一个人的名和姓来对待,这更是笑话。《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把“丁”字当作“旧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即当作一个普通名词来理解,也回避了这个“丁”字的翻译。我认为“丁”不是名字,也不是泛指一般的人,而是姓。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下层人物,有姓而无名是常有的事。因此,我们可以把“庖丁”理解成“姓丁的厨师”。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如梦令》中的“争渡”,不少选本释为“怎么渡”,把“争”字解作“怎”字,似成“定论”。但笔者认为此解欠妥。据笔者考查,把“争”字当作“怎”字用,自唐以降,历时较长,一直延续到清代。不过宋亦有分别使用的现象,李清照的词,极为明显。她用“怎”字,《声声慢》就有三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  相似文献   

7.
东的繁体字为“东”,是由小篆简化而来的。《说文解字·东部》说:“东,动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意思是早晨太阳顺着树木往上高升,表现出一种动态,这就是日出的方向,这种说法一直为后代所传说。但现代有些古文字学者却认为,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东”字像是一个无底的大口袋,里边盛放物品,两端用绳子结扎起来,实际上是“橐”的本字,后来“东”字被借去作为表示方位的字,于是另造一个“橐”表示口袋意思(口袋无底为“橐”,有底为“囊”)。这就是说,“东”字本来是整体象形,不可分割,《说文解字》误把象形字当作会意字了。西是个象形字,…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部,遵照国务院的指示,于1964年3月7日给各地各级学校和新闻出版印刷部门发出联合通知,就《汉字简化方案》中简化偏旁的使用范围作了如下的规定:一、下列92个字已经简化,作偏旁时应该同样简化。例如,“爲”已简化作“为”,“僞”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汉语的练习中,有些专科学生常把《石钟山记》的“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一句中的“莫”当作“暮”的通假字,把《墨子·备穴》的“以须炉火之然也”一句中的“然”当作“燃”的通假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要避免这种错误,关键之处,在于使学生正确辨别古今字与通假字,这也是大专古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们的做法是:一、弄清学生不能正确辨别古今字与通假宇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施教我们通过调查了解、摸底测验、练习等方式,分析出学生将古今字与通假字混淆的原因有二:其一,中学语文没有引入古今字…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部最近发出联合通知,就简化偏旁的使用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国务院一九五六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推行以来,深受群众欢迎,但是其中关于简化偏旁的使用范围,交代得不够明确,因而在教学上产生不少困难,在印刷上出现许多分歧。例如夾字已经简化作夹,狹字自应简化作狭,隠字已经简化作隐,癮字自应简化作瘾;又如魚旁已经简化作鱼,魚独立成字时自应简化作鱼。这些字都是在社会上久已习用的,而且许多出版物也早已这样使用。但是由于一九五六年的《汉字简化方案》中对于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有位教师教学《村晚》时,对“山衔落日浸寒漪”句中“衔”的教学真可谓匠心独具。师:“衔”是什么意思?生:“衔”是指人用嘴含的意思。师:这里是这个意思吗?谁能联系上句想想它的意思。(请一学生朗读一、二句,教师随手板书)右图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生:太阳快要下山了,一半已经被山遮住了,好象被山含在嘴里。生:(恍然大悟)“衔”在这里是指“遮”的意思。师:对了。这里作者把山当作人来描写了。这堂课,教师不仅把“衔”字教活了,而且潜  相似文献   

12.
段玉裁《说文解字.叙》注中所谓的古字,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段玉裁对许慎的《叙》本身用字所作的注解(20条);二是段玉裁在注解过程中所使用的文字(16条)。段氏在著述中与许慎保持一致,尽量用古字进行注解,或指出某字“只作某”、“当作某”,即为古字。这反映了段玉裁的用字观。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第六册《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中的“游泳”二字,不少教师把它当作一个词,释为“在水里游动”,这不妥当。“翔”,回飞也,动词;“集”,群鸟停歇木上也,也是动词。这句的词序是名——动——动。但如把“游泳”作为一个词,则“锦鳞游泳”的词序就是名——动,与“沙鸥翔集”属对不工。其实,“游泳”是两个词,《说文》:泳,潜行水中也。《诗·邶风》:“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朱熹集注: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把“公正”当作各种德行的总称;古中国的孔子、孟子也曾把“仁义”作为“全德之称”。那么,这两个地位相当的概念在涵义上是否有相通、相近、相同之处?如果有,又有哪些相通、相近、相同之处?这是一个很需要探讨而至今又无人注意的重要问题。 作为儒学体系之核心和“全德之称”的“仁义”,在孔、孟那里提到的次数最多(在《论语》中用“仁”字达109次;在《孟子》中用“仁”字达157次,用“义”字达108次);对其所作的阐释也颇多。但是,贯穿于“仁”、“义”的各种解释之中的基本涵义(基本规定)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有的教师教《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时,解释“碉”字说:“硼堡是军事上防守的建筑物,它的周围是用石头砌的,所以‘碉’字是石字旁加一个‘周’字。”显然,这是把“碉”字当作会意字来教了。“碉”字究竟是不是会意字呢?这不能想当然。“碉”字的确与石头有关,左边的石旁,就是表示意义范围的,是个形符。但右边的“周”字却  相似文献   

16.
“像”和“象”都是常用字,目前使用比较混乱。 50年代汉字简化方案中曾规定以“象”代“像”;1964年公布的《简化汉字总表》的注脚中注明:“在象和像意义可能混淆时,像仍用像”。此后科技术语中天象、物象、象散、象点等均用“象”,在用字上一般不存在混淆不清的问题和分歧意见。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公布《简化汉字总表》时恢复了“像”字,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并抽去了“象(像)”字条。  相似文献   

17.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先秦诸家体系中,“气”指构成天地万物及人体的原始质料。但由于把“养气”当作达到“不动心”的道德修养境界的途径,并在“气”之前加以“浩然”字,《孟子》文章中的“气”在现在的哲学史著作中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精神力量或道德境界,这也影响到对孟子哲学的理解和评价。针对这种观点,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孟子》中“气”的含义是指构成天地及万物的物质基质。  相似文献   

18.
人们形容某人不识字,往往说“目不识丁”或“不识一丁”。有人解释说,“丁”字最简单、最易识,若连“丁”字也不识,当然其他字更不识了。这是想当然的解释,岂不知“一”字比“丁”字更简单易识。《现代汉语词典》与一些成语词典引《旧唐书·张弘靖传》中“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来解释,说其中“丁”字本当作“个”,因形近而致误,后人便说“目不识丁”。这也是牵强附会的解释。其实,“目不识丁”之典出于《晋书·苻坚载记》。太元七年(382年),苻坚宴群臣于前殿,奏乐赋诗。有位别驾姜平子,诗中有一“丁”字,但下面的竖钩写成竖,成…  相似文献   

19.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这是《白杨礼赞》中的一句话。与教材配套使用的人教版的《教师教学用书》指出:“两个‘没有……’的排比句,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显然是把这个句子当作排比句来分析了。但深究一下,它不符合排比修辞法的特征。(第108页) 胡裕树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中阐述:“排比是用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  相似文献   

20.
近来听说,对于汉字的使用,有所谓“识繁写简”之说。因为向来不看这一类文章,不知道这种主张的细节,但从字面上也能看出来,是应该认识繁体字,但是可以(或者应该?)写简体字。这种主张对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采取什么态度不得而知,姑且就这四个字的口号谈点意见吧。 已经会使用简体字的人,再认识几个繁体字,是好事,是锦上添花。但是如果说织锦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