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茜 《记者摇篮》2014,(9):19-20
民生类广播节目之所以能成为收听率较高的节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服务意识的增强。在节目直播过程中,不管是主持人,还是做客直播间的记者、嘉宾,回答问题前,都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心中是否已经树立服务百姓的意识,如果丢弃了这一点,那么,节目就不会鲜活,就不会有生命力,听众就不会信任你,所以,采取什么样的办播形式,如何让栏目服务意识突出体现出来,是媒体记者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一、加强媒体间合作,促进民生问题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2.
杨芊 《记者摇篮》2006,(7):46-46
广播节目最大的优势就是“互动”。广播节目的互动,是在节目进行时态的一种状态,在没有热线直播、没有热线电话参与、没有短信、没有论坛bbs之前,广播节目能够实现互动是不能想象的,媒体从过去的反馈到现在的现场互动,正是说明了互动是广播节目最鲜明的特性。话语互动意识是广播媒体最基本的特性,没有了广播节目的互动,广播本身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就会减色,就不会使得广播的魅力显现。可是广播节目本身的这种话语互动关系,不是一种任意而为的互动,也不是纯粹自我意识的互动,而是依赖于主持人的感觉,自觉或是不自觉而出现的,然后是听众在对媒体…  相似文献   

3.
现今的广播栏目赖以生存的一个点就是"民生"。现在大部分的广播节目都是以民生为话题,播报百姓身边的新闻,以及对听众提出一些建议或者是帮助等等。但是只是依靠这一特性真的就可以很好的继续生存下去么,依我看很难。如果有一天电视和网络也具有了这一特点,到时候是否就没有了民生广播节目的立足之地呢?创新和发展是民生类广播节目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逐步普及,微博、微信、微电台等各种手机微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广播的传播优势也已不再明显。从过去的在收音机旁听广播,发展到坐在电脑前听广播,到如今的拿着手机点广播,随之改变的不仅仅是收听节目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节目主持人与听众互动交流半径及关注范围的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5.
刘芙蓉 《大观周刊》2012,(18):123-123
传媒发展的步伐超出了人们的想象。20世纪60年代.当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提出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概念时,他的身边充满了怀疑的目光。然而,当工业社会逐渐向信息社会蜕变.数字信息神经早已将地球微缩成一个村庄。  相似文献   

6.
以江苏电视台2002年元月开播的《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引发了一场近乎席卷全国的效仿热潮。民生新闻风生水起的过程,值得新闻人认真思量,以便能让其在一个健康的轨道上越走越远,承担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长久双赢的大任。  相似文献   

7.
在没有现在如此之多的手机短信之前,广播最重要的互动形式就是热线直播节目,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央台,还是一些省市地方台,"短信形式"对于正在进行的广播互动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用短信发布的方式,虽然是减少了听众参与的现场感和不同语感的效应,同时也使得媒体在对这些参与者的表述和真伪确立方面,有了筛选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9.
李双全 《新闻世界》2014,(10):67-68
广播在办好民生热线类节目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节目往往因为策划不到位,服务意识跟不上,解决问题力度欠缺,节目可听性差等原因,导致节目收听率和参与度降低。笔者认为,只有坚持民生视角、强化服务功能,真正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使节目生动可听,才能真正打造广播民生热线类节目的持久生命力,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闻媒体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政府部门与广播合办节目的形式主要有: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民声热线"、以传播资讯为主的公益广告等方式,而广州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部经过认真研究,探索出合办广播节目的一条新模式,并获得成功。总结新模式,可以为合办节目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民生节目《905天天说事》为例,从体现新闻性、注重贴近性、加大引导性和服务性等方面,论述了办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民生类广播节目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时下,对电视节目"同质化"的议论颇多。尤其是对越来越多的民生类节目,受到"同质化"责备的声音更多。如何看待这个现象,笔者认为里面有些问题值得说一说。对民生类节目的"同质化"现象,既不能简单地一概否  相似文献   

13.
目前,网络、博客、播客、手机等新传播手段正在改变着广播媒体的边界,新的技术和传播方式为广播媒体的资源整合、聚合提供了新平台。在新一轮媒体融合变革中,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提高广播节目的互动性,成为广播节目制作的重点。本文对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如何结合新媒体技术丰富广播节目的互动方式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所谓参与性广播节目,是指受众在收听广播时通过及时或延时的交流手段使节目与受众形成互动的节目。从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广播互动节目有以下几个特征:1.受众必须参与,2.节目内容随着受众的参与而改变。根据参与手段的划分,我们可以将广播受众参与性节目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广播受众参与性节目是指受众采用及时性的手段如电话、网络等与节目主持人交流。  相似文献   

15.
李慧 《中国广播》2005,(4):48-50
自1986年至200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有三十个广播节目获各类国际广播节目奖。常有人问:什么样的节目能获奖?自1996年至今,我参与了近十年亚广联奖及其他国际奖的参评节目组织工作,还担任过一次亚广联广播节目奖评委。多年的耳濡目染,解析所有的获奖节目,有一些感想希望能与同行分享并为解答上述问题提供线索、开阔思路。我们常说万变不离其宗,对优秀广播节目来说其宗即是:独特、鲜明的主题和立意;与主题相得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通过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来应对其他媒体的挑战,让听众拥有更多的节目参与感和存在感,便成为广播力求突破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将对让听众有存在感——试论广播节目互动参与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如今民生新闻大行其道,各家电视台纷纷推出了生动活泼的民生新闻样态,其亲切的表述方式、小切口的报道角度成为屡试不爽的收视法宝.  相似文献   

18.
广播节目互动现场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使人际传播成为一种全新的双向的大众传播,实现了传播与受众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双向互动.现场主持人能增强节目的信息容量和播出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马瑞玲 《中国广播》2012,(11):60-63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公众对健康类广播节目的需求从过去的医疗服务、药品介绍或保健品推荐,向非医疗性的健康、保健、养生方面延伸,如何有针对性地传播健康理念,引导受众理性保健与消费,已成为健康类广播节目发展的新课题。本文对如何让健康类广播节目走出“药品推销、专家问诊”的内容瓶颈,改变严重同质化、缺乏可听性等现象,以促进此类节目良性发展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随着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的不断推进,人们曾以为新兴媒体会替代广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广播和其它媒体的边界却越来越清晰。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