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太谷学派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由安徽池州石埭人周太谷创办的一个民间儒家学派。该学派具有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尤其是注重探究生命系统的和谐状态及其过程,形成了学派独特的生命和谐观。其生命和谐观涉及到天地万物之和、个体系统之和、社会人伦之和诸方面,对于现代个体生命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以至整个宇宙和谐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太谷学派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学术流派之一 ,由周太谷创立 ,绵延近两百年 ,扬州、泰州是学派活动的中心地区。太谷学派的学术思想承继于宋明理学并对儒学道学加以进一步的发展 ,在民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重视下层民众的作用 ,注意同时代精神相结合 ,在当时有着很大的进步性。在我国学术史上 ,太谷学派也理应有其相应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本文拟从太谷学派的主导思想和太谷学派的发展过程两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周太谷少好神仙,后宗儒并通释、道的求学与传教过程,决定了太谷学派的生成轨迹;其学派生成过程的种种因素又直接导致了太谷学派受众的广泛性、学派成员的家族性、学派规矩的严格性。而社会现实的影响,则决定了学派相对彻底的平民性和反正统的隐秘气质。  相似文献   

4.
太谷学派,在宇宙观、政治思想、性命之学、伦理思想、教育思想、修养观等方面继承、发展和改造了我国传统儒家学说,同时,现代新儒学的一些重要思想在刘鹗、钟泰、刘大绅等太谷学派的后代传人中已初步萌芽。  相似文献   

5.
太谷学派是安徽池州石埭人周太谷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所创立的一个民间儒家学派曾活跃于山东、江苏、安徽一带,在当时民间社会具有较大的影响。该学派各代学人有诸多道教诗歌遗留于世,其诗大都宛若天籁遗音,映射出诗化哲学的生机活力和浪漫之美。可以从诗化哲学的文化视角对太谷学派道教诗歌予以观照、透析和阐扬,以明晰其诗化哲学的缘起,领略其诗化哲学的魅力,发掘其诗化哲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太谷学派是中国最后一个儒学学派。又称新泰州学派,其一传大弟子李光大斤讲学于泰州、扬州,据国学大师柳翼谋、李审言和刘师培的评述,其代表作《李氏遗书》中不仅反映了其师周太谷的名言与思想,而且融摄儒、释、道、墨诸家学说,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了变通、以人为本、实学实用等新思想。  相似文献   

7.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太谷学派领袖周太谷、张积中等人在坚持传统儒家天人观的基础上,衍引出诸多对宇宙、人世的认识与总结,构建了独特的天人和谐观,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哲学中立下了一家之说。  相似文献   

8.
太谷学派作为民间学术团体,形成于清道光时期,学术活动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前后,其以儒家经典为根本,吸纳了道家等学派思想,可以说是儒学世俗化后的产物.黄葆年于1902年在苏州开办归群草堂,作为太谷学派的讲学场所.他一生留下了很多著作,其中<帝君祭文>较为明显地反映了他的思想,而这一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归群草堂时期太谷学派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太谷学派领袖周太谷、张积中等人在坚持传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不隐讳其与宋初理学发端源流的共同,但否认理学所把持的儒学正统地位,力图为儒学重新正名.在对待释、道两家的态度上,太谷学派表现出更加开阔的胸怀.在一些具体领域,太谷学派与明清理学有截然相对的观点.这些,都受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客观环境所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浅谈朱熹“格物致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简要分析朱熹“格物致知”的涵义,本人认为“格物致知”首先是一种儒家重要的修养工夫,其次才表现为一种认识论。  相似文献   

11.
明清“格物”说着重发挥程朱“格物”说的科学理性精神,在内容上大力提倡“实测之学”,广泛地吸收“西学”的成分;在方法上,它吸取了近代西方“由数达理”的思维方式,使之成为由中国古典科学走向近代科学的中介和桥梁,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接受和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明清园林美学发展史上,《长物志》并不能算一部理论性和系统性很强的著作,但是蕴含在该著中的丰富的园林美学思想、环境设计思想和工艺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了晚明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形象展现了当时文人清居生活的物态环境,是研究晚明园林审美文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3.
以往人们对“格物”的解释尚未达诂。从“右文说”和“以经解经”的的角度审视,“格物”的本义是运用中国文化特有的取象比类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分辨和分类。这种新的“格物”观可以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4.
叶朗 《家教指南》2016,(6):36-40
文章从人之需求的三个层面入手,揭示出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关于人生的最高境界为审美层面,即人的精神生活。审美活动可以引导人们有高远的精神追求,进而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本体的研究。语文教育本体的研究必须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唤醒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言语生命意识、提供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言语生命动力、张扬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言语生命个性。  相似文献   

16.
在诸多孙武本事研究的文章中,对孙武人生结局的断定在被杀还是终老两种观点上有分歧,但大多学者都认可孙武在吴30年这一观点。对历史文献重新进行梳理和考辨,得出了孙武在吴从政8年,其后急流勇退、终老吴地的最新结论。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诗歌的表现内容,有"言志"说、"缘情"说以及"情志合一"说."诗言志"本有丰富的内涵,但作为儒家政本主义文学论纲,被人为地抽象化,于是有"缘情"说的矫枉过正."情志合一"说则是双重否定之后,"缘情"与"言志"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史书对清代早期和后期云南丽江的社会生活记载颇多,而对道光初年的丽江社会生活鲜有描述。马毓林撰写的《鸿泥杂志》详细记载了清代中期丽江的社会生活,对于全面认识清代中期丽江市井、民俗、宗教、物产等提供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莫旦所编纂的《(弘治)吴江志》中保存了数量可观的宋人关于吴江胜迹的题咏,多有《全宋诗》失收之诗。本文辑佚《全宋诗》已经著录的两宋诗人共31人的佚诗42首。诸诗的辑佚,有助于《全宋诗》的完善以及吴江地区历史文化状况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