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活动中形成的,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出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的稳定的思维模式和基本原则.全球化浪潮既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构成了新的挑战.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首要之举,是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普遍与特殊的统一、拒斥与接纳的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去构建新的、更为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我们一直习惯性地把品格教育与学科教学分开来抓,以致于学科教学中应有的素质教育常常被淡化。于是,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科教学中强调培养价值观、传统文化、法律意识和民族精神,而这些都是品格教育的内容。要把品格教育和学科教学融为一体,就必须让品格教育进入教学课堂,否则,素质教育最多也只能算在学校实施了"一半","育人为先"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范围内,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力量正在对文化的传统与价值、国家的边界以及各种社会制度提出挑战.公立教育显然是正在受到挑战的制度之一.许多教育家担心,诸如市场化、私有化、选择性和多样化将危及公立教育已经培育起来的民主和公平的价值观.因此,我们需要对我们所感受的外部压力加以审视,考虑如何才能把全球化、市场力量等等作为重新检视我们教育体系背后的价值观的动力,以便积极地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而不是让其成为推动我们所不希望的变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以体现核心价值的方式进行。具有社会属性的班集体,对儿童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意义。以"班级岗位"为载体,组合相近岗位建设"班级岗位小组",通过岗位招募、岗位历练、岗位考评及岗位制度建设,引领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岗位价值与团队价值,提升岗位服务意识与民主管理能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班级生活有机融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角色体验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是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主题.学科课程改革中的道德教育主要有德目主义、渗透式和跨学科三种模式,其内容包括民族传统价值观教育、普适性价值观教育和全球化时代的价值观教育.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学科课程中实施道德教育要选择适切性的实践模式、珍视民族伦理道德文化的价值,并且要在全球化视野内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加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将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和学生真正地沟通心灵,唤醒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世界,把握未来方面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人常常困惑:面对纷繁复杂的学生成长过程和参差不齐的成长结果,我们学校教育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发展目标是什么?良知教书终究让我们遗憾不断,各种"经典"教育理论让我们在亢奋和失落沮丧中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准则给了我们全方位的知行引领。"爱国、责任、诚信、友善",是个人价值准则,也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起步应该是我们学校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其对于人生目的、人生实践进行认识、评价所持有的基本观点或观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在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高等学校的教育问题也因此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校园中"应酬文化"的衍生就是大学生群体人生观与价值观出现偏差的实例.因此,新常态下如何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已成为各大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加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教师和教育目的导向的价值观.这三种价值观相互区别且彼此联系,教师要合理处理三种价值关系,在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指导下.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自觉,收集和分析学生现有的价值观信息,尊重和接纳学生原有的价值观,承认价值取向多元化,功能干预与内容干预相结合,促进学生积极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现男女平等是衡 量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性别观念的状况’衡量着 这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程度。而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 的希望。在中小学开展性别平等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 学生健康心理的需要。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让 他们学会尊重两性平等的权利和价值。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 在对中小学生开展性别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 要从中小学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道德与法治课在 培养中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观的重要性,围绕道德 与法治学科如何实现性别平等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