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对不同职业的"胜任特征模型"的开发与应用,受到了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在教师教育领域,人们也依据胜任力理论来研究教师的胜任力特征.从社会批判理论出发,对于教师胜任力的理解,存在着"作为工具性行为的胜任力"和"作为实践行动的胜任力"两种不同的倾向.工具性的行为和实践性的行为,在人类作为一种事物和人类不作为一种事物之间,揭示了构成现实的两种不同的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2.
OECD发布的PISA 2018全球胜任力评估报告强调培育学生全球胜任力的重要性,并指出教师在全球胜任力教育中起关键作用。但目前教师全球胜任力的要素、结构及其测评工具仍缺乏相关研究,且现行教师全球胜任力培养课程未能与评价对应,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针对上述问题,美国督导与课程开发协会开发了教师全球胜任力学习连续体GCLC。它兼具评价与培训功能,具有针对性、连续性、科学性及融合性等特点,对我国教师全球胜任力的培育具有借鉴价值:一方面,要注重构建教师全球胜任力结构模型,创设教师全球胜任力的培养路径,在跨学科学习中培育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重视反思和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素质能力的提升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搭建以学生工作课程化为理念设计的素养工程框架,试图将教师胜任力模型引入高职素养课程体系,选取个体、岗位和战略3个维度来探索素养课程师资应具备的胜任力,提出素养课程师资的胜任力模型,为高职"素养工程"师资储备、培养、考核提供参考指标,增强高职素养课程师资胜任力提升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者,对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建立完善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促使教师生涯发展专业化,有助于提升教师幸福感、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广州市执信中学通过中学教师胜任力调查问卷对学校教师胜任力进行测评,结合教师胜任力和生涯发展不同阶段,创设校本化生涯发展评价标准,建立和完善"六阶梯"发展模式,以此为指导形成系列化、校本化的教师培训方案和有效的培训策略,建立完善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并在广州执信教育集团辐射.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7,(5):89-95
"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模型是"校园足球"教师所拥有的与"校园足球"发展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胜任力的最佳组合,反映了"校园足球"教师个体最深层次的个体特征.以广东省"校园足球"教师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研究了"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表明:校园足球教师胜任力模型由成就动机、个性特征、认知能力和培养学生四个维度以及成就导向、收集信息、主动性、监控能力、自我调控、灵活性、人际理解力、服务组织、分析能力、归纳能力、长期的培养计划、培养人才的意愿和影响力等12个胜任力构成,另外,培养学生是核心胜任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胜任力的概念被逐渐引入到教育领域的研究中,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构建培训课程体系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以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课程体系构建为例,对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过程和方法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OECD将全球胜任力纳入PISA测试以来,很多国家愈发重视全球胜任力的研究和教育,但全球胜任力框架及测评也引发了争议.在借鉴"最佳实践"或"先进经验"之前,有必要首先澄清这些争议和质疑.因此,在简要介绍OECD全球胜任力框架和测评提出的原因和内容之后,从四个主要方面分析其争议:"全球胜任力"本身存在概念混淆的问题,并带有鲜明的经济导向、精英主义和西方中心的属性.中国需谨慎对待OECD全球胜任力的直接引入,建构适应本国的国际理解教育体系,并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8.
胜任力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作为21世纪一个重要的发展工作体系,在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工作领域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基于此,以二十年来中国教育领域胜任力研究为视角,深入探讨校长胜任力的模型建构,教师胜任力的模型建构,教师胜任力与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胜任力研究趋势及局限,以期完善教师胜任力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培养全球胜任力是当前全球教育变革的主题,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现实诉求。哈佛大学教授费尔南多?M?赖默斯所主导的“全球教育创新倡议”秉持全球化立场,面向联合国提出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聚焦如何培养全球胜任力,开发出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该课程设置重视操作性与可推广性,课程实施兼顾“学科融入”与“课程单列”,广泛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社会实践和有组织讨论等教与学方法,突出“做中学”,并提出课程实施的“13步骤”的校本改革主张,集中代表了欧美学界关于全球胜任力探索的前沿。作为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系统研发的课程体系,“全球教育创新倡议”的全球胜任力课程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其后续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参与"卓越计划"试点高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将高校工科教师胜任力归纳为四个特征群,即素质、能力、知识和个人特质。在对工科教师胜任力架构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得知:决定工科教师胜任力重要的主成分是素质群和个人特质群,其次是能力群,再次是知识群,胜任力的养成尤其应注重隐性的素质和个人特质两个维度;"卓越计划"下工科教师的胜任力结构具有发展度(胜任力测评)、协调度(胜任力各维度的均衡)和持续度(胜任力的持续提升)三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十"和"口"     
《小朋友》2007,(7)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我"和"我们"     
《班主任》200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