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场馆学习通常被定位为学校正式学习的补充与衍生,是一种非正式学习方式。但随着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之间的融合发展,纳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场馆学习已不再是学校正式学习的补充,而是关联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实践活动,在具身认知学习、自主选择学习、社会互交学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角看,主要是通过构建关联场馆与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来实施场馆学习,首先,确立符合场馆资源的匹配性课程项目目标;其次,预设聚焦主题的序列化课程项目任务;最后,设计基于问题解决的馆内项目学习流程。推进场馆学习的良性发展需要打破场馆与学校之间的专业壁垒,通过资源整合、师资合作、活动融通实现从馆校各建走向馆校共建,推进场馆学习与学校课程教学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Museum Scouts项目是由EU Comenius 2.1提供资金支持,参与人员为来自德国、英国等欧洲5个国家的教师、场馆工作人员、学生及研究者等,该项目取得了较大成效,为技术支持的馆校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案例。文章从Museum Scouts项目的馆校合作背景、实施对象、实施方式、项目运行框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炼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系统化的人员培训、简单易用的场馆技术平台开发、持续的资金和成本投入、科学有效的评估方式、为跨学科学习提供可能以及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期为我国的馆校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科技场馆,是最早被定义为“第二课堂”的社会教育资源之一。可惜,至今不少学校对其利用还局限于科普参观这一狭窄范围,离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都尚有距离,更遑论紧密互动和资源课程的系统开发了。科技场馆,因其专业性而弥补了学校知识系统的不足。有鉴于此,校馆的联动,就应该在两者之间,寻找其最大公约数,达到最大公倍值。我认为,建设校馆课程,是促成校馆合作的最重要的载体。校馆课程联动的基础,就是知识在不同形态下的自然迁移。我们学校利用周边场馆资源,在校馆课程的抱团式开发上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4.
馆校合作不应简单地被描述为一种教学行动,而是具有更深理论内涵的教育概念,也是由特定因素和合法条件共同构筑的综合命题。从协同论的角度分析,当学校和场馆同意建立合作关系时,这也意味着它们达成了一种共识,即双方均渴望彼与己获得某种收益,并将这种合作关系长期维持下去,从而构建成一种基于非对称的有序系统的伙伴关系。参与主体的独特身份也使馆校双方的共识致力于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普场馆是开展地理教学的重要实践基地.如何利用科普场馆资源,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和体验,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地理教师关注的问题.文章依托北京科学中心的部分资源,以"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从挖掘驱动性问题、设计课程内容、评价及反思等方面设计了馆校结合课程,梳理与探讨了基于场馆资源开发、设计高中地理课程...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背景 1.馆校结合 馆校结合是指将各类场馆,例如地质馆、规划馆、天文馆等馆际资源与学校教学资源相结合,相互配合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2006年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实现资源共享;2021年国务院印...  相似文献   

7.
美国馆校合作教师教育课程是回应美国教育改革要求、变革传统教师教育模式以及深化馆校合作关系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国大学和场馆在合作中探索和开发了具有不同特色的课程模式,研究将其分为场馆在线课程模式、场馆现场课程模式以及混合课程模式三种类型,并从课程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授课模式、课程管理、课程评估以及课程文化等不同...  相似文献   

8.
随着非正式学习概念的出现,场馆学习作为自然情境下发生的一种非正式学习行为,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在基于场馆的项目学习中,由于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学习行为、学习路径拥有完全自主的控制权,如何对场馆中的教学项目进行评估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基于此,研究以构建场馆学习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为目的,从场馆中教学项目评价问题出发,对场馆学习项目的含义进行界定,通过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和德尔菲法,在场馆学习项目评价现状综述的基础上,确定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的场馆学习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层次的权重,并对权重进行合理性分析,为我国场馆学习项目的实施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我国场馆学习项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馆校合作"是指场馆和学校为达到共同教育目的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然而,一直以来,"馆校合作"有限,本文从"馆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以下几点合理建议:一要走出认识误区,实现互补共赢;二要确立科学标准,完善评价手段;三要结合新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笔者围绕新课标结合STEAM课程理念进行了方案设计,希望对日后"馆校合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以整合区域美育资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文化之美为主线,将区域公共文化场馆资源与学校美术教学相结合,从海派城市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美术情境三大视域出发,对上海市长宁区公共文化场馆资源进行考察与梳理,调查与分析区域公共文化场馆资源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对策,并从美术馆、优秀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公共空间四种类型的资源应用出发,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所提出的“三四四四”策略多维度地呈现了区域公共文化场馆资源融入学校美术教学的方法和路径,改进了教与学的方式,促进了教师教学素养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宣教功能。随着2008年我国纪念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青少年学生成为博物馆的重要教育对象.博物馆也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通过采取互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设立学生实践课堂等多种形式有效配合了学校教育,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博物馆教育功能之发挥的历史演进及其背后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探索,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博物馆及公立学校系统的创建构成了博物馆教育的历史发端,其背后隐藏的是文艺复兴以来的启蒙精神,而响应的则是近代以来教育民主化的呼声。进步教育运动的两大派别——管理进步教育和教学进步教育——在20世纪上半叶极大地推动了博物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一方面为博物馆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为博物馆教育确立了价值取向,即提供经验而不是知识。20世纪下半叶,以布鲁纳领导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运动为代表的教育改革运动推动了博物馆教育向场馆学习的历史转型,而在这场转型背后的逻辑实际上是从"以博物馆为本位"向"以学习为本位"的演进与发展,是对基于赫尔巴特之教育传统的突破,关注与彰显的是学习者所处的主体与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3.
Museum Mix     
《海外英语》2011,(6):29-29
一起来个博物馆之旅吧。我们所去的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哦,而是新奇古怪的特色博物馆,比如“最糟艺术品博物馆”“头发博物馆”“内衣博物馆”“葬礼博物馆”等。  相似文献   

14.
玻璃博物馆     
同学们,你们了解玻璃吗?玻璃可以制成些什么东西?怎样制作的?那么让我们跟随Mary和Peter一起到玻璃博物馆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15.
文物博物馆翻译工作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重任。要想做好文物博物馆翻译工作,翻译者除了要精通外语,还必须对翻译目的、对象、标准、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只有明确目的、对象和翻译标准,建立有效机制,提倡钻研文博翻译理论,鼓励从事翻译实践,才能获得翻译的最佳近似度,高质量地完成文博翻译工作,真正达到交流沟通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说明了博物馆旅游的价值和发展趋势,论述了博物馆旅游开发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并对开发和发展博物馆旅游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构想。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具有收藏历史文物、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的功能,因而是一种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广州历史悠久,博物馆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博物馆旅游的优势。近年来,在旅游业的推动下,广州的博物馆也与旅游业纷纷联姻,博物馆旅游逐渐兴起,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就有效和合理的开发广州的博物馆旅游提出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8.
由于博物馆由传统事业向社会事业的转变、博物馆服务社会理念的增强,博物馆教育在社会大的教育系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博物馆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丰富的教育文化信息、个性独特的教育方式,使博物馆承担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爱国主义教育、美育、环保教育等方面的使命,显示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展示是指博物馆利用文物或藏品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向公众开放,向大众传播科学、历史、文化知识,进而达到认知、审美和道德教育的目的.博物馆展示要遵循特定的工作程序,要科学管理,要有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和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互联网正以一种全球化的生存理念冲击着世界。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博物馆也开始利用互联网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实现了在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方面质的突破,称为数字博物馆。我国在数字博物馆方面的建设,目前还相对落后,因此应该积极迎接挑战,这对于在新形势下充分宣扬我国民族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