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学习环境研究主要有四种不同取向,即聚焦于"个体外部或内部"的心理学取向、聚焦于"实践共同体"的人类学取向、聚焦于"个体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取向和聚焦于"技术与工具"的科技哲学取向。这四种取向都揭示了学习环境的基本内涵,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文化"意识,缺乏人与文化同一的思维,没有深入到教育情境中人的学习与环境的同一性层面,没能揭示和把握住环境与人的学习之间的内在关系。学习环境研究应确立"整合"的理念,开辟新的研究取向——文化哲学取向。  相似文献   

2.
当下,"以学定教"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学习"开始被视为整个教育变革的出发点与根基,"学习理论"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基于整体主义视角观照,西方学习理论正在走上整合之路,具体表现为三重突破:"认知与情感的整合",揭示了"认知启动的情感根源"和"认知过程的情感浸润";"个体性获得与社会性互动的交融",展现了"个体—社会"的鲜活张力,形成了"获得—参与"的复合隐喻;"整体取向学习理论的建构",涌现了"三维谱系学习理论"和"存在主义学习理论"等新兴思潮。  相似文献   

3.
转化学习是成人对已有意义观点或参考框架进行改变的过程,成人只有不断地批判、反思和转化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获得解放和发展,才能适应现实生活的各种变化。转化学习理论深入探讨了成人心理意义结构、扭曲的意义观以及成人学习的类型。转化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考察张爱玲对自译文本的选择,揭示其自译文本再现西方对中国神秘、落后、堕落和暴力的刻板印象以及西方人对中国政治体制和中国共产党持有的批判和鄙夷态度,其理由在于只有表现中国的东方"他者"形象的文本才能够引起西方读者的窥视和阅读欲望。  相似文献   

5.
自我监控学习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我监控学习理论是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有关学生学习的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哲学、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理论模式的变化密切相关。自我监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动机的、元认知的和行为的自我监控过程。目前已形成了六种理论模式,并且开展了多种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学习是当代多学科共同探索的前沿和热门话题,而且成为关心人类命运的企业家和政治家们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由此推动着全球范围内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化社会的时代潮流一本文从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心理学对学习概念的两种解读入手,剖析了目前学习理论的成就与局限性,然后将学习研究的视野从微观扩展到宏观,从个体扩展到团队与社会,分别从教育哲学、管理科学、教育技术学、历史哲学和哲学人类学的广阔视野,对人类学习活动进行了理论探索,提出并论证了与生产方式同一层次的“学习方式”范畴,提出“学习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和人类整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认为“发展自身的人类学习能力同改造外部世界的人类生产能力(生产力)共同构成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动力和源泉”,并倡导创建一套能够从历史哲学的广阔视野来透视、解读和预测人类复杂学习活动及其矛盾运动的理论,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人类学习活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使我国当前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学习研究已在脑科学、心理学、人类学和哲学等视角下逐渐展开。但是,已有研究重视静态式考察、较少生成式考察,突出单向度观照、缺乏整体性观照,强调科学认识、忽视价值认识。而以文化哲学为视角观照学习,恰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见"已有研究之"未见",进而拓展与深化人们对学习的认识。学习研究的文化哲学路向,要求从人与文化的关系切入追问学习的本性、从历时维度梳理学习的形态演进、从共时维度剖析学习的结构以及从价值维度阐释学习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诉求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政治哲学以实践思维方式颠倒了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西方政治哲学,这种颠倒基于政治实践的价值批判,始终指向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与传统西方政治哲学以人性假设为思辨起点不同,马克思政治哲学得益于哲学-人学变革,以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为契机,通过政治经济学视域的哲学批判、共产主义理论的确立及人类学研究,马克思将政治哲学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汲取西方政治哲学的精华,生发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时代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文化中广泛存在着女生学习理科的能力不如男生的刻板印象。近几年大量研究发现负性刻板印象对被刻板对象会产生威胁效应。可以通过强化性别平等意识、传递科学的性别观念、树立正确的智力观、营造宽松的考评环境、有意渗透反刻板印象信息等措施来减弱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对女生造成的威胁效应。  相似文献   

10.
内部心理取向和社会文化取向是成功恐惧研究的两种主要取向。内部心理观认为成功恐惧是一种动机,与人格、竞争情境、自我同一性、个人早期经历等有关。社会文化取向观则认为它是一种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或认知,更多的与性别刻板印象和职业刻板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认知主义、境遇主义和行为主义为哲学基础,以我国组织学习需求调研为现实基础,以理论层研究为主线,探索和发展了新时代因地制宜的组织学习理论体系,其涵括了AIR-SPA组织学习理论与U&P教学设计理论双重理论。虽同属教育研究框架的"理论层",但AIR-SPA学习理论与三大哲学体系一同,为U&P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铺垫了理念基础,而U&P教学设计理论则是AIR-SPA学习理论明晰的"实践地图"。AIR-SPA组织学习理论发展的宗旨是通过阐述学习的内在属性及关联,更新培训者的学习理念,增强组织教育研究及学习实践的科学性与深入性。  相似文献   

12.
“课程领导”这一术语,在西方教育理论领域凸显于20世纪70年代,这与此时兴起的校本课程开发运动密切相关.贯穿半个世纪的历程,“课程领导”的发展始终与课程理论和学校领导理论的发展相连,总体上呈现出从“工具”取向的课程领导观到“价值”取向的课程领导观的发展脉络,亦即从侧重技术、手段转向关注目的、意义,强调愿景性、民主性、合作性、建构性和批判反思性.我国的课程领导研究在学习借鉴西方课程领导理论的同时,应立足于变革性教育实践,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课程领导理论.  相似文献   

13.
文化哲学提供了超越传统德育课程理解的实体本体论与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方法基础。通过对德育课程知识"空壳化"、德育课程资源"单一化"与德育课程实施"无人化"的现实批判,借鉴文化哲学的方法原则,提出德育课程变革就是摒弃教授化德育课程走向学习化德育课程,确立学习化德育课程知识观、德育课程资源的整合观与德育课程实施的学习者本位观。这体现了学习化德育课程的人本取向,确立了学习化德育课程提升人的精神生命的文化优化实践活动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4.
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观:关于语言学习的一种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观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兴起的关于语言学习的一种新取向.它是多个学科与理论流派思想观念的融合,其核心要素在于探索语言学习的外部社会文化机制.它依照人性逻辑思考语言学习问题,将语言学习的本质视为"对话与协商",并认为"语境"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特征.它警醒我们科学定位语言学习活动的本质,并帮助我们认清语言教学活动组织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5.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而持有的价值观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学习方式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已有的研究存在"研究领域狭窄"、"实证研究主导"和"理论与实践分离"等弊端,难以满足大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需求。本世纪以来,行动学习研究逐步获得了研究和优化大学生学习方式的方法论适切性,其深入开展既有利于建构"机体主义"专业发展理念,又有助于塑造"自主变革"的专业发展方式,还能为网络化专业发展生态的形成提供助益。确立"机体主义"研究理念,创生多主体协作型研究方式,建构学习方式的扎根理论构成未来大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刻板印象威胁发生机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女性数学刻板印象抑制了受威胁个体下前额皮质、左下顶叶皮质、两侧角回等数学学习时所用脑区的激活,激活了与情绪加工有关的脑区扣带前回腹侧;刻板印象威胁使受威胁个体终止对其学业表现的监控,进而从学业表现中脱离出来;刻板印象威胁导致受威胁个体对自我控制进行不恰当地调节,从而把其影响外溢到与当前刻板印象无关的任务中.未来研究应加强刻板印象威胁影响社会任务机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一步整合刻板印象威胁发生机制的行为研究与认知神经研究各自获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之与教育教学理论和组织机构文化活动相交融,网络化学习概念历经了从电子化学习(e-Learning/Education)、网络电子化学习(Networked e-Learning/Education)到网络化学习(Networked Learning)的嬗变。然而,已有网络化学习概念一方面难以逃离认识论话语体系和摆脱科学与人文的二元论桎梏,另一方面则无法满足自身内涵深化发展的需求。二者共同推动网络化学习概念的重构。基于对"网络"、"学习"两个基本概念的词源考辨与分析,重构后的网络化学习概念内涵技术、社会以及哲学三个层面的含义,它有望成为融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为一体的未来教育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8.
探讨"'关系'的'关系'"这一元问题的"关系哲学",是一种试图会通本体论与社会批判、哲学史与当下现实及中国与西方的全新哲学建构:在现实层面上,它力图对当下全球范围内不见趋缓的社会冲突、日益加剧的生态冲突作出自己的理论应对,并力图探究这双重冲突与资本增殖这种社会运作方式之间的深层关联;与此相关,在理论层面上,它力图对西方学界当下盛行的极具批判力量的文化批评、生态批评进行创造性的整合;它一方面试图使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传统哲学本体论重新焕发出应有的社会批判力量,另一方面又试图使当下社会批判的主导运作方式即所谓文化批评超越自身的封闭性,在与生态批评的对话中,使社会批判获得更为厚实的基础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最后,它还力图充分调动中国的思想资源,为当今全球性问题作出独特的中国式阐释.  相似文献   

19.
知识论是西方教师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立足点。传统的知识论、建构主义的知识论和复杂性理论对知识的认识立场令不同阶段教师学习研究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从发展趋势看,教师学习对推进教育系统性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整合"个体—群体(学校组织)—政策"系统是其进一步研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数学—性别刻板印象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和坚持性的影响以及性别差异,采用外显数学刻板印象量表、内隐数学—性别联想测验、数学学习坚持性量表和数学学习动机量表,对初一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总体上,初中生不存在外显数学刻板印象,而存在内隐数学刻板印象;(2)性别调节外显数学刻板印象与数学学习动机的关系,并且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坚持性.具体而言,男生的外显数学刻板印象通过提高学习动机影响学习坚持性;而对于女生,外显数学刻板印象却会降低学习动机影响学习坚持性.但内隐数学刻板印象并不存在类似调节和中介效应.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数学刻板印象给男、女初中生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不同影响,并实施有效的预防和弥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