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节 葡萄糖 蔗糖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B .糖类组成一定符合通式Cm(H2 O) nC .符合通式Cm(H2 O) n 的一定是糖类物质D .糖类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六大类营养素之一2 .下列物质的溶液和其水解后生成物的溶液都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 .麦芽糖     B .葡萄糖C .蔗糖D .甲酸甲酯3.关于食品添加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物品质、延长保存期、增加食品营养成分B .在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认为对人体无害C .染衣服的染料也可以用来给食品染色D .…  相似文献   

2.
正考点分析:1.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注意:①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②CO、CO2、CaCO3、H2CO3等一般看作无机化合物。2.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食物中摄取一定数量的营养。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食物中的重要有机物,是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注意:我们把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各种营养成分称为营养素。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医学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与健康,除了阳光与空气外,还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由于许多维生素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或药物中摄取,所以"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化学课程标准"化学与生活"模块中主题1的课标要求。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维生素有20多种,一般根据其溶解性分为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由于在维生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为了维护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健康,每日都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到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像淀粉、食用油、肉类食品之中含有大量的糖、油脂、蛋白质等成分,均是人体所需。当然,以上营养成分之所以能够被人体所吸收与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通过学习和了解保证人体健康的饮食产品是如何转为人体所需营养的化学变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化学,明白化学的意义。一、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糖类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人类负载的载体,人类生存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就食物而言,88%食物是由土地供应的(10%与2%分别来自草原和海洋)。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不仅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建设的必要场所,是最重要的自然环境因素,是一切生物的生存条件与场所,是农业的生产资料,是建设社会文明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物质  相似文献   

6.
张金玲 《成才之路》2010,(24):36-36
糖类、油脂、蛋白质为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也是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了解三者对人体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些有机化学物质,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学习化学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龋齿与食物     
食物中的各种糖类(包括淀粉等)很容易粘附在牙齿的表面上。有些食物的残屑嵌在牙缝中,它们经过口腔中微生物的作用,逐渐变成酸性物质,腐蚀幼儿牙齿表面较薄的釉质,日积月累,形成龋齿。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之友》2014,(12):54-55
真正的敌人是酸性物质 甜食,包括食物分解出来的糖类物质,是我们牙齿的一大敌人。那些粘牙或者液体形式的甜食很容易伤害牙齿.因为潜伏在牙齿表层珐琅质上的细菌会在分解糖的同时,产生导致牙龈疾病、炎症及蛀牙的酸性物质,我们的牙齿其实是被酸性物质搞坏的。  相似文献   

9.
一、糖类在膳食中的地位 糖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以植物中含量最多,我国大多数地区糖供能占总热量构成的60~65%,成人每天总热量为2600Kcal,约1500Kcal来自糖类,其余的来自蛋白质和脂肪。 二、作为能量利用的脂肪 1.蛋白质和糖类作为能量贮存是有限的 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分解后,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的主要来源,在各组织器官中氧化供能,其次合成糖原。空腹时,肝糖又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以补充血糖,因此糖类不能永久贮存。并且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又可能变成脂肪、非必要氨基酸等物质,血糖浓度超过糖阈时,糖由尿排出。所以,糖的贮  相似文献   

10.
菌类食物素有"植物皇后"的美誉。它不仅营养丰富,口味独特诱人,还是保证孩子健康不可或缺的食物。下面,向家长介绍几种适合孩子食用的菌类食物。草菇草菇含有粗蛋白、脂肪、糖类、粗纤维、铁、磷、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草菇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消食去热、护肝健胃之功效。草菇能防治坏血病,促进伤口愈合,增强身体免疫力,是良好的药食两用的营养保健食物。金针菇  相似文献   

11.
苦味的食品有益健康。这是因为苦中有肖养,苦味的食物入仅含有无机化合物、生物无机盐,而且还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体生长发育、健康长寿的必需物质。由此可见,苦味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研究表明苦味与人类情绪的活动有关。它能够调解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由疲劳和烦闷带来的恶劣情绪。苦中辨真伪。人体主要靠劳根来感知苦味。情绪和温度航变化都会影响对苦味质最爱。另外,还有一些人不能品尝出食物中的苦味,在这个时候,要适当对苦味食物的摄入并最好去医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苦味食品有益健康@郑洛  相似文献   

12.
有的孩子平时零食不离嘴,到了吃饭时间,就不想吃饭。父母因此会怀疑孩子有病了。其实这是由于多吃零食而引起肠胃功能紊乱的缘故。胃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各类食物入胃消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消化糖类食物大约需要2小时,消化蛋白质类食物大约需要3小时,消化脂肪类食物大约需要4小时。  相似文献   

13.
正真正的敌人是酸性物质甜食,包括食物分解出来的糖类物质,是我们牙齿的一大敌人。那些粘牙或者液体形式的甜食很容易伤害牙齿,因为潜伏在牙齿表层珐琅质上的细菌会在分解糖的同时,产生导致牙龈疾病、炎症及蛀牙的酸性物质,我们的牙齿其实是被酸性物质搞坏的。传统观念认为,如果你能在吃完东西后及时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就可以降低蛀牙率。但是美国科学家现在认为,该是转变观念的时候了,我们需要面对的真正敌人不是食物,而是最后产生的酸性物质。  相似文献   

14.
<正> 一、食后反胃是怎么回事 人进食后,有时有食物由胃返回口中,然后自行吞下,称之为反胃。反胃若检查不出病因,则可能是一种习惯性反射。 胃的入口处称贲门,有一些环形的平滑肌,称贲门括约肌,收缩时可将贲门关闭。吞咽时,括约肌则舒张,入口打开,食物就可入胃。贲门括约肌也受胃酸调节,当胃酸减少时松弛,胃酸增加时收缩。我们吃饭以后,胃内的酸性物质暂时被食物稀释,酸度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胃蠕动时就有少量食物返回口中。有些人多次  相似文献   

15.
1了解食品中的营养素例4.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一些重要的营此类题型要求学生了解最起码的食品营养成分养物质如:糖类、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知识,以便在膳食中合理搭配,确保在人体内持有等,对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处在身体生各种营养成分。长发育关键时期的中学生,不能偏食、挑食,每天例1.(2005年安徽课改区)下列各类食物中蛋白质都要摄入足量、均衡的营养。含量最丰富的是()某同学在毕业体检时,检查出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建议他在平时的饮食中应该多吃的食物是。(任填一种)答案:3、C4、肉、鱼、蛋…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1995,(5)
亦称“营养链”。生物群落中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例如,蚜虫食小麦,瓢虫食蚜虫,山雀食瓢虫,老鹰食山雀,形成一种包含几个环节的食物链。这种摄食关系,实质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去的关系,也就是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而流动和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一忌发胖。肥胖对儿童发育不利,容易造成弓形腿和平足。二忌偏食。儿童偏食,久而久之会营养不良。三忌暴食。吃喝过多,肠胃的消化液不够用,食物消化不完全,容易造成积食。四忌骂食。常在吃饭时骂孩子,会造成孩子心情郁闷、消化不良而引起面黄肌瘦、没精神。五忌多糖。糖类食物最  相似文献   

18.
甜从何来     
提起甜味物质,人们自然会想到糖,比如我们常吃的葡萄糖、果糖、蔗糖等.这些甜味物质是糖类化合物.其实,糖类化合物并非都有甜味,例如淀粉、纤维素等就无甜味.反之,不是糖类化合物,也不见得不甜,糖精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很甜,但不是糖类化合物.有甜味的物质可分50多个类型,糖类化合物只是甜味物的一个类型而已.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饮食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的饮食器具是研究饮食物质文化的核心所在。同时,又通过饮食器作为物质载体来体现造型艺术、工艺制作、风俗习惯、社会功能、社会等级等,因而又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具体表现。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行为,则以食为准则,有谚曰"民以食为天",说明了食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性。恩格斯曾说:"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  相似文献   

20.
美国纽约大学对大量青少年近视病例进行分析之后指出,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铬与近视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铬主要存在于粗粮、红糖、蔬菜及水果等食物中,有些家长不注意食物搭配,长期给孩子吃一些精细食物,从而造成机体缺铬,引起晶状体变凸,产生近视。而过量的糖的食入和吃硬质食品过少也会引起近视。因此,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