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畲族传统文化渗透着浓厚的女性意识,在畲族传统文化中,他们用自己民族的独特的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展现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展现出畲族女性的魅力,是畲族人民对女性个体价值和人格尊严的肯定。文中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探究畲族独特的女性意识,对当今女性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和川端康成的小说中都描写了大量的女性,而两人都擅长描写女性。他们的代表作品《半生缘》和《雪国》中,都存在着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挣扎着的女性形象。分析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追问作家的女性意识和作家性别以及民族文化在两个作家创作中的影响,从而可以挖掘出两个作家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中涉及到诸多妻子形象,可分为钟情型、平等型、睿智型、泼辣性、悍妒型和其他。这些形象反映了魏晋六朝时人宽容开放的女性观,这与"魏晋风流"的时代大环境和北方少数民族质朴无羁的性情影响有关,同时也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使然。  相似文献   

4.
苗族现代作家沈从文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从这些女性形象的生活状态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入手,对她们作谱系梳理,可分为纯朴的湘西少女、顽强善良的女性形象、被生活所迫的妓女形象、挣扎与反叛的女性形象、"堕落"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是各种人性的"面影",透过众多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映照出沈从文忧国忧民的思想,他带着忧思探寻理想的生命形态,力图重塑民族灵魂,振兴民族发展。  相似文献   

5.
莫里森在其创作之初的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表达她的民族主义女性主义观:黑人女性追求解放和自我须包含追求经济独立,传承民族文化,与黑人同胞结成同盟。  相似文献   

6.
莫里森在其创作之初的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表达她的民族主义女性主义观:黑人女性追求解放和自我须包含追求经济独立,传承民族文化,与黑人同胞结成同盟。  相似文献   

7.
中外父系文化充斥着对女性的歪曲与敌视。检视惠特曼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我们惊喜地发现,惠特曼对女性十分尊重。他以博大的胸怀、火热的情怀讴歌女性、赞美女性、同情女性,表达了男女平等的积极的女性观。惠特曼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性格各异,寄托了作者对生活的无限深情。他诗歌中的母系文化烙印具有弥足珍贵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方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自身表现出作为亚洲内陆北方地区多民族、多元文化相互对话、相互作用的结果。北方民族的艺术文化在教育舜口传播方面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轨迹,更重要的是它更形象地折射出一种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以及自我发展过程中自然与不自然转型的独特历程.这不是个别部族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而是整个狩猎——游牧文明在历史性的...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深入研究贾平凹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对女性的独到欣赏,一方面,他的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女性崇拜倾向,另一方面,他在塑造女性形象时,又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致使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仍旧不同程度地受到男权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并未能真正表现女性的欲求。本文对贾平凹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对作者表现女性形象时的叙述方式、作者的女性观做了探讨与论述,并深入分析了导致作者矛盾的女性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多元视角关照女性形象,不难发现在文化观念演变的过程中,女性形象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中的女性在作品中的形象嬗变也昭示着时代和观念的变迁。文章通过剖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若干个女性形象及其意义,梳理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承载的特定时期民族文化价值取向,从而探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深刻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句丽人在与中原王朝交流的过程中婚俗及丧葬习俗皆有所转变。在婚俗上,高句丽人的婚礼按照“六礼”的要求完成,同时高句丽王国存在罴报婚的习俗。在丧礼上,高句丽的二日、三年之丧、丧服、厚葬及墓葬形制等诸多方面皆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从高句丽的婚丧习俗中能够看到中原文化的影子。  相似文献   

12.
客家人自汉代开始从中原辗转来到深圳地区,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经历,特殊的生活,使深圳地区客家人在教育上形成了以民俗、民风、宗教信仰、民居建筑和谱牒为"教科书"的独树一帜的教育内容与教育组织方式、方法,客家妇女风范正是客家教育成功的例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宗旨在于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东北兴起的魏、辽、金、元与清朝各个少数民族政权,奉行崇儒重道及其差别。认为各个民族政权在兴起前后,如不具有相当程度认同中原传统文化是不可能成功进入中原并占住脚跟的;理解和认同中原传统文化的水平与王朝在中原统治时间长短有关;清朝满洲贵族将历朝崇儒重道做到极致,甚至超越中原帝王。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古代治边之重北轻南倾向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北轻南,即在边疆统治方面重视北方、相对忽视南方的倾向,是封建王朝治边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时这一倾向基本形成.以后延续了上千年。受其影响,历代王朝统治边疆及边疆民族的原则,有不少是从对付北方少数民族的方法发展而来。因驻兵、屯田及经营的重点长期在北方,元以前中原王朝对南部边疆开发的力度较小。元与清重北轻南的倾向不甚明显,主要由于这两个王朝减轻了来自北部边疆的压力。重北轻南治边倾向的形成,与南北方少数民族有不同特点,南北方民族融合过程的差异,北方为历代军事争夺的重点,以及北方游牧民族易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元朝的崇佛及其相关的乐舞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廷在成吉思汗发动对金战争时,即接触到了中原的一些高僧,遂将佛教视为有利于巩固其自身统治的有力工具而加以介导与保护,以后诸帝,或出于师法先汗,或出于对佛教义理的尊崇,抑或两者并举,致使元朝崇佛之风日隆,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别汉王朝传统,元廷乐舞中装扮圣僧形象、宣传佛经义理的内容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元代官方史学为兼收中原王朝和蒙古草原双重传统的修史体制。蒙古体制下元代官方史学的产生主要以其史学意识的萌发和《脱卜赤颜》的纂修为标志,必阁赤和蒙古翰林院继承了蒙古史学传统,实则也承担着史官与史馆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后,思念故乡,便筑台登高遥望中原方向,后人称为李陵"望乡台"。李陵台位于元上都附近,是承载元代多民族诗人复杂情感的载体。元代诗人借咏李陵台,表现李陵的乡关之思,表达自己对汉朝统治者刻薄寡恩的批判,以及对李陵、司马迁遭遇的同情,也表现诗人对民族气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宋金鼎革之际 ,战祸连绵 ,中原板荡 ,宋高宗甫即位便仓皇南逃 ,中原士民随驾南迁者甚多。不少人辗转流徙 ,迁至浙江、江西、广东等地 ,后来便定居在那里。大批中原士民南迁 ,将中原地区的文化传播到了江南。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 ,南迁的中原士民卜居于此者最多。在饮食、民俗、说唱艺术等方面受汴京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汤式是元末明初一位具有代表性和过渡性的散曲家。研究其散曲小令的用韵,将有利于大家了解这一时期散曲北小令用韵的一些特点。通过统计、分析、归纳得知:在其161首小令中,押韵方式共6种,有5类7首超越《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稍宽。与明代前期、中期、中后期代表性散曲家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比较,发现汤式在小令用韵方面还是较为严格地遵守《中原音韵》的韵部押韵的。  相似文献   

20.
元朝的国子学是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因袭汉族旧制创建的,主要是为了培养蒙古贵胄子弟而设立的。元朝国子学的兴办和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国子学的创建阶段,成宗到顺帝统治时期国子学的发展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