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饶世权 《函授教育》2003,7(3):68-70
网络教育中德育不同于第一、二代远程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德育,呈现出德育主体的多层次性、主体的自主性、时空的广阔性、德育教学手段的高技术性和教学环境的虚拟性等特点,应对这些特点,应建立多层次的德育教学体系,同时建立感受母校人文氛围的制度,开阔德育教育更大空间。  相似文献   

2.
体验式德育具有主体参与性、亲历性、情感性、生活性的特点,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并顺利实现三维目标有重要作用。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深入分析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体验式德育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价值,高度重视体验式教学,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深入钻研教材,理顺教学思路,科学设计体验步骤,全面激发学生的体验热情。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自主接受德育熏陶和教化,形成正确的人生三观。本文则结合体验式德育的基本特征,综合分析高中政治教学中体验式德育的融入现状、价值以及具体对策,以期为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德育提供相应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3.
杨清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10):127-131
德育主体是德育中最重要的概念,它贯穿德育活动的全过程,决定着德育的根本性质和目的。但已有的德育主体理论都存在着片面和不足。根据“学生”概念内涵的改变以及作为一种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德育过程,文章提出了德育双主体交往论,即德育活动是作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以教学语言、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等客体为中介进行交往以对道德规范达成共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必须以平等为前提,遵守可理解性、真理性、正当性和真诚性四项有效性要求进行交往。  相似文献   

4.
实践主体性德育就是要着力培养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因而,它的关键在于科学认识和建构主体性德育的过程体系。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理清德育的“主体”范畴,在此基础上深化认识和丰富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和特点。继而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观下,建构“认知-实践-完善和提升”的德育过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创新人格教育,德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今学校德育存在重知识灌输,轻主体内化;重单向管理,轻知、情同构;重显性效果,轻隐性环境等方面的缺失。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创新人格教育呼唤德育的创新,教育要树立以培养创新人格为主线的德育观,根据学生主体因素的不同特点,制定可行的德育规划,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科举的德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王荣发 《中国德育》2006,1(7):67-70
“主体发展性”大学德育教学模式以切入主体的人生课题、启发主体的德育实践、引发主体的心理体验、激发主体的问题探究为思路,围绕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这个主题,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节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努力把大学德育教学过程建设成为主体个性形成、主体精神培养、主体德性塑造、主体人格提升的过程,有效地贯彻了“教书育人”的原则,调动了学生参与德育教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本从科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本身的思想道德特点出发,论述了在高校德育中采用学生互动式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学生互动式的基本特点:即有利于发挥教育的主体性、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交往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对学生互动式德育实施的软硬环境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发挥农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就必须探究其德育的特点和方法。农科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途径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渗透性、教育对象的易接受性和教育效果的依赖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主体间性:建构现代德育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从关系向度开启了审视德育师生关系的新视角,是对主体性道德教育的超越。主体间性蕴涵着德育师生关系的三个基本价值维度:主体间性蕴涵着平等沟通,有利于生成具有正确理念的德育师生关系路径;主体间性蕴涵着理解尊重,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德育师生关系评估范式;主体间性蕴涵着交互发展,有利于实现本真的德育师生关系的意义互构。  相似文献   

10.
德育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教学创新要从观念创新入手,建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创立新型德育。思路创新是在观念创新指导下思维路径创新,有这一中间环节作用才有教学方法、内容、形式、机制的创新。中较详尽地介绍了笔在这些方面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学校德育现状,指出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生活德育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道德的生活而进行的德育,是实践性德育。提出了生活德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德育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关注德育主体的现实需要,培养生活中的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12.
重视伦理道德教育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德育首位、德育先导观念的确立,伦理道德教育内容、方法、教材体系的逐步完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决定了高职德育工作的特殊性。高职德育具有内容实用性、形式多样性、方法渐进性等特点。目前,高职德育工作存有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学生价值多元化、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德育形式单一、德育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创新高职德育工作可以从树立就业导向的德育观念、创新德育内容、拓展德育渠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创新德育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文章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结合隐性教育的特点,对德育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隐性资源开发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有其自身特点。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应该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要善于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实践观、爱国主义、奉献精神、集体主义、医德与爱心等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大学德育课内容结构体系、教学方法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目标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以培养跨世纪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整个民族素质为宗旨,大胆提出大学德育课的改革设想。建议整个德育课知识内容结构要以共产主义《伦理学》为主线,安排一定的法制教育、形势教育为内容,形成德育课自己的体系。改革德育教学结构,把着眼点放在实践上,改变教师成份,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发挥学生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体现与时俱进的马列主义的本质特点,德育课教学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辨析互动教学模式是对德育课教学进行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的环境教育思想颇具特色,他认为,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大自然环境的教育作用。并要注意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从而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提升同情心,培养德性,塑造和谐发展的个人,苏氏的这一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学校德育有着重要借鉴作用,即在教育中要充分重视德育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注重德育的序列性和层次性,实现德育社会化,发挥教育主体的自我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德育课程的设置模式和具体内容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学生个体潜在道德价值观的构建基础。德育课程既是民族文化特色的体现,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体现。我国当前的德育课程内容体系体现出多元化和良好发展的趋势:在内容结构和选择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进;编排的逻辑思路从个人到社会到国家、从道德到政治到哲学大体符合学生个体社会化和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要求,鲜明的政治主流价值意识形态的指导保证了德育教材思想的统一性。但课程在教材编排形式上缺乏变化,在传统文化上不够深入。如何在传统文化上深入和提高德育内容的艺术性,是德育教材需要改进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尤其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丰富的知识、信息。同时,网络中的负面因素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良好品德的形成。针对网络环境给青少年德育带来的负面作用,我们需要重新构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