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CSSCI收录的相关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分析软件对1998~2015年我国运动训练研究的897篇学术论文及其相关参考文献进行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力图揭示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前沿和理论演进脉络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现阶段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主要以运动训练实践为中心展开研究,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体育理论、运动训练观念、竞技运动、竞技能力等四个领域。其中体育理论是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基础,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训练观念主要是运动训练学知识的单维体现;竞技体育主要是对以往训练理论反思后步入深化阶段;竞技能力结构将继续成为研究的热点。演进中存在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学科和内容单一等问题,理论研究主要源于问题的推测性,并缺乏复杂性问题的视角,以及较少采用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在关键问题依旧缺乏自主创新不足等问题,已影响和制约了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面对训练理论的停滞不前,多学科交叉研究是破解运动训练理论困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体育科技创新与竞技体育训练水平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体育科技创新与提高我国竞技体育训练水平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体育科技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加快运动训练方法、理论和技战术的创新、训练监控和保障系统的科技创新,是提高我国竞技体育训练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摘要:我国训练理论研究水平仍处在经验阶段,训练理论的治理迫在眉睫。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时序法等研究方法,以科学技术哲学与复杂性科学为研究视角,从方法论层面试厘清训练理论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趋向等问题。研究认为复杂性是认识训练规律的路径、科学理性是提升训练理论着眼点、学科交叉性是促进训练理论增长点、非线性是促使训练理论研究转型、整体性是表达训练理论的要义。通过提出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方法论纲领,以期加快竞技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适应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需求;希冀训练理论对现代训练实践的要求做出科学地解释与说明,实现训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了运动训练理论的基本概念、意义、类型,探讨了竞技运动训练理论及方法的创新与竞技水平提高的关系,认为加快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关于运动训练原则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训练原则是人们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所遵循的基本准则,正确认识人体运动竞技能力的变化、提高与表现的规律,是确立运动训练原则的基本依据。在我国竞技运动发展进程中,基于教育学理论建立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与基于跃进思维和军队练兵实践建立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都对我国竞技运动训练活动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也各有不足。考虑到竞技体育高挑战性与高风险性等特点,应高度重视运用辩证协同思想指导运动训练活动。依此归纳梳理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更好地反映着人体运动竞技能力的变化、提高与表现的规律。辩证协同训练原则理论体系包括: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这些原则的确立,来自于优秀选手的运动训练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并已有力地指导着竞技运动训练实践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运动训练学理论在运动训练原理、项目训练理论以及专项训练理论3个层次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并逐渐与运动选材学、运动竞赛学以及竞技体育管理学共同构成竞技体育理论体系。在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培养、运动训练过程,影响运动训练与比赛的社会学因素等方面的研究都在向纵深发展,并形成了若干新的研究热点。现代科技在运动训练理论及实践的发展中日益广范而深刻介入也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及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竞技体育科学化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理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科学化的社会背景,并认为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科学化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方面:决策的科学化和科学决策的制度化,用系统科学规划、指导训练和比赛,训练理论和训练观念的创新,科学选材和科学育材的同步化;高科技手段和新器材的广泛应用;教练员的智能化和运动员的知识化。旨为促进我国竟技体育的科学化进程和深化竟技体育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发展历程与内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概念的提出对传统体能训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内涵主要包括4个方面:注重动作模式训练、注重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注重整体性训练、注重本体感觉训练;其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运动功能筛查(FMS)、运动功能训练、恢复与再生。笔者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强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学校体育和青少年儿童训练领域的实践应用,进一步拓宽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应用范围,为我国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提高竞技体育效益促进运动训练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运动训练中的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运动训练效益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竞技体育效益的途径,以促进我国运动训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竞技体育发展至今,创新正日夜成为其动力源采。竞技体育中的每一次创新,都赋予了竞技以新的生命力,随着竞技水平的新发展,创新使得竞技的魅力也不断被提升。竞技运动需要创新。创新是竞技体育永恒的热点话题。竞技运动的创新中,训练手段的创新屡见不鲜,创新的方法成千上万。不一而足。能否创新,最重要的是思想方法,要用哲学思想来指导创新。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联系的,没有这样的思想方法,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一成不变、僵化的,就不可能有创新。这里就其中的经典创新作一陈述。  相似文献   

11.
对辽宁竞技体育长期保持优势的现象进行研究,认为其关键原因在于能够在竞技体育训练上持续创新。这主要体现在:训练理念的创新、训练过程管理的创新和训练理论的创新,归纳总结了各个方面的若干创新做法,勾勒了辽宁竞技体育训练创新体系,旨在总结经验,为其他地区的竞技体育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归纳等方法结合科技现代化背景及竞技体育装备的应用现状展开论述,旨在展望科技现代化背景下体育装备的未来发展前景。研究结论:高科技竞技体育装备正在通过国际竞技体育舞台展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以竞技体育装备为主导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在竞技体育领域的作用认识已趋于深化。高科技竞技体育装备在体育比赛中已屡见不鲜,当下中国竞技体育装备的研发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较为滞后,现代化程度较低。建议:通过"引进消化"向"自主创新"转变的思路,提升中国竞技体育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创建国际知名品牌,逐步实施竞技体育装备的产业化战略。  相似文献   

13.
职业体育俱乐部核心竞争力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俱乐部资源能力、战略能力、竞技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整体提升。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应当从移植、改进、创新和整合的整体视角审视其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的基本决策框架。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文化传统对法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的体育管理与西方国家不同,却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法国在国际竞技体育商业化的大趋势中,仍以其重过程、以浪漫的文化特色和坚持信奉顾拜旦教育始终作为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的发展竞技体育。法国竞技体育不是世界最好的,但它持之以恒的参加所有冬夏季奥运会,独树一帜的发展本国竞技体育,由此启示着中国坚持传统文化、符合社会发展的改革现有竞技体育的体制。  相似文献   

15.
摘要: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一种生产与供给竞技体育产品的实践活动,基于供需关系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竞技体育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发展历程,及在此基础上梳理其在生产与供给方面的结构性调整思路与策略,能够就研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问题,找寻到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为此,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生产与供给对象、内容、主体、方式、资源配置5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产品生产与供给的阶段划分及发展特征,立足于这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供需环境与条件的特点,提出了结构性调整的思路,规划了推进供给方面改革的路径,即以发展定位的调整服务于核心主体、以制度创新推进供给产品结构的调整、以政府职能改革促进民间力量的参与、以推进多元治理机制改革供给方式、以技术创新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我国竞技体育的突破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为使我国成为有重点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大国,必须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发展水平的大背景,完善新时期的举国体制和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通过分析我国竞技体育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能、我国竞技体育运行机制,论述了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自身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为研究对象,对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初步筛选7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113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两轮专家调查,借鉴Satty等人建立的层次分析法,系统构建出涵盖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及其权重的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建议我国在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政策、全方位发展布局、优化巩固传统优势项目群、挖掘新的优势项目群、促进训练创新、重视科技服务、全面解决运动员培养中面临的关键难题、转换运动人才培养方式、发挥竞技体育的引领作用、推进市场化办体育模式、调动社会参与体育发展的积极性等方面出台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中国竞技体育软实力及其提升路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的竞争力包括了硬实力与软实力两部分,相对于硬实力而言,我国竞技体育的软实力建设有所滞后。竞技体育软实力包含了体育文化、价值观念、管理体制等综合的内在因素,发挥出自身的特殊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竞技体育软实力的提升主要有体育文化建设、体育价值认同、体育品牌塑造、管理体制创新等路径,以此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与竞技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新生事物,而引入竞技体育更是一个崭新课题.从我国竞技体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创新教育的存在价值以及它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阐明了创新教育将对培养高素质、高智能型运动员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从而提高训练效率,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的腾飞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根据湖北体育产业战略布局和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利用改进的体育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对湖北部分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的建设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以武汉为中心的体育产业集聚明显,产生一定的集群效应,优势竞争力开始形成;以鄂州、咸宁、宜昌为核心的鄂东南、鄂西地区的体育产业集群中心初步建成,而黄石、天潜仙、襄阳、恩施、黄冈等区域的体育产业还未形成联合体育经济体.为此提出,应统筹规划,发挥湖北区域产业集聚的资源优势;鼓励创新,实施体育产业集聚创新战略.旨在为湖北省体育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