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基础。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开放性得到进一步证明,生命力得到进一步彰显。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学懂悟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彰显,在指导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中进一步丰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愈加鲜活。  相似文献   

2.
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面临着遭遇冷落、缺乏吸引力的尴尬局面。因而,重新展现她应有的生命力,就必须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关注现实社会、关注活生生的人的功能,并改变和提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水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具有三个方面的独特品质,即阶级品质、宗旨品质和真理品质,而正是这三个独特品质是其政治信仰生命力的有力保障。南斯拉夫主要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阶级品质和宗旨品质的偏离,苏联主要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宗旨品质和真理品质的偏离,才导致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生命力在南斯拉夫和苏联的最终衰落。而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政治信的三大独特品质,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生命力才在中国大地上始终熠熠生辉,尤其是在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就必须反对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产生历史条件的成熟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层次性、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影响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及当今时代信息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等5个方面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介绍马克思被评为"千年伟人"的消息的同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根据各国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完善的开放性,说明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介绍马克思被评为"千年伟人"的消息的同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实践中根据各国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完善的开放性,说明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出了"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重要论断,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取得较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待改进的方面.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综合研究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比较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同时,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基本范畴的研究,重视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与转化,注意探寻从理论内容和理论形式方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勇于创新。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格。创新、发展的动力根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坚持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并随时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实践中创立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强大的真理伟力。坚持问题导向,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命力;坚持人的自我解放,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穿透力;坚持资本批判与治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批判力;坚持政党建设,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导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殡葬活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物质明和精神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强殡葬制度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深化殡葬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教育群众,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从根本上转变人们错误的生死观念。  相似文献   

12.
人的生命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与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内涵包含:生命本质观、生命价值观、生命实践观、生命发展观等几个方面。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基础上,有助于探讨当前大学生教育如何做到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知能力、反思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存在着政治化、知识化和低俗化的"非哲学"施教方式,要彻底转变这种旧的教育观念并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生活世界"出发,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哲学本性,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新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本真精神,又直面了当下我国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4.
现实生活:超越"思辨哲学"的历史性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7,1(7):49-54
文章从五个层面分别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在批判"思辨哲学"的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是"作为非哲学的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从人间到天国"的哲学、必须"被消灭的哲学"以及"解放哲学",由此将马克思哲学定位为"生活哲学";最后以马克思哲学为观照标准,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四大主要问题,从而深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综观声乐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6.
本分析了历史上出现过的三种人生价值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同三种人生价值观的根本区别,以及共产党员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提出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社会和历史阶段,人生问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问题域”。马克思人学以人的“生存实践性”理解为基础,围绕人的生存与发展这两大主线,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照的“生存-发展”模式。现代人的生存内涵和困境还没有远离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和对现代人生的观照。马克思对现代人的生存观照主要有三个方面:现代人的基本生存境遇、现代人的交往生存、现代人的社会公共生存。  相似文献   

18.
生活方式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社会主体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样态和特征。对于生活方式的考察并不在马克思视野之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对生活方式作了许多深刻的阐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对人的生活方式的详细考察和批判有助于更好地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历史哲学的视野中,关注和引领生活方式的更新更有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张静如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中共党史学家、教育家。他以"李大钊研究第一人"闻名于世,以率先建构党史学科体系享誉学界。他培养了一批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的骨干人才,为新时期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他提出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现代化角度研究党史,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在党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八十三载人生路,党史学科擎天柱,务实求真开新经,情满杏坛育英才。这既是张静如先生学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励耘""乐育"精神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存在着理论教育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相分离的倾向。摒弃理想化、形式化、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转换话语范式,优化话语表达,拓展话语领域,采用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教育方法和形式,才能满足其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受教育者从被动适应课堂教学到主动参与创新,在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实现全面和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