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民问题存在于古今各个时期,尤其是明代最为严重,这与明代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明代流民泛滥,尤其是河南等地,流民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各种影响。通过探讨明代初期经济、政治、自然环境、政府措施等方面的历史,结合河南流民出现的原因、规模、影响,对流民问题进行整体概括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流民问题对明代政治以及后代的影响,以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元末明初河南因战乱人口稀少,因地缘之便利,陕西、山西、北直隶、山东等省的流民大量涌入河南与本地流民一起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流民队伍。这是复杂的制度、社会经济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外省大量流民产生主要在于封建贵族官僚地主强占农民土地、赋税徭役繁重等;河南本地流民的主要成因在于明政府赈济制度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3.
西汉后期,社会动荡,大量流民的存在是其主要表现之一。传统说法认为土地兼并必然导致大批自耕农破产,从而产生大量流民,引起社会动荡;西汉政府在抑制兼并和应对流民方面的做法是积极而有效的。本文认为这些认识是片面的、表象的甚至是不合理的。土地兼并不会直接导致大量流民产生,现实中有较为合理的流民吸纳机制;政府抑制兼并、控制流民的措施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4.
因饥荒引发的流民问题,从历史上看,宋朝并非是最典型的。但是,对流民的救济与安置方面,宋朝的实践却是颇富成效的。举凡流民的临时收容、长期安置、遣返回乡、恢复生产等方面,都有较为得当的措施应对。从实际效果看,宋朝的经济性流民问题之所以不是特别严重,是与宋朝政府适当的救济安置措施分不开的。从功能上看,对流民的救济与安置,是宋朝社会控制的重要实践途径。两宋三百年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颇富成效的社会救济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流民问题并非明代所独有,但明代流民问题之严重则是史无前例的.明代流民问题中最令政府感到头疼的是荆襄、南阳流民,而来自河南的流民在其中又占了很大的比例.明代河南流民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明政府对灾荒控制的不力,当明王朝无力提供食物以减轻饥荒时就发生了流民潮.流民最终成为明朝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6.
流民问题,是困扰中国历代统治的一大社会问题,流民问题与社会治乱,更是远未穷尽的历史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流民潮获得了新的时代内涵,其发生机制、流向与社会效应也相应地产生了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股浪潮将更为宏大。世界之交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重新成为当代的热门话题。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池子华博士适时地推出新《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捧读之后,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7.
流民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中国社会的一大问题,近10年来,众多专家学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其研究之中,流民研究硕果累累,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著作方面,池子华先生作品居多,且成系列化。论文方面,成果层出不穷,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近代流民产生的原因;流民的流向问题研究;流民对于流入地影响的研究;流民的调节与控制问题研究。对于流民问题,宏观和整体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分区分省研究则明显不足,中外流民对比研究也很薄弱。  相似文献   

8.
流民问题自古有之,宋代尤为典型.造成流民现象的原因很多,自然灾害作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宋代引发了严重的流民潮.宋朝政府出台各项有效措施对流民进行救助;同时还逐渐重视灾前预防,采取增加仓储、提前蠲免等措施,避免大规模的流民潮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流民,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有待开发的新领域.池子华所著《中国近代流民》一书,作为”中国社会史丛书”之一种,最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流民现象发生的原因、流民的活动空间和职业流向、流民对近代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效应、近代中国如何解决流民问题及历史启示等,作了深入细致地考察,实为第一部以近代流民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学术性著作.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 优世疾笔,强烈的时代感流民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历代统治者都把流民的治理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时值社会转型时期,在商品经济大潮猛烈冲击下,泛起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流民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样也引起了作者的思索与忧患.作为一位史学工作者,池子华先生“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像关心历史那样关心现实”,为期对当代“盲流”问题的解决,对近代中国的流民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这是作者投入全身心的动因.  相似文献   

10.
十五世纪三十年代到十六世纪三十年代是明朝流民问题发生的严重阶段。历来学者在研究明朝的流民问题时往往选择对这个阶段进行整体把握。然笔者仅从此阶段中的正德年间流民问题形成的社会背景,流民运动的基本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对正德年间的流民问题浅析一二。  相似文献   

11.
封建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个体小农经不起天灾人祸,特别经不起封建主阶级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经常破产。破产农民为求生存,被迫到处流浪。我国史籍称这些流浪农民为流民。流民的大量出现,意味着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所以,流民问题往往成为封建社会兴衰的指示器。本文从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流民问题的某些差异来探讨流民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流民问题是超越社会制度而存在的一大社会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频繁的天灾人祸,产生了大量流民,他们为了生存流向城市,给近代城市的崛起带来了重要影响。流民的涌入促进了近代中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冲击了农村的封建传统。但大量流民的存在给城市后期发展又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城市化进退维艰,流民现象逐渐发生病变,并成为各种社会病的总源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大量史实论述了近代中国社会流民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指出流民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 ,由于长期战乱 ,百姓流离失所 ,辗转他乡。统治者竭心尽虑 ,采取种种措施预防流民产生 ,流民产生后又采用安抚、镇压两面手法 ,努力使流民重新安定在土地上 ,这些举措虽然有时在一定程度上纾缓了流民的悲惨命运 ,但其根本目的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社会流民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 大量史实论述了近代中国社会流民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指出流民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汉武帝统治时期,流民问题十分严重。汉武帝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严控户籍、赈济安抚、生产自救、扩大土地资源、抑制土地兼并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汉武帝解决流民问题尽管有些不足,但成效显著。汉武帝时期的流民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深刻地反映出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政治经济特色。  相似文献   

17.
1928-1937年河北流民问题的整治及其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民问题是 192 8- 1937年间河北的一大社会问题。国民党政府、慈善救济机关、个人及社会团体均对这一问题采取了多项整治措施。这些措施 ,虽在一定范围内收到些微成效 ,但由于流民问题是整个社会问题中的一个 ,其整治必须得力于其他相关问题的治理。故而 ,在当时的情况与条件下 ,社会各界对河北流民问题的整治只能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8.
编户流民是唐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唐初,“江淮之间,爰及岭外,涂路悬阻,土旷人稀,流寓者多”。寺院编户流民则是唐朝特殊政策下的产物。本文拟就唐朝流民产生的原因、统治者对寺院的政策、寺院流民成份及寺院流民对社会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 唐代流民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首先,战乱所致。隋末,炀帝统治残暴,百姓生活困苦,大量田地荒芜,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阶级矛盾激化。  相似文献   

19.
16、17世纪英国流民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17世纪英国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与此同时出大量流民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流民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圈地运动,价格革命,人口增长,解散修道院,解散封建家臣团,瘟疫和农业歉收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圈地运动,16,17世纪英国的流民问题实质上是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变革造成的,“与封建制度瓦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东晋南朝流民自主流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涌出的大量流民,在政府无暇管理时,部分自择方向,有流入私家大族成为佃户或私荫户;或投奔寺院为僧为尼;或自结成群,隐入山林。流民自身主动的安置,减轻了当时社会的压力,稳定了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