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的碑文化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碑即已出现。在广表的华夏大地上,绚丽精美的石碑数以万计,犹如莽莽的碑林,浩瀚的碑海。绵延数千年而今益见其盛的神文化,经史子共存,佛儒道齐全,融文章、诗词、史实、书法、绘画、雕刻、造型、工艺、礼仪、风俗等于一炉,内涵博大精深,影响贯及古今,是了解几千年华夏文明史必不可少的实物依据,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碑林随着各种类型的碑的日益兴旺,自宋代以来,对碑的收集、保护、研究工作日益受到重视,驰名于世的碑林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伦理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以“文化纪念碑”的形式充当着每个文明独特的象征,记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演变历程。由于建筑文化本身具有的综合性特点,可以形象地把它称之为一部反映特定时空范围内人类文化特点的“百科全书”。在这部“百科全书”中,无论是宫殿、民宅、坛庙和园林乃至整个城市的规模、布局上,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所注重的皇权至上的政治论理观、尊卑有序的等级道德观、群体意识及和谐精神等伦理思想都得到了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制作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原始社会便发明了制陶技术,在汉代发明了制瓷技术。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官窑陶瓷未出现之前,所有的陶瓷都是民间生产的。在官窑陶瓷产生之后,民间陶瓷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植根于民间,在全国各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良渚文化遗址的发现,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良渚玉器上神人兽面图形的表现,则是1986年6月的事,所以无论是对整个良渚文化体系的认识还是对余杭反山、瑶山出土的大批玉器以及玉器上的神人兽面图形的认识,都还处在初期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家们的认识当然会日新月异,而文化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自然也将跟随考古家们的认识而得以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7.
8.
《中华文化论坛》2019,(3)
双龙首璜主要以玉为主,最早见于史前红山晚期,至西周开始逐渐流行,在东周时期颇为兴盛,北及晋、中山,南至楚、吴越,乃至西汉南越国墓都有分布。随着双首龙玉器的流行,战国时期也出现了青铜的仿品,多分布于周和三晋地区。本文通过对史前到秦汉时期大量玉、铜类双首龙璜的研究,结合文献整理,认为这种双首龙造型表现的是古人心目中的虹霓之形,至迟从殷墟时代就将虹视为双首之龙,并能啜饮河水,见之于甲骨卜辞。传世文献中亦多有虹霓饮水、饮酒的记载,或言虹能化为龙,或又化为璜。在古人看来,虹能饮水导致干旱,却也能涸淫雨洪水,是灾祥一体的超自然神物,属于"阴阳不测之谓神"之属,因此古人重之,援其形制以为配饰。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同志于2000年初春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讲到的“三个代表”的内容之一。这一论断,是对邓小平利会主义精种明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推进有中国特包社会主义化建设,把精神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力世之源,也是共产党人必须做好的时代答卷。 相似文献
14.
15.
人一来到这个世上,父母便给他(她)取个名字,以便呼叫。中国人是如此,外国人也是如此。但人们见诸于报刊杂志上似乎只有外国人名是一串长长的符号,其实居住在贵州三穗南部的寨头、巴冶、良上等地苗族人民,他们的姓名也有一串长长的文字,在户籍管理簿上随处可见,何以如此呢?还是从这个地区的人名去看其具有内涵丰富的文化吧! 相似文献
16.
●福特1903年,福特公司开始正式运营时,设计工程师在福特先生的漂亮签名中以“F”字母为基础设计出的标志。最初直接烙印在闪亮的汽车外壳上,后来为了更鲜明突出,又增加了椭圆的蓝色背景。●美洲豹这个车标是1930年汽车公司决定改用一个更为有力的吸引人的名称,从广告公司推荐的一系列名字中选出一只狂奔的“美洲豹”作为形象的。●宝马这个著名标牌首次出现在1928年,其表达的意思是:蓝天背景下的一个银色推进器,让人想起该公司的前身是1916年创建的一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厂。●雪铁龙雪铁龙的双人形标牌是1913年… 相似文献
17.
中外历史上有许多人名禁忌现象。所谓人名禁忌 ,又俗称“避讳”(当然 ,避讳包括的范围还要广泛一些 ,但主要还是用于人名 )。陈垣《史讳举例》说 :“民国以前 ,凡文字上不得直书当代君主或所尊之名 ,必须用其它方法以避之 ,是之谓避讳。”但又说“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 ,则未为尽当 ,因为它不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特有的现象 ,而是深深根植于世界各古老民族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所以本文称之为人名禁忌。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日常言语交际上的禁忌 ,二是文字书写上的禁忌。言语交际上的禁忌 ,就是不能说出与本朝君主、长官及所尊者名字甚至同… 相似文献
18.
踏歌是西南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舞蹈,这种舞蹈在古代中国分布在三个区域: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本从化传播角度分析了这种舞蹈的出现、传播及其大致的流传情况。本认为,踏歌是一种典型的农耕化,它不仅是一种舞蹈,还有其独特的化内涵,包括崇拜葫芦、种植稻谷、猎头习俗、干栏式建筑。正是这些特殊的化构成,使踏歌在西南少数民族中得到了长期保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