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谈起新闻写作,有的同志说,写新闻,不像写小说,把一件事情告诉读者就够了,不必讲究写出什么形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是叙述事实,有些新闻可以这样写,但是要把它写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就做不到了。有的同行又说,“新闻报道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千姿百态的。要把这个千姿百态夏映出来。真是难上加难啊!”当然,也有的同行掌握了一套“看家”的本事:写戏剧演出是“婉转动人,妙不可言”;写音乐演奏是“美妙的乐章。动人的旋律”;写现场又是“场面极为壮观,实属罕见”……这些形容词虽然是前人创造的结晶,但毕竟没有具体描写出报道对象的形象,而且用得多  相似文献   

2.
借助文字强化形象优势新闻摄影的优势是形象,但任何形象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新闻摄影的“局限”也是新闻形象自身的弱点所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摄影运用形象“说话”、独立报道新闻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形象性再强的图片新闻,也离不开文字说明交代它的诸要素。不认识这一点,过份强调形象的独立性是不现实的。事实上设有一个摄影记者是完全依赖形象而不借助文字就能报道新闻的;只是因为他们是摄影记者,是以画面形象为主报道新闻的,文字在他们手中处于从属的地位。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形象自身就“立”不起来,也不可能有新闻形象的相对独立性。因而文字说明对于新闻摄影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3.
3、形神兼备视觉形象也好,听觉形象也好,对形象的描绘,既要形似,还要神似,贵在形神兼备。对于人的形象描绘来说,形神兼备,就是要写出他们的精神、情志。有一篇反映资产阶级新闻理论奠基人约瑟夫·普利策晚年情况的特写,对双目失明的普利策的形象描绘相当传神: 我(指作者、普利策的秘书艾勒因·爱尔兰)还没有来得及细看周围的一切,普利策先生就靠着管家的左臂走进了房间。我立即看到,这个人又高又  相似文献   

4.
本文上部分介绍了“倒宝塔”式、“宝塔”式、“编年体”式三种新闻结构。下面接着再谈谈其他几种新闻结构。“葡萄串”式所谓“葡萄串”式新闻结构,就象一串葡萄那样安排组织材料。用这种结构写新闻,是用一个观点或主题把若干典型事实串起来,使观点或报道思想寓于一串巧妙排列的事实之中。被评为1982年全国好新闻的《胡耀邦会见法国记者》一则消息,是用这种结构写出的一篇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归纳起来说,新闻中的细节,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动作细节。在报道中出现人物时,准确抓取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一两个有意义的动作,可展示一个人物刹那间的心理状态和意志。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一稿中便有这样一段: “一位记者问道:‘当中国反击越南时,你是否注意到意共对你们持攻击的立场?’邓小平把手一摆,说:‘那没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中怎样运用引语呢?总结中外记者的写法,大体有两类做法: 一类是直接引用采访对象或有关人士的原话。在新闻中如此运用引语,对原话一定要加上引号,以表示是报道对象或新闻来源的原话,作者未加任何改动。前面谈到有的记者报道我国排坛名将梁艳上大学的新闻,文中引用她的话就是这样。再比如,战争年代的1947年2月7日,新华社发的刘胡兰  相似文献   

7.
本文上部分,谈到新闻写作选择“最佳”角度,概括了四个方面。此外,选择读者知识水平容易接受的角度写新闻,也可成为“最佳”角度。这里顺手举出今年3月10日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在京诞生的报道,可以说明这一点。请看,《北京日报》等报纸刊登的这条新闻,都从第一个试管婴儿出生的情景,写到新生儿的健康和母亲的喜悦,对试管育婴的经过只简要易懂地交代几笔,引起广大读者的普遍兴趣。本来,试管育婴是一项复杂的医学实验。如果从医生如何进行  相似文献   

8.
其二,材料的作用在于阐明报道主题。写新闻时,取舍材料或详略运用材料都要服从报道主题的需要,应以生动深刻地反映新闻事实为依据。所以,取材要体现报道主题,对新闻素材除了去伪存真之外,还必须进行去粗存精,不能“拾到篮子都当成菜”。有的老记者总结取材的体会曾说过:“新闻报道的主题既然是一篇稿件的灵魂,选材就一定要灵魂附体,即用主题统率材料,同时对材料的取舍和使用材料的详略又必须扣紧报道的主题。毛泽东同志谈到写文章时指出“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本文上篇,谈到新闻中运用时间应掌握两个原则之一的时效性,现在再谈谈另一个原则,即时宜性。所谓时宜性,据《新闻学词典》的解释,是指当前形势下最适合需要的报道,即适宜时势的报道。时宜,包括读者在当前最需要的消息与最适合当前形势下宣传需要的消息,还指报道中恰到好处的时机与方式。这说明,迅速及时是讲究新闻时效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是不论什么新闻都是发得越快越好。有些事实发生了,虽然具有新闻价值,而一时不能报道,需要等待或选择最佳发布新闻的时机,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是从政治出发,掌握时宜性。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新闻的发布不单取决于新闻的时效性,有时还必须考虑到何时发布更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0.
从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来看,在新闻中运用好背景材料,只做到“必要”二字还不够,应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多在“巧”字上“做文章”。现在不少新闻中写背景,一般存在这样两个毛病:一曰模式化。新闻中写背景这种模式化的表现,即在导语之后必写一段背景,使一条新闻的组织结构形成这样老三段:导语—背景—主体。虽然有的新闻如此写作是必要的,但是形成千篇一律的写法就死板了,影响新闻的生动性和可读性。二曰过程化。新闻中写背景这种过程化的突出表现,是把“过程”当做背景来写。比如,报道生产或工作的成就,总要写怎样进行生产或如何开展工作而取得的  相似文献   

11.
(二)比喻要通俗.新闻是写给广大读者阅读的,所以新闻中用的比喻也应注意通俗易懂.现在,有些新闻中的比喻,有意追求神平其神,使人们读后不是一目了然,而是越看越糊涂,这就失去了比喻的意义和作用.有的同志举出一例:报道英雄人物时,常用“冰山上的雪莲”之类的比喻.其实,见过冰山上雪莲的人虽然不能说没有,毕竟是极少的.新闻中用这样的比喻,只能使大多数读者看后感到茫茫然而已.  相似文献   

12.
有的读者看过本文前部分并不满足,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新闻中的立意要新颖、要高深,这些是从哪里来的呢? 笔者的回答有如下几点: 首先应明确,新闻中的立意如何,是报道题材本身所具有的。它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文件可以获得的。所以,新闻中的立意既不能随意拔高,更不可凭空臆造。它只能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报道的事实中产生。有的立意蕴涵于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中用好用准群众语言,有时只做到本文上部分所述三点是不够的,还应努力解决好下面三个问题: 一要提炼。由于群众的语言一般是随意而言,所以有粗精、文野之分。写新闻时用群众语言一定要去粗存精,淘汰那些粗俗不堪的脏字、浊语,选择朴实又文明的话,做到言简意赅。这种语言提炼,并非是“拔高”。有的同志觉得,新闻报道往往要体现某种“思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在许多情况下,已能以其特有的形象优势,独立地传播新闻信  相似文献   

15.
新闻的美感,直接诉诸于新闻作品中的形象。形象,是美的“载体”。没有形象的新闻作品,也就无所谓美。形象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它的具体可感性。新闻作品中的形象,如;人物、景物、事物、故事等,它们犹如生活中存在的那个样子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面对新闻形象,就像面对生活本身一样,具有强烈的感染效果。 1.化虚为实屠格涅夫说:“写作过程中——从来不是观念,而永远是从形象出发。”所谓“从形象出发”,不是不要思想性,不要指导性,而是要把思想性、指导性融化在形象之  相似文献   

16.
三、新闻伦理学研究的方法。每个学科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确定,都是依据它的主体预期目标和对象的规律、特点以及各种条件。我们已经明确了新闻伦理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任务.就比较容易确定它的研究方法。新闻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综合新闻学与伦理学的思维方式,将是其主要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是人类认识的历史经验总结。除此之外,研究新闻伦理学还要特别强调以下几种主要方法。第一,要全面运用历…  相似文献   

17.
那么,写非事件性新闻怎样寻找“新闻由头”呢?总结一些记者和通讯员的写作经验,其办法大体有以下种种: 其一,从事实渐进性的变动中,发掘出一个阶段性的最新变动,以此作为“新闻由头”。比如,《人民日报》今年1月14日刊登的《星火计划两年增利税15亿》一则新闻就是这样写的:“以振兴农村经济为宗旨的星火计划实施两年来,为国家增加产值73.9亿元,新增利税15.5亿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5。这是国家科委星火计划负责人杨浚今天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星火计划会议上报告的数字。”这条新闻虽然报道两年来全国实施星火计划取  相似文献   

18.
本刊第4期刊登了本文的“问题的提出”与“准确和模糊的辩证法”两节;本期刊登“模糊语言的特性、构成和修辞作用”与“模糊语言理论概述”两节。欢迎读者们阅读后,继续就新闻语言的准确与模糊问题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照片,照片中暴徒正手持匕首,朝着对方猛力刺去,被刺者已惊慌失措,陷入绝境,画面背景里醒目地书写着:“日本社会党浅沼稻次郎氏”等条幅。——这就是获1961年荷兰国际新闻摄影比赛最佳新闻照片奖的《浅沼被刺》。这幅照片当时曾轰动世界,至今虽然已过20多年,一眼看去,仍能扣人心弦。这幅新闻照片,雄辩地告诉人们,新闻摄影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广泛地影响读者。有时一篇新闻报道,写上千言万语,还不如一幅照片令人信服和感人至深。因此,当今社会报纸、杂志刊登的新闻照片日益增多。新闻摄影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四、具有美化版面的作用 一张好图片,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反映着事物丑与美的形象,安排得当,还会起到调节版面艺术气氛,增加版面美感程度的作用。这和现代设计者把版面设计列入艺术范畴有关。报纸版面就是艺术品。在版面上,文字是“白”,是“抑”,图片是“黑”,是“扬”,合理巧妙布局之,就可形成节奏美。 节奏,就是适合人的生理需求,使人能够产生快感的和谐而有规律的运动。表现在版面布局上,要张弛结合,开合自如,有铺张收束之妙,起伏抑扬之美;在色彩对比、结构层次上和谐匀称,体现有机统一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