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核心目标是使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回归学术本位,实现其育人的本质。这就预示着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中必须强调教育的伦理向度,并把伦理向度作为制度构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中的伦理向度应着重体现为对人道、理性、公正、自主和民主等的价值追求上。  相似文献   

2.
曾秀兰 《高教探索》2007,(3):130-132
大学德育既要有内在的道德教化,又要有外在的制度约束。大学制度为大学德育起到保证和支持作用。针对大学德育中存在的制度不足,提出德育中的制度伦理建设,实现伦理的制度化和制度的伦理化。  相似文献   

3.
普遍伦理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化进程中的全球问题和全球道德危机强化了人们对普遍伦理的追求 ,这也对大学德育提出了挑战。普遍伦理应成为大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而大学德育又是建立和推行普遍伦理的机制之一。普遍伦理促使大学德育建构新的理念 :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 ,开放、民主、宽容的精神 ,自主、对话、交往的观念等  相似文献   

4.
伦理关怀:大学德育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伦理关怀在本质上和功能上与大学德育是一致的。高校德育过程中注重伦理关怀既是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大学教育伦理本性的再现。校园文化建设须注重伦理关怀是出于社会转型期新型伦理关系重建的需要,是出于人的自身完善的需要,是出于改变现代化进程中人际关系疏离状况的需要,是出于改善大学校园大学生思想道德实际状况的需要。伦理关怀还是高校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德育的低效与高校制度伦理建设有着紧密关系,一方面,德育理念、内容、方法等问题都与制度伦理的缺失相关,制度伦理的缺失间接导致德育的低效.另一方面,学生个体德行养成与高校制度安排而造就的高校文化环境直接相关,制度伦理的缺失成为德育低效的直接诱因.因此,提升德育效果需要高校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制度内容中应蕴涵道德理念、道德原则,渗透时代伦理精神,制度运行中切实贯彻制度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教育伦理的市场化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的市场化转型必然要求教育伦理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操作蕴涵市场化的原则与规律。在现代市场语境下,教育的"是"与教育的"应当"等问题的研究就相应地被广泛地推到理论研究的前沿。探讨现代教育伦理的市场化向度有利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更科学地建构现代教育人伦结构和伦理理念。  相似文献   

7.
为改变大一统单一化的干部管理体制,我国建立和推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至今,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三个时期。在演变的过程中,体现三个特点:结合“实然”渐进调试;坚持分类管理和党管干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适才适用”和“适才适遇”。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伦理的维度出发,对体制转型下、教育产业化过程中所暴露的各种大学制度伦理危机进行解析与反思。通过对普遍意义上的大学内部个体伦理问题的思考引申至对大学组织制度失范现象的挖掘和分析,提出有益于大学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建议,实现构建有机统一的大学制度这一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教育发展的道德伦理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教育发展的道德向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公众对教育发展效率指标的认可度高于对教育伦理指标的认可度,社会的教育伦理期待强烈.公众对教育管理者的职业道德问题敏感度较强,教师具有明显的职业道德优势,教育行政管理者的道德公信度存在弱化趋势.公正和负责被认为是教育行政机构最重要的价值准则.基于此,提出建议:高度关注教育发展的道德向度,建立伦理相关的教育改革动机观和成就观;教育行政机构和管理者要积极回应社会公众对贪与廉、善与恶等价值冲突的关切,避免教育中出现伦理缺失而效率至上的现象;加强教育管理者个体道德建设,重视教育管理者道德素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德育工作是新时期教育的核心,是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重要基础。德育目标的设置是德育实施过程中最首要的一环,它既要符合社会需要,又要符合教育本身的价值追求。目前高校德育目标设置仍存有内涵狭窄、与实际脱节、考核功利化等不足和缺陷,借鉴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来对当代德育目标进行重建具有可行性。当代中国高校德育目标的设置应回归到以主体性教育、"善"的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轨道上来,并通过健全机制、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建立新的德育评价机制等措施来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中美大学德育理念的比较,反思大学道德教育的发展,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德育的地位应获得提高;其次,德育的目标应是培养有道德的人以及合格的公民;然后,道德的内容应该以道德认知、道德判断为主,同时结合具体情景学习了解相关规则;最后,道德的实施应该课程有体系、教学重启发、课外重活动.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分层引发了大学生群体新的变化,这对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实现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实现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期待和结果,是大学生对德育目标的自觉追求.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大学德育目标自我实现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大学生也应自觉成为大学德育目标的自我实现者.  相似文献   

13.
在学科德育实践中,教师习惯以德育思维审视学科德育,即着眼于挖掘各教学要素蕴含的德育资源。这虽然有助于教师抓住学科德育,但也使它陷入了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出现附加式的学科德育,忽视教学方法的德育价值,忽视教学生活的道德化建构,遮蔽教师完整意义上的育人责任。导致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德育与学科教学分离,这是制约学科德育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德育视角转向教学伦理视角。因为教学是一项道德的活动,合乎道德的教学与学科德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基于此教学的道德性应该是学科德育的内在要义。进而,实践学科德育要求教师立足并实现教学的本体价值;发展教学伦理意识,强化道德实践者的角色;关注教学生活的道德化建构;积极进行伦理反思。  相似文献   

14.
常建军 《教学研究》2008,(1):38-40,44
大学生作为社会将来的中坚力量,其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大学德育陷入诸多误区,在道德概念的理解上偏向利他主义,德育目标脱离社会现实,缺乏实现的可能性,在德育方式上重视规范教育.这些都导致德育实效性低下.针对这些误区,正确理解道德概念,合理确立目标,重视德育内化将有助于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作为社会将来的中坚力量,其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大学德育陷入诸多误区,在道德概念的理解上偏向利他主义,德育目标脱离社会现实,缺乏实现的可能性,在德育方式上重视规范教育。这些都导致德育实效性低下。针对这些误区,正确理解道德概念,合理确立目标,重视德育内化将有助于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大学有着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不同特性,大学有其相对独立的学术性和文化性定位。大学伦理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大学发展应具有自由、独立、包容、创新和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这些伦理精神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的有力的精神支撑。而大学制度对大学伦理精神提供制度保障,大学发展的伦理精神与大学制度共同推进大学发展。大学发展的伦理精神的培育,对当前的现代大学制度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的公民教育在伦理方面以培养公民伦理并通过大学德育进行道德教育,但现实中大学德育的效用并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大学德育的"知行脱节":道德行为不能达到道德认知和行为规范的要求。站在伦理学高度看,人与人相处所存在的行为准则有多种,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能以最基本的"底线伦理"——"不为恶"原则为行为原则就是实现了道德行为,遵循此原则就是从基本道德行为做起进而逐步达到公民伦理要求。大学生公民同样需要从"底线伦理"的行为准则做起以达到公民伦理的高层次要求。因此,要提升大学德育的效用就需要以"底线伦理"为基础进行道德行为约束,以达到"知行统一"的德育目标。高校基于"底线伦理"才可呈现高效用的大学德育的可能世界。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学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大学教师教学道德向度的逐步消解。提升大学教师教学的道德向度成为美国大学回归大学之道、重建本科教育的主要改革举措。正确理解大学教育目标,重塑大学教师的职业忠诚,加强教学实践中师生双方精神层面的交流,强化道德推理教学,构成了改革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关怀伦理,一种以人类的情感为出发点的伦理,提倡人与人之间"爱的表达与关怀的流露",人们在面对伦理困境时,要彼此关怀、依赖、合作,依靠道德直觉、综合多种因素做出正确选择。当今社会,教育者和青少年在接受生活德育理论和融入德育生活时存在许多困境,关怀伦理也许是指导他们摆脱困境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曹禺剧作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期求和谐的伦理倾向:在人的悲情怜悯中期求畅享人伦之和,在人生境遇的叩问中寻求文化之和,在与社会时代价值同构的诉求中探索社会之和。曹禺期求和谐的伦理诉求,成就了曹禺剧作系列鲜活而深刻的人物形象,映照出剧作家复杂而隐秘的情感世界,也导致了他自身令人感喟的戏剧性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