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献之年谱     
王献之字子敬,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东晋时代,外族侵扰,朝廷腐败,只能偏安江左,维持政权。王献之在政治上无多建树,而书法艺术成就甚大;虽说总体上不如乃父水平之高,但千馀年来还没有能与他比肩的。因此,历代“二王”、“羲献”并称。王氏父子对后世的许多大书家都有影响,对我国的书法艺术作出过重大贡献。清代鲁一同撰有《王右军年谱》,而王献之则从来无谱。编写《王献之年谱》,目的在于向大家提供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材料,以便了解和研究这位杰出人物。体例不当或史实失误,企望方家指正。需要说明的是:王献之的许多佚事都缺乏明确的时限,因此,只好酌情系年。这样一来,二三年的出入是会有的。好在这些佚事时间性并不很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论王献之     
历史背景,家学渊源,少负盛名而高迈不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月双悬,百世师表。  相似文献   

3.
王献之练字     
设计者:强美汾范爱春教学目标:1、认知:在学习上,有了进步不自满。只有勤奋刻苦地学习,才能学成一种本领。2、情感:敬佩勤学苦练的人,萌发刻苦学习的愿望。3、行为:学习上有了点进步不自满。扎扎实实地学,勤奋刻苦地学。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孝武帝司马曜修了一座建康宫,主殿匾上要书写"太极殿"三个字,宰相谢安便把这件事交给当时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了。照理说,这可是一个无上光荣的政治任务,足可流芳百世。可王献之的反应却出人意料,他不耐烦地一摆手,对来人说:"你把它拿走,不然我就扔到门外去!"来人只好把匾原封不动地给谢安抱回来了。过了两天,王献之跟着谢安一起进宫办事,路过太极殿时,谢安忽然想起什么。  相似文献   

5.
6.
正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从小跟着父亲学写字。他很聪明,八九岁时就学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大人们的称赞。虽然父亲常常告诉他:"写字好比练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献之却当做耳边风。有一天,献之在书房里写字。他模仿父亲的笔法连着写了几十个"大"字,拿在手里左看右看,越看越得意,越看越觉得自己写的字  相似文献   

7.
节选文段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③,而王游历既毕,指麾④好恶,傍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⑤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相似文献   

8.
王献之苦练书法基本功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父子二人均以书法闻名,被称为东晋“二王”。王献之很小的时候,看见父亲的字写得好,受大家的推崇,很羡慕,便也跟着父亲学写字。学了几年,他的字已写得很不错了,常常受到老师和小伙伴们的称赞,于是他洋洋自得起来。有一...  相似文献   

9.
《家教世界》2011,(6):13-13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了。开始,他的劲头很足;可是时间长了,觉得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写呀写,腰酸胳膊痛的滋味实在不好受。于是他问父亲:  相似文献   

10.
11.
教学目标1.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是非常让人羡慕的。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课件播放王献之书法字帖)学生汇报搜集的有关王献之的资料。师: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也不例外。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正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最小的儿子,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与父亲齐名,后人将他们并称为二王。他才华横溢,洒脱不羁,风流俊雅为一时之冠。并且相貌堂堂又重视风仪修饰,有着世家子弟的精致生活态度。这样的一个人,被新安公主暗恋也就不足为奇了。新安公主司马道福,当时是晋简文帝的女儿,她钟情王献之久矣。可惜,当时她已经嫁给了恒温的儿子恒济。后来,恒济欲篡兵权被废,新安公主便就势与他离了婚。这样,依旧年轻貌美的公主,终于有了追求新幸福的自由。原本,这也该是一段佳缘。只是,王献之已经娶妻郗道茂,并且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他们崇尚老庄玄学,表现风度,体现在书法上极大地影响了书法的发展和风格的演变,书法世家在其中的表现更为突出,他们主宰了书法发展的风向。王献之就是在这个环境下成长的巨匠,他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力成就了自己特有的书法形式风格,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名中都有“之”字,有悖中国传统的避讳文化,这一现象当源于汉藏语系的父子连名制。父子连名制在春秋时期中原地区还有反映,20世纪40年代大西南的藏缅语族中仍有这种习俗。晋室南渡时位于江南的亦属汉藏语系的部族应当也有这一习俗,晋室大族就受到了他们的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元以降,被传为王献之书刻的《保母志》成为鉴藏热点之一,前后共历三次鉴藏热潮,题跋真迹至今犹存。大多古人对此志为"真迹"信而不疑,尤其是南宋姜夔题跋的"七辨",对后代影响甚巨。不过,如果考虑到书写者的身份阶层以及该志作伪的素材来源等细节,则可发现姜氏"七辨"的问题所在,进而说明《保母志》的伪托。  相似文献   

16.
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各有千秋。唐之前书史对其评价比较客观。唐之后,由于唐太宗偏爱或政治需要,力推王羲之书,王羲之“书圣”地位遂立,王献之名走向衰微。王羲之《兰亭》书法,名动天下,但有些名实脱略。功力欠佳,风格近俗,相对王羲之其他作品言,应是较差的。我们对待前贤经典,要客观求实,不必人云亦云,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