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儿童深度"的书法课堂,追寻让儿童在书法课上真正习得技法、懂得审美、涵养文化。教学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六下《学习与运用(一)》一课,基于儿童深度、教材开发、学书法则三个原则,致力让教学目标更具梯度,教学内容更具浓度,学生学习更具深度,让学生在书法课堂中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
基于"翰林家学院"文化的"园林书法课程",依托"苏州园林"这一区域文化资源,立足儿童深度,丰盈书法浓度,以"广域课程"视角突围书法与其相近相关学科(门类)间的壁垒与界限,变"书法技法练习"为"书法文化学习",促发儿童在信步园林之时,获得跨维度、跨学科、跨领域的书法文化涵养和书写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基于时代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基于对校情、学情的认识,我们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引领师生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殿堂;以科研课题为抓手,撬动学科美育融合,发掘传统文化育人内涵,开拓了一条以书润心的美育途径。注重翰墨书韵的学校环境的布置和以"正诚"校训为首的学校文化建设,国家课程重视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地方课程重视学习传统文化技能;校本课程重视体验传统文化乐趣;生活课程重视浸润培养传统文化品质,从单一的"以书润心"延展为"以文化人",构建起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探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方式,以  相似文献   

4.
<正>以字立人,以书育人,以文化人,用墨韵书香浸润童心,以习字练字陶冶性灵,将书法教育与学校文化深度融合。——顾明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书法教育在校园里焕发光彩,让优良的书法教育为学校的内涵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积蓄精神和物质财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是师生从美好的愿景出发,经过长期的努力发展,积淀下的最美好的结晶,值得代代相传。学校文化必须与课程相融合,才有抓手,才能真正落地。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将童化书法课程与学校"翰墨书韵"文化深度融合,通过环境再造、课程重构、课堂转型、活动升级、教师培育等路径,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促使兰亭小学向着美好不断进发。  相似文献   

6.
中央路小学的学生,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新新儿童",为何会爱上"书法"这项传统的、沉静的学习活动?或许得益于近年来学校以培育儿童"书法核心素养"为旨归,创意建构了"立体、多元、整合"的独特课程范式,初步形成了中华书法文化融入课程的实现方式:融于课程设计,为儿童建构"汉字魔方"课程;融于课程实施,让儿童期待"笔尖上的旅行";融于课程文化,领儿童走向"诗与远方的田野"。  相似文献   

7.
书法教育是传统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书求仕"、"书以养性"、"以书求美"是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儿童书法教育势在必行,要有教材,要进课堂;儿童书法教育的文字内容应与国学经典相结合,可以参考借鉴传统蒙学教材,将识字教育与书法教育结合起来;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动漫教材;培养懂得儿童心理的书法教师队伍,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营造并形成良好的儿童书法学习氛围,使儿童书法教育成为审美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颁布后,各校在书法课程建设中普遍面临师资缺乏、如何面向全体等问题。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立足儿童深度的书法文化实践研究,自办学以来经过十年摸索,在全体参与、师资培训上摸索出一条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课程实施路径,又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新出"家学院·课立方"的统整课程体系,丰厚了书法育人的新途径,促进了学校书法课程建设的内涵发展,为区域学校书法课程实施提供了多元启示。  相似文献   

9.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名片。翰林小学以"墨彩"课程为抓手,做亮书法品牌。学校深耕国家课程,夯实翰墨根基;统整课程实施,提升翰墨内涵;拓展课程视野,激发翰墨活力,课程建设让学校翰墨飘香。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法是技法的书法、文化的书法、"道"的书法,是"抽象的形象思维"发展的全息结晶。书法的全息是结构的全息,更是意义的全息。"抽象的形象思维"让书法产生更多的新形象,也让书法成为中国文化创造的全息码。"取象自然"的书法观、"由人复天"的秩序观、"经验感悟"的形上观、"书为人学"的技道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是书法全息的理论支撑。书法作为一个子系统包涵了中国文化这个整体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让学校的墨韵文化陶冶情操,涵养生命,弘扬汉字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记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品格提升,实现从书法特色打造到书法文化育人的嬗变,江苏省丹阳市荆林学校以"尚真养正"为价值引领,以"笔正""心正""行正"为探索路径,以"规、正、雅"为育人目标,通过"墨色明品""墨痕润品""墨韵铸品""墨瀚敦品""墨香养品"五大举措促进学生的品格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书法的"韵"是一个导源于人类身体感性审美的范畴,它以书法作品的节奏、韵律、情调等形式语言为依托,呈现人类精神本质至深层次的境界.唐宋以来,"韵"的审美话语表达机制成为了士大夫文人在书法活动中表现个性自我或标榜高蹈的一种凭借,呈现官本位文化特征的话语表达机制;当代书法虽然也秉承了传统的表达机制,但由于大众文化的作用,使得书法之"韵"的表达手段或对象化机制转化成为了一种"余韵"特征,具有广泛而普遍的平民化色彩.  相似文献   

13.
<正>2500年前孔子以六艺授徒,"书"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书法教育因其对学生的手脑智慧的开发以及对意志、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曾经被忽视的书法教育、书写文化已经被教育的有识之士放到重要位置。时代在发展,书法教育的文化环境、美学场域也在变化,需要大家围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问题、对策展开积极的交流与对话。江苏是教育的大省,有着深厚的文化积累,书法文化氛围浓厚,在书法普及教育以及通过书法塑造儿童和青少年人格方面做出了特  相似文献   

14.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根本。弘扬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书法教育的文化矿藏,以书养德、以书养学、以书养身、以书养美,是书法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相似文献   

15.
每个地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学校要善于从地域文化中寻找书法文化元素,探寻书法教育与地域文化传承的结合点,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让书法教育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华夏文明精髓的代表。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和奥妙,必须摈弃"重结果、轻过程、忽本源"的成人思维。基于儿童视角,重点阐述了小学阶段文化启蒙"自在宽容、自然润泽、自信多元"的书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书法是心灵的直接表现,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既是意识的,又是潜意识的。通过书法研究中国文化精神是很自然的事。通过书法研究个人心理,了解个人的心灵。西汉扬雄便提出:"书,心画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自唐之后,科举取士,书法也是评定标准之一。这标准不在考测才学,而是甄别性情和人品。今天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2014,(2):33
正北京市朝阳区平房小学2013年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近几年,学校以楹联教育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学校文化活动,形成了"书香联韵润童心"的教育特色。学校创办学生楹联社团"联韵"社团,下设楹联诵读、楹联书法和楹联创编三个分团。每月组织开展征联活动,每学期进行楹联硬笔书法比赛、楹联小状元晋级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楹联迎春校园文化节,打造了独特的"联韵"品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走进上海市嘉定区清水路小学,一股清新、和谐的"清水文化"之风就会扑面而来,让你时时浸润在清水竹韵皆课堂的教育文化之中。屋前石畔,流水清清;亭边檐下,绿竹依依;长廊过道,沪韵、棋韵、书韵交相辉映。无论是"竹之韵"、"水之灵""、石之秀"的环境文化,还是"心静闻书香"、"竹馨听棋语"、"沪韵唱心曲"的特色文化,一草一木,一字一句、一曲一和,无不诠释着清水文化与办学理念的相融共生,透射出清水文化润泽下师生的精神状况;传递着学校的精神力量:清水品质——上善若水、以水为镜;竹子精神——清新、和谐、蓬勃、向上。  相似文献   

20.
竹西小学以书法特色教育为抓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以"写端正的字,做有节的人"为校训,凸显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学校校园环境墨韵飘香,书法课堂特色彰显,书法教材贴近生活,书法活动丰富多彩,与书法的缘分,使民族文化精粹在孩子们心中得以生根、发芽,浓浓的墨缘一定会伴随孩子们走好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