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敦煌资料看儒学对吐蕃的深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古藏文文献和莫高窟吐蕃时期的壁画,整理出儒学对吐蕃的思想观念层面、政治制度层面和器物层面上的影响和特点,分析了儒学传入吐蕃的途径、必然性和重大意义,认为它反映了青藏高原与中原地区早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蒙元时期的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唐代女子家教具有开放活泼的特点,实际上这只是上层社会的情况。而不少敦煌文书资料,从女子家教的重要性、母亲在女子家教中的作用、女子家教的内容等方面反映了唐代下层社会平民女子家教遵从封建社会礼教、维持男尊女卑观念、抹杀女性独立人格、限制女性自主权利的本质,从而说明唐代平民女子家教保守禁锢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朱斌权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1):71-73,77
唐代对人口的管理承袭隋制,按年龄将人口分为黄、小、中、丁、老,这种划分也是唐代授田与征收赋税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女"作为其中特殊的群体,在年龄界定上,敦煌文书与传统文献记载有出入,"中女"的年龄究竟是怎样的,这样的偏差反映了什么问题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书的一些内容反映出唐代前期西北城镇官方仓廪有具有的特征:一是州(郡)县仓的综合入粮及其供军性;二是军仓的"交籴"入粮和战备性。之所以有如此特征原因是西北地区人口稀少,仓廪租税入粮不多,需要多种途径筹粮;州县政府负责供给军马马料等军用粮食;为防止金属外流,军资输物不输钱;西北战争频繁,州县城普遍具有军镇特征,皆须备战储粮。 相似文献
5.
6.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婚姻文书总数约百余件,一百三十多篇。其名目有通婚书、答婚书、嫁娶祭文、戏女婿文、训女文、婚仪诗词、障车文、咒愿新人文、放良文、放妻书、夫妻相别书、冥婚书等,是当地民间婚姻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礼仪性和证据性文字材料。百余年来,研究者主要集中对《下女夫词》和《崔氏夫人训女文》两篇进行研究,而对其他文书则涉及甚少。鉴于此,对敦煌婚姻文书进行分类,并简要介绍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状况,以期对学术界的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7.
金滢坤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14
本文对敦煌社会经济文书中12件文书的年代进行了考订,同时解决了一些相关文书的纪年问题,从而为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的研究和整理提供了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谷文书中有数十件占卜文书,但《大谷文书集成》对其定名多不准确。本文以敦煌占卜文书为参照,为其中的6件占卜文书予以定名,认为大谷占卜文书反映出来的占卜类型和方法与敦煌占卜文书大体相同,不同的只是用词与繁简。大谷占卜文书中的某些用词不同于敦煌占卜文书,却与中原典籍相同,或许反映了唐前期吐鲁番地区保存的典籍更多地来自中原。大谷占卜文书中有1件既不见于敦煌占卜文书,也不见于传世唐代典籍,是研究唐五代占卜史极其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吴蕴慧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4(3):35-37
经考证,敦煌文书中"禀奉""唱说""处代""规猷""勒定""曩世"等词语多有新义,对这些新义的研究不仅能弥补《汉语大词典》中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对唐、五代词语深入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11.
飞山蛮是历史上对生活在今湖南西南以靖州飞山为中心的多种少数民族的称呼。五代至宋代,飞山蛮在湘西各民族社会生活中曾发挥重要作用。飞山蛮所在地区宋初已有地主经济、儒学教育和佛教寺院。飞山蛮首领多为杨姓,但清代以前的历史记录中并无杨再思。 相似文献
12.
左汉林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1):48-52
在北宋后期江西诗派统治诗坛的情况下,尚存在着以秦观、张耒为代表的宗唐诗风。秦观诗明丽富有情韵,张耒诗平易舒坦,均有唐人风韵。秦观、张耒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校正了江西诗派的不良风气,对宋诗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影响。受其影响,南宋前期杨万里的“诚斋体”以及南宋后期永嘉四灵的诗作都带有明显的宗唐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宋诗歌向唐诗的复归。 相似文献
13.
笔者始终坚持认为,唐宋时期敦煌地区主流文化是大众文化,在这一文化背景下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影响敦煌大众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是自然的大众知识与思想。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就唐宋间敦煌大众来讲,对于道教的信仰和理解,同样是在大众思想的层面上。由此笔者在本文中就唐宋间敦煌地区道教大众化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不同特征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1):33-37
唐代及北宋时期的洛阳私家园林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名盛一时,有"天下名园重洛阳"之美誉。唐代洛阳私家园林"宏大壮丽",北宋洛阳私家园林"精致写意",普遍规模小。唐宋时期洛阳私家园林作为北方园林的代表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江南园林,而且影响了邻国的园林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女性史研究兴起并逐渐拓展为一新的研究领域。唐宋时期陕北地区属边疆区域,党项族、吐谷浑与汉民族杂居融合,共同发展。出土的17方女性墓志,多出身官宦,又与当地上层结成婚姻。其人物形象共同特征是孝贤兼备,完全符合儒家经典女性形象。这与唐宋时期墓志的书写风尚、墓志书写者与志主的关系以及志主家庭的汉文化观念等因素密切相关,反映了该时期陕北地区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6.
唐宋时期,敦煌是丝绸之路前沿重镇,中西物质、文化在此交汇,被誉为"药中王"的胡药诃梨勒,在中国的医疗实践中得到广泛使用,其盛况在敦煌遗书中多有体现。它不仅为中西物质文化交流提供了实证,而且展现了唐宋时期中医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它的相关医方为现存诃梨勒医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了有力佐证,也为新医方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洋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117-120
五代以来伦常败坏,人们渴望和平,渴望统一,渴望恢复纲常名教,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由此而来。本文主要探讨了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原因及其内容,希望对宋代文化的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敦煌藏经洞出土道教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的道教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道教的仪式、方法、技术成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祈福禳灾所依据的主要知识与技术;(二)道教的数术方伎背景,使得以阴阴五行为核心的宇宙观念、宇宙的自然运行和人生祸福相同一的观念、由此决定的秩序观念,通过道教的大众化传播,成为敦煌大众普遍奉行的指导生活实际的观念,是敦煌大众知识与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敦煌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三)道教建立的区分信仰者“善”与“恶”的教义、戒律、规则等,由于其与古代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一致性,成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的伦理知识与思想观念,影响着敦煌大众的社会生活;(四)由道教的“承负”观念引发的道教“功德”思想及善恶报应思想,成为人们积累功德、获得福报的信仰力量,因而成为唐宋时期敦煌大众基本的道教知识与思想。 相似文献
19.
刘辰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2(5):59-62
最早提出宋初晚唐体一说,并对其成员进行勾勒的是宋元之际的方回《送罗寿可诗序》,今人多从此说,然学界也有异议。笔者将现有文献史料和诗人诗歌创作实践等结合起来考察,认为将九僧、寇准、林逋、魏野、潘阆、赵湘归属于晚唐体应属无疑。宋初还有很多诗人受晚唐体影响,其诗具有晚唐风味,但这些诗人作品大多散佚,仅凭几首佚诗残句以及古人的评论,难以考征其诗风归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