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是赵孟的一句名言。结字,是因时、因人而变化的,这容易理解。如从大篆而小篆,从隶书而楷书,从行书而草书,因时代的变迁、书体的发展,单字的结字各不相同,正如同为楷书,欧阳询的严峻、颜真卿的宽博,也各不相同;从半方尺的尺牍,到六尺对开的屏条,结字也各不相同。但用笔也即笔法,说它"千古不易"似乎就令人不可理解,它不也是因时、因人而变  相似文献   

2.
正林德宾此件隶书对联师法汉代《礼器碑》,不乏流畅。结构稳重用笔精到醇和,追求金石气又和钤印位置恰当,是端正,十个字和谐妥帖,落款一件十分难得的佳作。唯两处小疵需注意:一是笔二是隶书的典型性"怡"字竖心旁写法要雅致,有待改进。画"蚕头雁尾"中横的波动略显生硬,陈锦坚书友的草书作品,以平正体势为基调,用笔流畅洒脱,结字于平正中有大小收放之变化,章法整齐和谐,尤其注重一行之间和  相似文献   

3.
汉字书法结字美的核心是线条布局的密度。能够对线条布局密度产生影响的既有结字的长度、宽度、角度、弧度、浓度、向度,又有用笔的速度、力度、幅度等,还有章法、情趣等因素。书法结字当以“密度”为核心,使得线条布局中的各种“度”能协调一致,并使情趣、韵味等能得到最为合理的展示,从而体现书法美。  相似文献   

4.
正姜启元书友的《陋室铭》隶书中堂,主要取法《乙瑛碑》《史晨碑》等平稳端庄风格的汉隶作品。此作用笔熟练,结字平正,章法布局严谨工稳,从中可知作者具备很好的作品驾驭能力。然不足之处在于用笔结字  相似文献   

5.
正唐戈非先生的临毛主席诗作行草书,有毛体气象,值得肯定的是,用墨比较自如,整个章法也自然大气,总体书写感觉是好的。应注意的方面有:一是点画欠扎实。用笔上还没有熟练掌握调锋能力,点画是抹出来的,用笔技法还有待加强。如"飞(飛)""生""松"等字。二是字法上不准确。毛主席写字,虽大小放胆错落,但均合古法。这件作品中"色""飞""从(從)"等字的书写不够到位。三是款字不够和谐,如"壬辰岁(歲)"的书写,没有毛体特点。  相似文献   

6.
二、布白 布白,是研究如何集字成篇的方法,也叫章法。它是由用笔、结字、行气组成,就是要把用笔的刚柔曲直、方圆藏露,结字的欹正疏密、参差虚实,行气的顾盼呼应、跌宕变化,以及把白与黑、点与面巧妙结合起来,使其成为完美和谐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诗歌创作是由字而句,由句成章的,所以,诗法分字法、句法和章法。三者中,章法为重,次为句法、字法。章法着眼于一首诗的整体结构,它是灵活多变的,没有固定的程式。凡诗不论古今体、五七言,总不离起承转合四字,而千变万化,出于其中;所谓起承转合,就是起联道破题意,次联承其意,第三联用开笔,结旬收转,与起联相应,以成章法;但“以事不错综,则不成文章”。所以章法的变化又尤为重要。李东阳说:“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于法而为之,则撑拄对待,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纵观古诗词,章法的灵动中逆挽句法可占首位。  相似文献   

8.
阿三书法的章法处理得变化统一之要旨,持随机应变之立场;墨法运用胆大心细,善用多变的笔法表现丰富的墨色;结字以“美”为原则,用笔以艺术效果为旨归。奇突多变的气象,雄浑豪迈的气势,潇洒奔放的气度,意趣超逸的气韵,是阿三书法意境风格的总体概括  相似文献   

9.
正沈根度书友的草书中堂,书写毛主席的七言律诗《长征》。作者自始至终一笔不苟,用笔精到,结字在端庄中有大小变化,章法比较和谐。偶有几个小瑕疵,如"闲(闲)"错写成了"间"字、"难(难)"字越出章法的边缘而略显不协调、落款太拘谨等,但仍不失为一件整体感较强的作品。作者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草书字势的欹正相间与"行气线"的摆动照应。字势的欹正相间,是指草  相似文献   

10.
三、笔法 笔法,也称用笔,是指使用毛笔采用一定的书写技巧书写点画的方法。它是构成书法审美情趣、表现书家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元赵孟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相似文献   

11.
作品点评     
吴秋莹同学的作品用笔干净利落,轻重得当,结字方方正正,端庄大方,章法布局完整合理,是一幅整体感不错的作品。建议:1.左右结构的字除了注意左右的穿插避让,还要注意左右大小的协调,左右之间的距离要合适。如"隐、隔"两字的左耳旁都偏大了些,"桥、桃"两字的左右两边挤在了一起。左中右结构的字也是如此,"湖"  相似文献   

12.
正高艺梅书友的楷书对联,用笔工稳精到,点画秀润,字形结构中宫紧收,体势瘦长,足见其对欧体楷书研习之深入。欧阳询由隋入唐,其楷书风格保留了前代险峻质朴的书风,因而在学习欧楷时不仅需要保证其法度的严谨,更需深入体察其风格特征中的古意。此作从用笔结字到章法  相似文献   

13.
临帖靠帖 再上台阶 戴贤德先生的隶书,书写时心态平静,用笔放松,笔画温润平和,无剑拔弩张之气.正文布局字疏行紧,整体合度. 以下三点不足,望能改进. 一、临帖不够,笔画单调.特别是隶书标致性的笔画——波画、捺画,写得不厚重、不突出、不到位. 二、字体偏高,缺少横向张力,立字不稳. 三、"裹"字的写法不妥. 大刀阔斧 稍欠韵度 黄以功先生的隶书,用笔洒脱,笔锋杀纸,笔画硬朗.字体飞展,体势放达,结构宽博大气.章法空疏,整体有气魄. 有三点意见,尚望留心.  相似文献   

14.
书法     
正毛兰若书友的草书毛主席词《浪淘沙·北戴河》气势开张、笔势奔放,结字因势造型,用笔变化丰富。尤为可贵处在于,此作书风与文本内容较为契合。大草创作需在较快的书写速度中兼顾用笔和章法,因此对基本功和创作才情有较高的要求。此作便反映出作者较高的创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15.
师宗古法是肖军先生书法的主要特点,品读肖军先生的书法墨迹,有一种绵邈悠远的感觉.其字里行间姓现着帛书、汉简、章草以及汉、晋、南北朝碑刻的踪影。用笔劲拔有力,收放果断干脆,结字自然有度,取势稳中有险。一字之中,常见数种笔意,可以感受到其对翰墨渊源的精研覃思和用心之深。  相似文献   

16.
<正>我习字之初,只知追求架子站得住,结体匀称而好看。后来才知道一点一画也有讲究,就是用笔要有质量。再后来学书了,又渐渐知道写一篇还得有个整体感。就是写成一件作品,不论是少则两个字、三个字或者多则几十字、几百字,都得有个整体感,最好有个整体美。一个字安排得好就有了"小章法",一篇字安排得好,就有了"大章法"。"大章法"也叫"分行布白",简称"分布法"。尝读古人关于书法的著作,持论有些很高深  相似文献   

17.
正郑征健书友的对联以欧阳询楷书为师法对象,基本掌握了欧楷的用笔、结字等基本技法。从书写效果看,作者在欧体方面的学习时间还较短,有些问题还比较明显。比如,用笔太注重方刻效果,导致很多笔画的起收笔和转折处过于生硬;结字还不熟练,有重心不稳——"泉"字  相似文献   

18.
正姜光东书友这幅作品,体现出作者有较好的草书底子,对草书的研习有着一定的基础,笔性也很有感觉,用笔灵动而有生机。作者注意到了疏密、大小的关系依存,流畅、奔放、自然而不做作,虽有今人的痕迹,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说说不足,仅供参考。首先,字的草法、结字书写不到位,如作品中的"等、渡"等字。另外,要注意草法的变化,章法上疏密的变化有待推敲。望加强对古代  相似文献   

19.
书法之道在于用笔与结体,笔法是书法的核心,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元代李溥光《八法解》中说:”盖一笔有一笔之法,一字有一字之法,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起止得直,则画无不美,结构有道,则字无不佳,然结构之道所重者,尤在于笔法之精妙也”。《翰林粹言》也有“得形体不如得笔法”之说。可见笔法是书道的关键,也可说得笔法即得字法,因此历来书家很重视对笔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清代康有为也曾说过:“书法之妙,全在运笔.”可见,笔法是书法的基础. 唐代张彦远曾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其在此强调了笔法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立意须造型,造型须用笔,笔法亦是中国画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