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和平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价值深远,探讨和平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不断丰富和平文化内涵、挖掘和平文化价值、传承和平文化的时代任务,也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要将和平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和平文化主题教育;将和平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
和平文化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取向之一,古代中国和平文化的生成,不仅具有非常雄厚的物质经济、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基础,也有其基于自身地域特征和社会历史特性的内在规定性,并且它已经深植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成为塑造中华民族和平性格的重要精神元素。  相似文献   

3.
《怀化师专学报》2013,(7):F0002-F0002
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成立于2010年9月,是湖南省第四批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基地挂靠于怀化学院与湖南商学院,坚持”理论研究为先导,应用实践为重点,服务地方为宗旨”,从芷江和平文化入手,立足于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面向全国和平文化研究。同时,基地围绕学科建设需要,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活动,力争使基地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和平文化学优秀成果库和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4.
和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芷江和平文化源远流长,侗民族的基因传承了和平文化,抗战受降的历史孕育了和平文化,现实发展的需要催生了和平文化。深入开展和平文化研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和平文化体系,不但能够为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提供理论支撑,丰富节会的文化内涵,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能够促进芷江和平文化理论的转化运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中国社会系统的整体发展,需要从结构的角度进行全面解读.中国文化发展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和平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维度.我们要从中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国际文化竞争的形势出发,探索有效战略促进中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推进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和平"的价值在世界领域的不断提升,"和平文化"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作为具体文化样态的和平文化总是不断地嬗变着。通过对芷江和平文化历史化开掘、现代化阐释与全球化整合融通研究,既可以在理论意义上透析其变迁逻辑与嬗变过程,又可以在实际意义上促进和谐小镇建设。  相似文献   

7.
池田大作倡导"积极的和平"并积极构建"和平文化",主张"彻底的和平主义"。在这一和平思想的基础上,池田大作提出了"为和平而教育,由教育而和平"的和平教育思想,强调和平教育的原点是"人",主张和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国际人",提出和平教育的途径是"对话"。池田大作的和平教育思想有深厚的佛教、师承、战争渊源。池田大作和平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启示表现在:开展生命教育以促进世界和平;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以促进世界和平;通过文明对话以促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8.
和平文化的构建,在必要时,必须用正义战争和正确的战争捍卫和平。和平文化的基础在民众,主导在政府。在国际和平文化的构建中,"和而不同"与曲折发展是必然现象,要通过交流、对话甚至谈判等和平手段达到和平与发展,不能因为摩擦、冲突而造成和平的破灭。消除文化隔阂是构建和平文化的重要途径。要重视和平文化遗产的守护、传承、利用。  相似文献   

9.
和平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国战略文化传统中“天下大同”的天下主义、“和为贵”的和平主义思想及其实践为其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芷江人民顺应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时代潮流,挖掘整理、整合芷江和平文化资源,提炼、升华和弘扬芷江和平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文化表现为一种关系态不同事物或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状态;是对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的一种和解式的体认。中国“和”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和合:异质之和;和异:和而不同;和一:天人合一。世界和平:呼唤中国“和”文化——“异质之和”是“和平共处”的前提;“和而不同”是“多极共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article some new challenges to existing conceptions of local and national identity are examined in the contex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role of ethics is reaffirmed, particularly in that they may have the requisite tendency to appreciate tolerance, to favour reconciliation, and to lead peoples of different or opposing views to dialogue. As we struggle to understand new transnational cultural trends, the ethical component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peace in particular‐ is all the more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史,和平主义始终是贯穿其中的命脉与价值取向。这亦可从马克斯·韦伯和罗素等西方大家的论著中窥见一斑。这一取向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培育与形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The author considers in this article the ethical boundaries of knowledge, the challenges inherent in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ethical and legal frameworks, and some of the ethically important moments of the past half‐century. Im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re also considered, as are some of the new educa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knowledge‐driven economy and society.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民主和平论"作为一种新理想主义学派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颇为流行.从文化层面剖析,"民主和平论"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表现,是美国输出民主的文化战略,是美国实现全球霸权的软权力.  相似文献   

16.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两千多年来,无论在界定人与自然还是人与社会,乃至对外关系层面,“和合”文化都规导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至今仍对我国的内政外交及纷繁复杂的世界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